郑立言
中国自主研发的月球车、载人潜水器、综合科考船……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无数令人惊叹的全球领先技术和尖端科技成果无不折射出中国经济正在积聚越来越大的发展新动力。
“我们不再追逐眼下的风口,我们要站在下一个技术创新的路口,等待风口的到来。”科技创业企业“格灵深瞳”CEO何搏飞道出了中国科技产业下一个十年的关键路径:抢占下一波技术革命的浪潮,在人工智能、精准医学、新材料、脑科学等一批前沿领域持续发力。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科技创新无疑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科技创新也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看能否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增长新动力,为我国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而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路线图,《纲要》的出台无疑为破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
创新驱动蓝图绘就,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更刻不容缓。由于各种原因,东北三省的经济近年来遭遇增长困境。2016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位列倒数后五位。其中,黑龙江、吉林增速分别为5.1%、6.2%,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3、0.4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速则继续下探,为全国唯一经济增速负增长地区,只有-1.3%,去年同期则是1.9%。
4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发布,吹响了东北振兴新的号角。《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十年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表示,新一轮东北振兴将全面启动,本次振兴将投资1.6万亿元,围绕三年滚动计划,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13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为106家央企“瘦身健体”开出“主药方”:在两年内压减中央企业10%左右的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用三年时间通过债务重组、兼并重组、关闭撤销、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处置央企子公司中的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今明两年使子企业亏损额下降30%,亏损面缩减30%;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
所有这些,再加上“营改增”、金融体系、能源以及环保等诸多领域的改革,都将成为重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