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东北振兴如何突围?

2016-05-14 18:39张岩
中国报道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北三省东北制造业

张岩

在谈到东北的经济数据时,李克强总理用了“揪心”这个词。在经历从辉煌到落寞的过程后,东北在新一轮的振兴计划中将如何崛起?

东北三省,这个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共同组成的地理区域,曾经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谱写了重工业发展的辉煌篇章。1978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有四个是东北的。而到本世纪初,这一数字变成了零。尽管早在2003年中央就曾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此后十余年间,利好东北的政策也不断出台,但是从2013年开始,东北经济出现断崖式减速。4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东北能否摆脱“生锈”的困境,迎来“突围”的机遇?

从“老大哥”到“老大难”

东北三省在中国的版图上,正好位于雄鸡的鸡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是举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生产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起飞了第一架国产战斗机,也研制了第一台国产洗衣机……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批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长春一汽、大庆油田、鞍山钢铁、沈阳飞机制造厂等重量级企业在这里诞生。

60多年过去了,东北的经济不仅没有保持往昔的辉煌,反而成为经济发展增速“拖后腿”的角色。在谈到东北的经济数据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揪心”这个词来形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辽宁、黑龙江、吉林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分别为3%、5.7%、6.5%,均低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辽宁排在最末位。而这也是连续第三年东北三省GDP增速排在全国“垫底区”。2016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依然位列倒数后5位。其中,黑龙江、吉林增速分别为5.1%、6.2%,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3、0.4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速则继续下探,为全国唯一经济增速负增长地区,只有-1.3%。

国企“病”了

铁西区是辽宁省沈阳市曾经有名的工业区,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标本,曾被誉为“东方鲁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满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工人。已经70岁的张振源当年就是在全国招工中来到这里,成为一名国营机床厂工人。

“那时每天都要加班,因为产品供不应求,而且大家也都干劲十足。一点也不夸张,我们上个厕所都是一路小跑,一分钟都不想浪费,生怕耽误了生产。”据张振源介绍,那个年代的工人是最让人羡慕的,收入高,有保障,以后还能介绍子女接班,“多少人都想在国企的工厂里上班。”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像张振源这样的工人好日子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无遗,许多传统产品因为竞争力低而逐渐被淘汰,像铁西区这类老国企的经济效益普遍下滑,铁西区又成了单一所有制结构和失衡产业结构的典型代表。于是,为了提升效率、转变落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末那场壮士断腕般的国企改革中,传统的老牌国企员工大量下岗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当时中国有3000万下岗工人,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东北。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一五”时期的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和传统产业占比都非常高。统计数字显示,辽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超过40%,黑龙江甚至超过50%,都远远高出全国10%的平均水平。“东北经济的问题,主要就是国企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在新一轮竞争中明显乏力、后劲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东北全盘经济增长。同时,工业依赖度太高,经济支柱产业集中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煤炭等重化工、资源型行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这其中核心的症结在于东北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

“如果东北真正要实现振兴,应将国有企业改革与产业重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激发地方经济活力。” 赵昌文说。

制造业转型是关键

在“一五”时期,东北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当时的大型装备制造国企都在国家重点保障和支持之列。东北自2003年以来的十年叫做第一次振兴,在国家的支持下,东北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为重点,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壮大了东北的实力,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但目前东北正处在二次振兴的历史关键点,结构调整、体制创新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亟待解决。

吉林省副省长姜有为认为,东北振兴需要创新驱动,尤其是在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方面进行创新驱动。传统的国有企业都有大量过剩的产能需要化解,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压力。因此,东北振兴应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重点,实现从速度、规模的粗放增长向创新增长转变,实现产业在整个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的产业基础和资本,离开制造业谈东北振兴不现实。”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表示,《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十年时间实现全面振兴,“新一轮东北振兴就是要在制造业上做文章,尤其是现代智能制造业。”

“就目前情况看,制造业可以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有效着力点,这源于东北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告诉记者,东北三省拥有工业基础雄厚的大型企业,其中装备制造业可以成为重中之重,而高端装备制造业又是做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途径。例如,辽宁省可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黑龙江可以开发新一代核电设备、特高压输电设备等,吉林则可以侧重发展轨道交通等。

但是,将制造业作为东北振兴的关键支柱时,必须要统筹好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不同制造业产业形态之间的关系。“大型企业规模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化程度高,但不能面面俱到,中小企业可以侧重为大型企业提供零部件,进行碎片化、专业化生产。甚至在不同制造业产业形态之间,都可以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以某一产业为中心、上下游产业关联较强的产业集群。”陈乃醒强调。

缺失的服务业

吕新蕊2014年从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毕业,陈可园201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而周童是黑龙江大学的高自考本科生,已经有了四年的工作经验。如今,这样的三个人同时在长春某大型国企的会议室等待面试,应聘同一个“办公室助理”的职位。

“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就是国企,经常是好几十个人竞争一个普通文员岗位。大学毕业后在老家很难找到工作。”毕业已经近两年的吕新蕊告诉本刊记者,刚一回到东北老家找工作就明显地发现,作为一名文科生的她几乎没有什么工作岗位可选择,“甚至有些薪酬待遇都不尽如人意的小岗位,经常会有北大、人大的高材生前来竞争,让我们这些省内院校的学生更感到就业机会渺茫。”

“就业缺少层次,反映出来的问题则是产业结构的失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军认为,东北三省不仅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人才流失也很严重,而人才的流失主要和吸纳就业能力下降有关。东北在结构调整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太低,这成为东北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之处。而现代服务业恰恰是吸纳就业人员最多、最活跃的产业,这方面的缺失也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意见》中关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两条,可以说切中了东北下一步振兴发展的要害。”东北大学校长兼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表示,“东北诸多产业发展滞后、转型升级困难,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去我们都注重生产型,而现在却主要转变为服务型,这一点在东北的制造业上表现非常突出。”

“东北正处在二次振兴的历史关键点上。推进东北二次振兴,首要的是对现代服务业有全新的认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同时,东北要振兴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这需要政策上更大力的支持。要扭转目前东北发展的下行趋势,这两个方面是必须要深入改进的。”

猜你喜欢
东北三省东北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大东北的春节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用课程标准审视教材、思考教学——以“‘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为例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