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史光柱的文学创作路

2016-05-14 12:08
新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片光柱橄榄树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自卫反击战。随着战争硝烟在时间的长河流逝,一度淡出人们视野、曾为保卫国家疆土流血、流汗的战斗英雄史光柱,在和平与发展的鸽哨声中生活得怎样?他的家庭还好吗?

踏上漫漫文学路

随着和平的鸽哨在时代变迁中越来越响亮,股票、房地产、网络经济等一系列关于经济、关于市场的新名词、新概念占据了人们的头脑时,史光柱,这个曾经名扬中华,曾经一度占据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心灵的英雄,在新的形势下有着怎样的抉择呢?

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双目失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一度也曾迷茫,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恋上了文学。

一天,史光柱与一位战友散步来到一家书店,战友说,你看书吧。他说:“我不能呀。”那位战友说我给你读。那位战友买了一本《郭小川诗集》后,说书中有一部分诗是描写战斗场面的,我读你听。就这样听着听着,史光柱感到自己与诗中的感受相似,感情相通。于是他就坐在一个地方想出了20多句诗,念给那位战友听。战友听了不到10句,就哈哈大笑。因为他写的既不像是打油诗,也不像抒情诗。也就是在战友的笑声中史光柱下决心开始走自学成才之路。没有钱买不起录音机他就买了一个收音机,听文学讲座。边听边记下来,因眼睛看不见,把握不好字间行距。他就用信笺纸卷出棱角后摸着写,请战友看,但还是上下串行,模糊不清。一位护士见此,借了他一个录音机后,他先将讲座录下来,然后一遍一遍反复听。

1985年6月,史光柱到上海做假眼底。一次,酝酿已久的情感诗句竟脱口而出,护士听后也觉得写的不错,于是忙帮他写了下来后传给其他护士看,并建议寄到报社发表,半个月后他的的第一首诗《我恋》真的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不久,第二首诗《手》接着在《上海青年报》发表,两首诗歌发表后激励了史光柱的创作激情,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漫漫的文学之路。

走出生命的低谷

当历史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史光柱在社会的报告场次越来越少,而此时关于史光柱“吃软饭”的传言也不时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不止一次叩问自己:一个堂堂男子汉,谁愿意被老婆养着?有一次,史光柱痛苦地问妻子张晓君:“难道我就这样耗费一生?难道这就是我承诺给你的幸福?”史光柱低落的情绪令张晓君非常不安,她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尽一切努力帮他走出命运的低谷!”

1998年9月的一天,张晓君特意做了一桌史光柱喜欢吃的菜,还买了一瓶昂贵的红酒。她举起酒杯对史光柱说:“你知道酒为什么是陈年的好吗?因为它经过时间的沉淀后能厚积而薄发。我当初看上你,就是觉得你像个男子汉。其实,你现在这种境况也不完全是坏事,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你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英雄的实质不是鲜花掌声的代名词,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符号。你可以发挥在文学方面的特长,成为一名用精神鼓舞人们的作家。”张晓君的一番话,仿佛给史光柱阴霾的心灵注入了一缕阳光。这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拄着拐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的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史光柱除每年到部队工作、学习三个月外,一回到北京就潜心创作。在新的生命制高点上,他要用自己的笔讴歌血染的风采。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他选择了诗歌,而诗歌是具象和意象的产物,对于早在20岁就后天失明的史光柱来说,其心目中的具象事物已逐渐模糊,又何以谈意象?他甚至不知橄榄树是什么样。为了使史光柱的诗作更具有灵性,张晓君专门带他去“见”识,先给他介绍橄榄树的形状,然后扶着他去抚摸树身和树叶。“小片小片叶子\散发小片小片忧伤\小颗小颗果儿\摆动小颗小颗惆怅\小个小个鸟儿\轻唤小朵小朵阳光。”这首名为《心上的橄榄树》的小诗与其说是史光柱创作的,到不如说是他和妻子共同完成,如果没有张晓君这么细心带他去感悟、去触摸,不可能产生这首后来获得了“大鹏文学奖”并成为史光柱代表诗作之一的诗作。

相扶相携相依偎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为了史光柱的创作需求,张晓君还经常陪伴史光柱深入边防、海岛、工厂、农村体验生活。1997年夏天,张晓君陪同丈夫来到西藏采风。首次踏上雪域高原,环顾茫茫雪山草原,史光柱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不停地向妻子问这问那。可没过多一会儿,张晓君就头疼、胸闷,全身冒虚汗。史光柱明白这是高山反应,说什么也要让张晓君好好躺几天,而张晓君却告诫自己:“关键时候,不能趴下!”一定要完成对史光柱来说一次极为难得的采访任务。在海拔4500米气候异常恶劣的那曲,身体虚弱又劳累过度的她上吐下泻,面如土色,一下车就“双管齐下”——打吊针、输氧。为了照顾丈夫,不耽误采访,她在卫生所躺了半天,便拔掉针头,一手拎着氧气袋,一手拿着采访机开始协助史光柱工作。高原之行,给了史光柱巨大的创作动力,回到内地后,他利用夫妻俩的采访成果,创作了一部20万字的纪实散文集《藏魂地天》。当这部作品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史光柱联想起妻子为他付出的一切,百感交集地为妻子写下一首诗:你是我生存的银行\我天天向你借贷\大概这一辈子也还不清\我常想\我为大地献出了光明\为何让你也承受黑暗\爱人啊有你\我远离沙漠……

如今,张晓君与丈夫史光柱相濡以沫已走过22个365里路,儿子也已是北京工业大学一名大二学生,看着青春阳光的儿子和身姿挺拔的丈夫手牵手走在竹影疏淡、落英铺织的公园小径和父子俩有说有笑的祥和模样,跟在后面的张晓君常常有一种抑制不住、从心底涌上来的幸福:有儿如此,有丈夫如此,作为一个女人,我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责编:辛娅)

猜你喜欢
小片光柱橄榄树
好美!漠河寒夜现梦幻七彩光柱
《诗经·邶风·击鼓》
Night of the Whippoorwill
橄榄树
橄榄树
理发
橄榄树与荆棘
R20电池铁壳小片分片机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