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我都要

2016-05-14 03:09沈奕斐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6期
关键词:分块育儿标准化

沈奕斐,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社会性别、家庭关系研究专家,学生们心中的麻辣女神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女儿研发了“能量逗”课程,为儿子原创了不少益智游戏。

我是一个忙碌的妈妈,但不忙乱,生活每天都有序进行,那种充实的感觉让人踏实;我也不觉得家庭和工作有多么冲突,在不同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而已。

首先,作为老师,我热爱教学和研究,因此花很多时间精力在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上;其次,作为上海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的理事长,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推广轻松育儿的理念,每个月大大小小的活动至少五场;再次,作为一个把学术通俗化为己任的学者,我有自己的公众号,不断地写各种文体的文章;我有很多个人爱好,包括看美剧韩剧,市面上流行的,我都会去追;我还有两个孩子,现在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初中,每天回到家陪伴他们做作业、和他们一起玩至少两个小时。所以,想想还真是很忙碌啊!

但是,家庭是我所爱的,事业也是我所爱的,鱼和熊掌我都要。人生真的只能拥有一件美好的事情吗?不是的,人生很漫长,慢慢来,我们可以拥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平衡很重要。如果要具体分享一些经验,那我就把最重要的三点分享给大家。

1.摆脱标准化的强化型育儿模式

父母觉得在孩子身上花再多的时间都是值得的,有再多的时间都是不够的,因此,希望穷尽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能力等等,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模式称为强化型育儿。但沮丧的是,研究证明强化型育儿对孩子的成长不见得一定是好的,父母太多关注孩子,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反倒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而父母还异常辛苦。

在国内,强化型育儿还有一个特点:标准化,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有指标可以测量正确与否。比如,孩子刚出生就有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标准,如果不满足数字,就带来了焦虑;什么时候孩子会说话,什么时候孩子会爬、什么时候孩子会自己上厕所等都有具体到几个月的标准。如果妈妈全部按标准来养育孩子,那一定会焦虑。因为总有一项孩子不达标,然后增加了很多给孩子补缺的工作。

所以,想要实现孩子健康成长,又能轻松育儿,需要走出强化型育儿模式。我不要求自己做完美妈妈,也不觉得一定要把时间精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孩子身上,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我所扮演的妈妈角色有缺点,也不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放在第一位(某些关键时刻才需要提升育儿的重要性)。我记得有位妇产科医生跟我说过:“只有你舒服了,你的孩子才舒服。”所以妈妈们要先找到方法让自己舒服快乐起来,才能把这种舒服快乐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一直有积极向上的状态。

我也很少为孩子不符合标准而焦虑。因为了解这个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值或中位数,不一定代表我的孩子一定要完全适应这个标准化。孩子的情况,我更注重通过平时和孩子的点滴互动来感知。比如儿子一直偏瘦,可我看他运动、身体素质都不错,所以不会想各种方法去解决偏瘦问题;女儿1岁多就会说话了,书上也说一般孩子到1岁半时就都会说话了,可我儿子到2岁才学会说话,我也不折腾他去上什么语言培训班等。

当我们走出标准化的强化型育儿模式时,家庭中80%的矛盾和问题其实根本不需要吵,因为很多育儿困惑来自人们把孩子的情况看重于和标准一致后才开始的焦虑。

2.结合家庭生命周期来规划职业发展

除了育儿模式,妈妈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能考虑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将有效平衡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比如,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其实大概就10年左右,一旦孩子进了初中,我们能够帮到孩子的地方就越来越少,父母也不得不逐渐退出孩子的许多活动领域。而带孩子最忙碌的时间是孩子出生到上小学二年级,所以,在这个家庭生命周期时,我把职业发展的速度放慢,集中精力做好几件事,而不是没有边界地把所有的活都揽下来。人生很漫长,从40岁开始都不算晚。

在孩子还小时,我们选择有意识地放慢脚步。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需要分工配合,“权”“责”“利”一致。比如孩子的日常饮食和接送上下学的工作在我家主要依靠我的父母或保姆来完成,因此,在这方面即使我和父母有不同的观点,我也一般不会干涉,维护他们的权威,允许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去带孩子。

我和先生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幼儿园到小学一两年级,我们有明确的培养点,很多的孩子问题是因为年龄问题产生的,可以慢慢等。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写不好字,我们不会焦虑,因为等到孩子七岁以后,手指力量增强了,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尊重生命周期,尊重孩子的发展周期,我们不着急,慢慢来,孩子一样发展得很好。这样,家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大大减少。

3.把时间进行固定分块

我会把自己的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做一个明确的分块。分块的一个好处是确保每天(出差除外)和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时光。我从回到家开始,就拿出两个小时陪伴孩子,其他的时间里我不太会去担心孩子或觉得必须要每天很多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分块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注意力做好某事,比如,工作时间不考虑家庭,家庭时间不考虑工作。这样避免了整天担忧又很忙碌,导致回家还要工作,在单位还要遥控家庭。把时间分块好,我们会发现生活其实会变得简单有序很多。

和孩子固定在一起的时间,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积极开心地生活。为此,我自己研发了很多培养孩子观察力、注意力、数感、逻辑、语言表达的游戏教具,每天回来,就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讨论话题,或者欣赏他们完成的一些工作。孩子需要承担一些责任,我也根据他们的年龄给予一定的权利。所以,我的两个孩子都非常擅长独立玩耍,在完成一个任务后,父母出现欣赏一下即可。

按孩子的年龄,我不断调整陪伴孩子的固定时间要做些什么,并做到全心全意地陪伴,这样即使每天只有两个小时,也足够了。因为这个时间我给了孩子能量,而不是在挑剔。

当然,养育孩子总是会有各种突发事件,比如孩子生病了,常常老大生病,老二也跟着生病。当这种意外事件来临时,就告诉自己:现在到了时间静止阶段,外界都不存在了,我们全心全意度过这个关口。在度过以后,再给家庭一个闪亮的时间,比如全家人可以一起旅游,调节一下心情。

人生有张有弛,不焦虑才能平衡。

猜你喜欢
分块育儿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分块矩阵在线性代数中的应用
偷偷摸摸育儿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反三角分块矩阵Drazin逆新的表示
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的分块压缩感知人脸识别
基于多分辨率半边的分块LOD模型无缝表达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育儿神器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