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

2016-05-14 01:06连涵芬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

摘 要:以近十几年来广泛使用的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为研究对象,统计八套教材中出现的中国女性角色形象及基本情况,探析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设计,结合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及深入访谈,总结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设计的角色处理、频次权重、命名价值、性格内涵及角色内涵等方面特点,就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讨论,试图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为对外汉语教材课文部分的编写与研究增加特色与亮点,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材 中国女性 形象研究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与学所依据的材料,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对外汉语教材既不同于一般大众阅读文本,也不同于一般著作,其受众通常是以第二语言学习为目标、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教材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其特殊性,因此教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会直接影响留学生的“中国印象”,如何塑造出客观反映中国现实同时符合和满足留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求的人物形象也是时代和社会对对外汉语学科教材编写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初步梳理、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本文以近十几年来广泛使用的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中的中国女性角色设计进行考察探析,结合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总结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女性角色设计的原则及意义,从而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为对外汉语教材课文部分的编写与研究增加特色与亮点,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的基本情况如下:

二、统计结果

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出现的中国女性形象及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设计特点及相关问题——以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为例

在统计基础上,以形象特点要素为基础,归纳研究点、判定因子,制定调查表,以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综合调查问卷、座谈讨论及作业考察等方式就留学生眼中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及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一)特点

1.人物角色处理

通过统计发现,八套教材中都有中国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安排设计。有的塑造得生动丰满,贯穿教材始终,角色系统性较强,在教材开篇就将人物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介绍给学习者,如《长城汉语》开篇的“主要人物介绍”和《当代中文》的“List of Characters”等,方便学习者熟悉教材人物;有的教材的中国女性角色作为符号意义上的人物角色,直接出现在课文对话或语段中,以使对话完整,如《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

2.出现频次、所占权重

八套教材中国女性形象比重不同,但中国女性角色出现频次明显低于外国男女性甚至中国男性,这点在《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中表现尤为突出,教材中的主要人物设计均未涉及中国女性,其间出现的中国女性形象也均属次要人物,人物形象模糊。通过调查,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表示希望教材中能出现一些生动活泼的、和学生生活关系紧密的中国女性形象,通过这些中国女性形象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

3.命名的语言教学价值

人物形象的命名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八套教材中作为主要形象出现的中国女性形象大部分都有名字,所选姓氏为常见姓氏,所选姓名用字为女性姓名常用字,符合中国社会的审美需求,寄予着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美好期待。此外,人物角色命名还应考虑一定的语言教学价值。在语音方面,应适当考虑选用留学生发音较常出现困难的音素和音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进行语音难点练习;在汉字方面,应尽量选择常用字,避开生僻字,增加常用字的出现频率。

4.性格内涵

“我国心理学家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明确了对外汉语教材中人物形象性格设计的原则应当“性格多样、积极向上、贴近生活”,同时也提出“课文中的人物虽然不必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那样,讲究典型性,但也不应该是死板板的一副面孔。课文中的人物总的来说精神面貌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在此前提下,应充分注意人物性格多样化和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中的人物只有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才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2]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性格塑造应丰富多样,只注重女性形象某一方面特质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让学生看到立体鲜活的女性形象,更不能理解女性形象多元化的特质。同时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流露出教材的人文关怀。此外,不妨突显出一些中国女性传统的优良特质,不忘新时代女性的新特质,完善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性格,这样女性形象才能更有立体感,避免陷入时代感不强和形象性格刻画刻板的僵局中。

5.角色内涵

“角色是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3]对女性形象来说,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性更加明显,两者应当并重。八套教材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以学生和教师居多,其他职业形象的比重较小。有的教材塑造的人物形象职业较为多样化,如《长城汉语》等;有的教材人物形象职业较单一。调查显示,学生和教师对多样化职业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支持,因其能丰富人物形象和教材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家庭角色方面,八套教材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家庭的状况,从中也可观察到中国女性的家庭角色,与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较匹配。

(二)相关问题

刘珣曾提出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是:针对性,要适合不同母语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特点;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习者需求;科学性,反映语言规律及语言学习规律;趣味性,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吸引学习者;系统性,教学内容各个方面平衡协调,前后照应。[4]人物角色设计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

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数量偏少,定位不清,角色呈现方式较单一,在人物形象职业分工、行为方式和性格刻画方面刻板化等现象较突出,这要求我们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丰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角色:

1.角色设计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教材的人物角色设计是基于需求分析的。需求分析充分,人物角色设计就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人物角色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使得课文内容更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5]

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指的是这些角色是否能比较充分地覆盖学习者学习、生活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主要人物类型。由于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在校的外国留学生,因此教材中的中国女性教师形象出现较频繁,此外还有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中国女性形象,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教材职业覆盖面尚不够广泛的问题。

2.角色性格的明确性与鲜明性

鲜明的人物角色性格是课文内容语境的一部分,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语段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课文语段的印象,愿意反复诵读课文,提高学习兴趣。对这些角色年龄、职业、性格等方面描述的具体程度一般与人物形象所处的主次地位有关,也与教材使用者的定位有关,教材对使用者的定位越明确,人物角色的细节设计也越明确;教材使用者的范围越广,人物角色设计多采取模糊化策略,以便适应更广泛使用者的需求。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女性角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都是其人物性格鲜明性的表现。在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中国女性形象时,还应注意考虑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只有设计合理恰当才能保证教材的可接受性。

3.角色设计的稳定性与系统性

人物角色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教材编写中人物角色的变动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确定有限人物角色,保持不变,课文内容围绕这些有限人物角色展开;二是根据课文内容需要,人物角色随进随出,不强调稳定性与联系性;三是主要人物角色保持稳定,次要人物角色随进随出,既保证教材人物系统性,又满足课文场景设计需要。其中第三种方法是近几年对外汉语教材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人物角色关联性不强会影响人物角色稳定,主要人物角色的关联性高于次要角色,当角色在某个场景出现时,教材编写者可考虑安排相关人物登场,关联多的人物角色出场机会多,稳定性就高。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调整中国女性形象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可使教材人物形象设计更丰满形象,有利于教材整体形象的完整塑造。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中,科学而巧妙地对中国女性人物角色进行设计处理,对学习者、教师及教材编写者都是十分必要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福建医科大学妇女理论研究课题计划“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家庭与女性形象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黄庭希:《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65页。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8页。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2页。

[5]王彬:《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问题探析》,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连涵芬 福建福州 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350108)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