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彬
镜头一: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老师将自制的小推车投放到体育区。乐乐和芸芸看到这辆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小推车,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玩得很开心。过了大约五分钟,他们将车子停放在体育区,到别处玩去了,陆陆续续又过来了几个小朋友,和云云、乐乐一样,推了几下也还原了。此后,漂亮的小推车搁置在体育区,再也无人问津。
镜头二:益智区里,老师投放了自制转盘。按照老师的设计,自制转盘的功能很多,既能让孩子们认识时钟、天气、星期几,还能记住十二生肖。投放到区域后,孩子们也只是象征性地转了几下,就没人理会了。
在幼儿园,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面对这些现象,老师们觉得很委屈。从设计到收集材料再到制作,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凝聚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可是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导致区域材料成为摆设。那么,如何提供适宜的区域材料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利用易拉罐制作的高跷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体育器械。在收集易拉罐时,我们会挑选旺仔牛奶或者王老吉凉茶之类坚固结实的铁罐,钻了小眼的位置我们还会细心的用即时贴给它贴上,防止伤害孩子。选用酸奶瓶制作拉力器之前必须用消毒水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总之,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是前提。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有兴趣性
孩子是区域活动中的主角,一切的材料、环境都应该是能够吸引孩子的,孩子所喜欢的,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做到投其所好。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我会先考虑选择孩子喜欢的,再考虑对孩子有益的。如果在区域中投放大量孩子不喜欢的材料,那是一个老师彻底的失败。因为,那样既浪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又不受孩子的欢迎,甚至孩子都不会有兴趣去摆弄它。做到投其所好,不仅孩子们会对此爱不释手,也会从中达成老师预设的目标,那又何乐不为呢!比如,在“瓶子总动员”主题中,我与孩子们一起研究“不一样的瓶子”,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瓶子十分感兴趣,于是我们将各种奇异瓶子照片张贴在区域内,彩绘的瓶子摆放起来供大家欣赏,制作瓶盖门帘用于各区域的分割,虽然现在这个主题已经过了,但大家仍对此念念不忘。在“声音从哪里来”的主题中,孩子们对声音的探索活动兴趣非常浓厚。我找来了一个大纸箱,在大纸箱上面钻了很多小洞并安上了很多PVC水管,一个孩子在盒子的这边学小动物的叫声,另一个孩子在盒子的另一端找出和它相连的一节水管。他们对这个游戏材料非常感兴趣,后来还增加了玩法,如唱歌、讲故事让对方重复,在初步了解声音传播方式外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及表述能力。
三、区域材料要具操作性
想让孩子成为区域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变“装饰性”为“操作性”,那些看似精致、美观的,“中看不中用”的材料一定要舍弃。在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中,我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并进行有计划的创设。比如在科学区里,我用大纸箱制作钻了小洞的黑房子,并在里面粘贴了图片,让孩子们用手电筒探索黑房子的秘密;在益智区里,我自制了小动物拼图和家乡景点飞行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可以互相结伴,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在表演区投放了孩子们收集来的发箍、丝巾、动物头饰、表演服装、音乐器材等,那里是孩子的童话梦工厂,有的时候它们会穿上演出服表演童话故事,有时他们会成为激情表演的“演奏家”;春天的时候在种植区里,放入各种各样的种子,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各种植物,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一起饲养小动物,发现它们的生活习性,并把他们的发现一一记录下来,请爸爸妈妈一起帮忙制作成一本本的观察日志,供大家分享、交流。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一书指出: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中,不要“硬性”给区域定时、定量地添加材料,要把握好区域材料的“弹性”投放。在创设中,我根据中班主题的发展和季节变化,逐步丰富区域活动的环境及材料。在创设一个区域的时候,我们首次投放的材料不用太多、太完整,可以投放与之相符合的部分材料,也可以是半成品的,因为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有孩子的参与来把这个区域更加丰富、更加完整,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尺度。比如,在创设“宝贝科学室”的时候,我只是在区里投放了简单的操作器材,如:放大镜、手电筒等。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来看我们的“宝贝科学室”,那里的材料已经多的放不下了,孩子们又从家里带了好多皮鞋盒、月饼盒来分类装箱。在开展“蚂蚁王国”主题时,我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了蚂蚁的手偶、触角、蚂蚁的家,亲子制作的蚂蚁王国,带孩子们到户外用沙和泥巴制作蚂蚁城堡;在“彩色世界”里,我们又一起收集落叶制作了“七彩树叶”,和孩子们设计了游戏“颜色对对碰”“彩色溜溜球”“五彩鱼”,最让孩子们嗨翻的投放到美工区的“玩色”,孩子们根据音乐的节奏用身体的任意一部位画画,孩子们创意的作品至今还展示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孩子们实在是舍不得将他们取下来。正因为有孩子们的参与,随着主题和时间的变化,区域中的材料在循序渐进中不断累积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富多彩。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以幼儿为本,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使区域材料“动”起来,让区域活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