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近日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了《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2016)》。报告针对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微信公众号中被举报较多的疑似谣言且阅读量较高的文章,共2175条,记录其阅读和点赞数,并对内容进行了文本分析。
报告将谣言归为九大类主题:健康养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政经和社会秩序、爱心转发、广告营销、奇闻趣事、色情和其他。其中政经和社会秩序类谣言最常见,体现出了迎合公众的恐惧心理需求的特点。传播时间上,傍晚是谣言发布的高峰,8月和1月是两个“假期高峰”,体现出人在生活闲暇期容易传播谣言的特点。谣言的标题倾向于用一种绝对化的语气,向受众传达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引起受众的关注和点击。从诱导分享技巧上看,道德捆绑最有效,利用公众的爱国热情或孝心等实现了道德压力传播。
谣言为了吸引眼球获得点击,常常夸大其词,故意唤起人们的不安与恐惧。不过,每条谣言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与心理动机。谣言并不完全是“洪水猛兽”,某种程度上,它是社会的“晴雨表”,体现出公众对某一方面信息的渴求。我们应该了解谣言、减少谣言、防范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