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建设的创新研究

2016-05-14 11:09
新闻爱好者 2016年6期
关键词:变革时代传统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作为其用户主力军的学生群体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当今的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模式中将互联网进行合理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而由王晨和刘男所编著的《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详细介绍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的大变革,书中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建设问题有着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此书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众多老师的推荐与好评。

《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和其他此类书籍相比,具有众多优势。首先,书中提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智能设备的普及给学生群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这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一直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对于教学模式改革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更加先进、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书中也表示:努力研究如何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去,对于提升课堂内外的学习效率和真正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形式灵活、教学内容可定制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除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发生变化外,传统教育模式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推动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写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一,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以及思维模式。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巨大,也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组成群体,也是受互联网时代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群体。和老一辈的人有所不同,现在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和信息,他们更愿意随时随地分享信息,并且能够互相交流体验;同時,移动互联网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知识来源也有着很大的拓宽作用,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加广泛,而兴趣相近的人也成为他们更加愿意亲近和沟通交流的伙伴。第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现代教育异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和途径不同。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意愿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但随着移动互联网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多、更丰富、更新鲜、更刺激的知识和信息时时刻刻在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诱惑,使得很多学生沉浸在移动互联网的超量信息中,不再愿意在课堂上抬头看黑板,跟随老师的节奏来学习,这无疑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第三,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很难完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课堂讲授来传授知识,通过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源自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作用则被学生自觉弱化;学生不愿意通过课堂获取知识,而更愿意通过网络得到答案,而忽略了“思考”这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不利于教师对于学生状况的掌控,而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会使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逐渐丧失。更使得教学目标越来越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教学任务完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第四,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低,当执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时,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主要基于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感,学生只有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教师,才能够以一种积极和愉悦的情绪去配合教师,使教师在课堂内布置的任务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得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越来越低;这也让教师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与此同时,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感自然也越来越低。那么,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有哪些措施可以应对这个问题呢?《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也给出了答案。

该书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能够对学习效果作出良好的改善,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课前预习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在预习的过程中和同学甚至是老师进行实时的交流是无法实现的,导致预习效果极差。作业是课后复习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然而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非常重,学生的课后作业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检查,这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即反馈信息失去了时效性。《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中写道: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手段。上课前,教师可以将需要预习的内容通过社交APP推送到学生的智能移动终端上,安排和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跟踪学生反馈的信息,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学习效率而言,这是一种极大的提高,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问题,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而对于课后复习过程,可以设计和预习内容类似的内容,并且教师还可将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普遍问题加以解答和作业一起推送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参考。

书中还提到,对于课堂效率而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这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现在,教师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终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上课的重点可由传统的简单传授改为解决问题。

《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认为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改革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也非常重要,这一点对于研究高校教学改革有很高的价值,在高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都不是正确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将主观的东西过分放大,使教学模式对象化,这必然对互动产生影响,导致师生双方不能实现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教学局限于课堂有限的四十几分钟之内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冲破时空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教与学,这就需要我们创建互动教学新模式,构建出‘主体―主体的教学新型关系。”这也是《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所提倡的方式。教师除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解答疑难外,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如随时随地将网络中获取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分享给学生;在QQ群或微信朋友圈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习;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是拉近师生关系都作用巨大。

虽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教育改革的尺度问题还需要我们自己来掌控。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课余时间,在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手拿手机的低头族。如《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中所述,“信息网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我们不能保证他们所接触的所有网页内容都是有益的,网页内容有好有坏,作为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地扶持和引导,以防止学生浏览无意义的网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积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明事理懂善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而在高校的课堂之上学生沉溺于手机,忽略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这种现象已不足为奇。许多教师都对此感到无奈,如此一来,有些教师甚至养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习惯。这些现象都是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这个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各种先进产品,做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实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尝试。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一书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建设和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书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移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其不但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也给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因此,广大教师应及时调整教育方式,从而消除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诸多消极因素;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应当不断跟进和适应,与时俱进,利用网络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完善,不断给自己充电,从而将学生吸引回课堂上。总之,个性化、移动化和社交化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发展创新的必然趋势。

(沈懿旻/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变革时代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变革开始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