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 要:《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也叫《莫扎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也是作者第一次用小调奏鸣曲的形式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绪。通过对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苦恼、悲愤和压抑情感的介绍,通过对作品的音乐表现进行阐述,能为弹奏此曲的音乐爱好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莫扎特;k310第一乐章;音乐表现
莫扎特(1756—1791),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演奏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10》是作者1778年在法国的巴黎所创作,因此又叫《巴黎奏鸣曲》。这是莫扎特经历最丰富的一年,也是人生最痛苦的一年。爱情尝到了初恋的甜蜜与幸福,也体会到了中断恋情的失望和伤心,又饱尝丁忧之痛。因此在生活上、感情上都是巨大的转折点。面对法国开放的社会环境,莫扎特自己生活的窘迫、无助和渴望从中解脱的挣扎,在这首《巴黎奏鸣曲》中都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这首K310曲调温婉缠绵,充满对生命的质问,尤其能打动人心,堪称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继承前辈作曲家创作手法的同时,又有很大程度的突破和创新。《莫扎特奏鸣曲K310》第一乐章就是他数百部的器乐作品创作中仅有的两首小调钢琴奏鸣曲中的一首。也是作者第一次用小调调式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现实生活中充斥着的苦恼、悲愤和压抑情绪,作者又渴望从中得到解脱的纠结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部作品属于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是4/4拍的Allegro maestoso(庄严的小快板), 作品的曲式结构如图1:
在呈示部的主题部分(1-8小节),高声部以一个前倚音敲响了绝望之门,旋律中多次使用附点节奏型突出了奏鸣曲不安定的主题。在奏鸣曲的5-7小节使用短的音程变化,使乐句表现出强烈的紧张感,与以往莫扎特奏鸣曲中优美的旋律片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低声部使用不协和的低音和弦预示了作者内心的紧张不安,通过和弦的多次重复支撑起《莫扎特奏鸣曲K310第一乐章》荒凉空寂的主题,而进行曲的节奏型展现出作者激昂的情绪 。在呈示部并没有真正的副主题而是用C大调模进的音型组成精致的旋律,轻快灵活又富有激情,规整的节奏使紧张感贯穿始终,在结束句用号角般的旋律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满心期待。
展开部中,作者把a小调的主要主题材料作为展开的素材引入其关系大调(C大调),使音乐继续向前发展。在54-55小节使用明显的力度变化为展开部中心部分埋下伏笔。在展开部的中心,高声部保持音的使用,使不协和和弦多次出现,并通过pp、ff夸张的力度对比展现出作者高涨的情绪,在第66小节用ff的力度把整个展开部推向高潮,把奏鸣曲的戏剧性展现的酣畅淋漓;低声部以快速重复的半音涌动着巨大的兴奋和内敛的热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开部的第三部分以弱起的节奏和轻快灵活的颤音使乐句以热情的动力为线索,有序的展开主题的变化,左右手轮流弹奏出旋律的主题片段,在第79小节结束于a小调的属和弦上,用上行半音阶直接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主要主题的完全再现对奏鸣曲的主要主题赋予强烈的肯定。在88-96小节中主要主题改由左手弹奏,低声部紧凑的节奏使奏鸣曲的紧张情绪更激荡。连接部、副部都采用a小调的主题调性对主题进行展开,多次加入不协和的七和弦以及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奏鸣曲不安的情绪贯穿整个再现部。最后以低声部流畅的旋律衬托高声部号角般的主题旋律结束于a小调上,更加升华、增加了这首奏鸣曲的戏剧性冲突。
参考文献:
[1]刘璞.音乐大师与世界名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婷婷.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与实际演奏效果[J].艺术教育,2009(1).
(指导教师:孙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