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了的信念

2016-05-14 23:11赵亚洲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吐温价值观念米勒

赵亚洲

摘 要:本文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解构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他是否还活在人间》中主要人物的反英雄形象,旨在探析小说的深层蕴意和作者幽默叙事背后的真正意图。

关键词:反英雄;埋葬;信念

马克.吐温是19世纪末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作家。其作品以幽默、机智见长,并奠定了美国文学作品的简洁风格,他被称为“现代美国文学之父”。其作品《他是否还活在人间》无疑是被海藻覆盖了的珍珠,其深层蕴意需要读者用心体验。“反英雄是与‘英雄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作者通过这类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证伪,标志着个人主义思想的张扬、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衰弱和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质疑”[1]。

一、积极向上的普通人

故事中四位青年都是有进取心、心理健康的普通人。这是最早期的一类反英雄形象。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位年轻的画家,他与两个年轻的法国画家凑在一块儿。他们充满朝气,拥有共同的信念。他们“那快活劲儿简直就像那股执着劲头一样热切,他们对贫穷总是一笑置之,无论风霜雨雪,日子都过得清闲而有趣[2]”。后来,他们穷得走投无路,被一个同样穷困潦倒、毫无名气的画家米勒收留。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艰难前行,四处奔波,企图用自己的真才实干立足于社会。在不堪的困境中,他们是忠诚可靠、相互疼爱,永不分离的朋友。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价值体系的附属品和直接表征,从这个程度上讲,他们的形象体现了反英雄形象的端倪。

二、从虚幻中惊醒的艺术家

“普通人‘心灵的健康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常常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左右,他们会追求一些看似崇高的英雄理想和信念,而这些理想信念被 ‘证伪后,人物就会变得冷静平淡,甚或扭曲变形[1]”。艺术家的寻梦道路总是充满坎坷,他们彻底被冰冷的现实打败了,走到了穷山恶水的境地,没有人愿意拿一颗卷心菜来换他们精心创作的作品。艺术家开始从虚幻中惊醒,他们的信念被现实模糊,意识到不能再靠卖画谋生了,并开始冷静地思考出路。他们总结了艺术家的价值都是在他们被饿死之后才会被人们认可的规律:“每个无名的、被世人所轻视的艺术家在他死后总会被人赏识,而且一定要等他死后才行,那时他的画作也就身价百倍了”[2]。因此几位艺术家做了抽签去死的荒谬决定,并以假死的方式来提高他们艺术作品的价值。他们四处鼓吹,到处造谣,并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虚假葬礼。四个艺术家的理想信念被现实粉碎后,变得意志消沉,并冷静地搜索出了荒谬却颇有实用价值的假死亡闹剧。他们反英雄的形象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与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联,一毁俱毁。米勒用死提升自我价值的行为正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矛盾和价值观念危机,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痛切关注。

三、失去信念的年轻人

现代社会不像英雄时代那样具有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主人公“英雄”的生活也跌落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线,这是一种趋于平静而充实的普通生活。而这时期的反英雄形象大多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在生活中往往变得玩世不恭、麻木不仁,无法理解平静、充实的普通生活,给读者带来的是滑稽、心痛或者无可奈何的感觉”[1]。米勒的葬礼和死亡预示着他真实身份的结束。之后的日子,他只能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尽管充裕,他却只能以麻木、压抑和后悔孤独终老。即使“他是里昂一家很阔绰的绸缎场的老板,现在他很孤独,因为他总是显出一副愁苦忧伤的神情,精神恍惚,从来不愿与人闲谈”[2]。四个现代社会最普通的反英雄放弃了自我,放弃了追逐梦想,埋葬了自己的信念,选择了富裕却迷失了自我的迷乱生活。史密斯在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前曾讲述了一个关于囚鸟的故事正好与四个年轻人为米勒举行的葬礼前后照应。葬礼暗示了四个年轻人的信念从此被埋葬,他们无人赏识的命运仍是不可避免的。从此他们再也不能创作,曾经快乐逐梦的青年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为了保守秘密而痛苦的陌生人。他们最终孤独与痛苦地活在虚伪的世界里。

四、结语

马克.吐温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着整个美国社会。他没有描写伟大的英雄事迹和著名艺术家的成名史。而是以他犀利却不失幽默的文笔生动地刻画了四个年青画家荒谬的反英雄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审美观念的贬值和价值观念的丧失。马克吐温通过反英雄这种不理想的方式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他渴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也有人执着追梦、不埋葬当初的信念。

参考文献:

[1]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马克.吐温,董强译.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猜你喜欢
吐温价值观念米勒
七月恒星
温暖的邂逅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滑稽透顶的“疯子”
王子与贫儿(上)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