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掌柜
滴滴拿到苹果10亿美金的投资,旧贵族和新霸主的握手激发了无限的想象。苹果对滴滴投资的战略性出发点和目的都分别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从滴滴和苹果两个角度看看过去两年分别发生了什么。
苹果生态战略改变
从滴滴的角度看,其发展势如破竹。有一组数字:目前每天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100万单,服务3亿用户,在中国400个城市运营,注册司机1400万人。可见,以滴滴的发展速度,以及背后阿里和腾讯的实力支撑,将很快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这个巨头不仅连接着城市、司机和几亿用户,更重要的,滴滴对于苹果的战略价值还包括人机智能时代的“智能汽车”的智能中心,连接一切互联网不能连接的万物互联和价值交换。
从苹果的角度看,滴滴这样跨平台超级应用的发展,正在让苹果的APP STORE面临空洞化的风险,因为苹果并不保有应用内的数据信息,所以无法通过应用的发展沉淀属于苹果的高价值资产。
所以,概括起来说:苹果的生态正在被超级应用的智能化击穿,苹果生态进而有被下一代智能级应用边缘化的风险。这是一次超越传统投资思维的生态战略延伸,大胆判断——这也是一次苹果对下一代超级“人机智能”生态的策略性投资,目的是试探性的布局击穿APP应用生态的人机智能技术。如果这个大逻辑能很好的描述苹果的生态战略,那么类似投资滴滴的“大手笔”仅仅是一个华丽的开头。
加入新商业模型
试想,当我们每天用滴滴、Uber等应用输入和呼叫我们的需求,我们的时间、位置和需求数据得到了记录,并且与多个分布式的终端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计算式匹配。在我们日复一日向机器“汇报”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慢慢开始认识和理解我们,我们在“人机智能时代”里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属性,从此我们被新时代锁定,虚拟的我们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成为了一个新的生命。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再来重新审视滴滴商业模型的战略性价值。在滴滴的智能生态里,我们看到滴滴生态的三个核心系统:计算系统、价值系统和共生系统。围绕中央智能、分布式人机智能和智能资产三个角度展开。中央智能运算——通过大数据汇集形成中央智能中心,完善智能化处理的深度学习能力。分布式人机智能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和人脑的联合决策系统,形成对数据端的分布式采集和分布式运算。智能资产沉淀——通过分布式智能和中央智能的数据交互,沉淀对于宏观生态主体的资产化智能沉淀,形成对广义生态的新型价值输出产品。这个逻辑才是滴滴超越其他的APP应用获得腾讯、阿里两大巨头青睐的真正原因,这完全是一个划时代的商业模型。
应对战略落后风险
首先,在人机智能时代,形成中央智能的商业形态主要有两种,AI级应用和AI芯片,AI级新应用就是以滴滴、Uber、特斯拉、Airbnb为代表的需求指引的新一代商业模型。这种商业模型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具备清晰的AI属性,天生具备智能计算功能;二是拥有共享经济基因,社会化要素整合。
其次,互联网在智能时代已经相对边缘化,我们概括其是分布式智能的表达方式,而在这里“入口级产品”和“入口级应用”是非常互联网化的产品形态,他们成为流量的导入主体,但是并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更无法深刻理解人机的需求进行智能匹配。
最后, 在人机智能时代,巨头合理的战略布局应该是横跨“分布式智能”、“中央智能”和“智能级资产”的全方位战略,即使在中央智能模块没有AI级芯片的支持,但是AI级应用是必备的——否则拥有巨大的风险被以AI为核心特征的“人机智能时代”边缘化。
人机智能时代注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竞争,而智能级应用将成为巨头决胜的关键。从以上分析来看,对“中央智能”的战略性进入,对“智能资产”的战略性获取,是衡量苹果未来战略有效性最重要的指标。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也解释了苹果生态退化和股价暴跌的深层次原因。这是一个让人大跌眼睛的结论——苹果正在面临着因为战略落后被颠覆的风险。
也许再过3年之后,我们并不会觉得滴滴因为苹果的投资获得了某种荣誉。或许,苹果的10亿美金投资仅仅是这家生态巨头对智能时代购买的第一张船票,伟大的商业时代伴随着伟大公司的进化刚刚开始,一切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