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把不舒服当舒服

2016-05-14 17:55冯仑
销售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旮旯光明民营企业

冯仑

宗教追求也好,理想也好,都是内在自我激励的动力。“士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韧不拔之力。”说的是要先有一个理想和志向,才会有一直实践下去的毅力。做生意也一样,能否坚持做下去,不在于生意的好坏,而在于追求的理想是否高远。

当年我们在海南做企业,同时在做的还有几十万家企业,但是坚持到现在的,只剩下几百家。100家民营企业里面,能够活五年以上的,只有7家;如果还要做成优秀的民营企业,那就只有2家;如果要做非常优秀的民营企业,那可能几十万家里面才会出1家。所以创业成功的概率实在太小了,万一你在创业的过程中失败了,不要丢弃自己的梦想,爬起来继续做。王石去看褚时健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高下,不是看他成功还是失败,而是看他失败以后的反弹力。”

做生意过程中碰到的麻烦、曲折,我相信总有办法解决。而理想和初衷就像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明,一旦光明消失,你会感到恐惧,害怕向前;有了这个光明,你才能在隧道里坚持前进。

骑行的时候,我遇到过两次台风。我们曾经做过实验,1级风力吹在身上是什么感觉,10级、12级又是什么感觉。最后发现,一旦风力达到10级以上,风这种最软的东西可以变得很硬,你会感觉迎面有一堵墙,一吹就能把你推倒。我们看过骑摩托的妇女整个儿地被风掀翻,车子砸到她身上。

人生有很多东西是风,比如别人的流言蜚语、潜在的威胁,这些我们看不见的力量,会突然强大到足以让你死亡——别人挥拳,你尚且可以抽刀来应对这种有形的力量,但是像风一样的力量来了,你能怎么办?

舆论、道德、媒体,这些所谓“软性”的东西,像风一样要把你吹倒的时候,你是没办法急的,一旦跟所有人急,你就成了恐怖分子。你应该把自己变成这种风一样的存在,培养自己的软性力量,比如影响力、眼光,还有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甚至是创业成功后的每一天,都会有情绪变化,这些情绪通常是焦虑、多思、怀疑,和结果出现之后的喜悦或者痛苦。

巴特写的《恋人絮语》,讲的是恋爱过程中人的情绪变化。“我——热恋中的我——被钉在原处,不能动弹,充满期冀,又忐忑不安——像火车站某个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包裹。”做生意也是这样,等待是很痛苦的,有时候一个合同明明快成了,突然又不成了,这样就会让人很焦虑。

王石有句话非常正确,“创业就是找不舒服,就是习惯不舒服,就是把不舒服当舒服。”所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自创业以来,我遇到的不公、产生的郁闷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我在面对这些压力时,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好的方法,我非常清楚一点:最坏的结果就是失败。

社会没有理由为你准备好成功等待你去享受,失败才是社会给你的正常回报。成功是一种标志,失败也是一种标志。比如项羽,失败了他也是英雄。理解了这些,压力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就被卸掉了。如果不理解的话,就会睡不着觉,压力反而更大。

我减压的方法比较简单。压力大时,我就一个人待在公司的书房里,找一些犄角旮旯的怪书看,比如关于殡葬的书,弄清楚什么是殡,什么是葬。在殡葬产业里,“葬”指的是埋、烧,这是制造业,不赚钱;而“殡”是“葬”之前的事情,反而更赚钱。等我把这些犄角旮旯、没人注意的事研究清楚了,焦虑的情绪就过去了。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周边的人,影响事情的进展,要保持淡定。“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别人突然来跟你急,你不着急,这就是淡定。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

痛苦可以滋养人,一个人的坚定、睿智、幽默、自信、大度,没有吃过苦是炼不成的。一天到晚很舒服的人,很容易小心眼。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遇到问题不爱生气?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我知道的烂事太多。我们创办公司的时候,连公司执照都是借钱办的。这样一路过来,所有丑恶、光荣,比能想象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现在这个状态,不是突然炼成的,吃苦吃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什么可以刺痛你了。就好比你已经看过100具尸首了,当你再看到第101具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感觉了,这时候你就淡定了。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不就这么点儿事吗?这也许是无奈的解脱,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你还活着。

第二,我读人文科学类的书比较多,这些书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会去研究这些关系背后的逻辑。历史是管长度的,从过去到未来;哲学是管宽度的,世界的普遍性。如果能把这两件事情弄明白,就能看透所有的必然性,心就会变大,就会产生一种类似庄子的状态,对很多问题报以释然。

创业的过程很苦,但不要拒绝受苦。我们可以把丧事当喜事办,把喜事当平常事办。

猜你喜欢
旮旯光明民营企业
遇见光明
黑暗中的光明
旮旯里的“田野式”拍摄——一位第一书记的镜头与镜头中的百姓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东北这疙瘩
走向光明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