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娇
摘 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苏轼是北宋一代伟大的大文豪,他不但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与诗人,而且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书法艺术大师,在诗、词、文及书法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黄州寒食帖》就是其行书的代表作,属于遣兴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3年的寒食节所作。此贴为诗书双璧之作,且以苏轼的自身遭遇作为创作题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因此,在对此贴的欣赏中,应诗书并读。
关键词:《黄州寒食帖》;文学价值;审美价值
苏轼在创作中对“取意”极为重视。其书法风格受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影响较大,尤其在苏轼中年时期,在书法风格上主要吸取颜体精华,晚年开始受唐代书法家李北海书法风格的影响,形成其深厚朴茂的特有风格。《黄州寒食帖》就是苏轼行草书的经典作品,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此贴苍凉悲情,表达出苏轼被贬后的忧郁心情。本文通过对《黄州寒食帖》的全面分析,探究其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
1 苏轼《黄州寒食帖》的创作背景
宋朝充满变革与创新,冲破唐代对森严法度的崇尚,对于思想情感的抒发更为注重,这一变革风格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书法及哲学等方面均得以充分展现。唐代时期,注重法度,忽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尤其在书法艺术上,格式逐渐僵化,并逐渐形成一种固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形成了阻碍。而宋朝书法则冲破原有束缚,崇尚对个人情感的表达,逐渐形成“尚意”的书法风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作为宋朝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苏轼自幼好读书,酷嗜书画,凭借其天资聪颖、学识渊博,顺利跻身书坛。在创作中重视真实性情、意趣及哲理的表达,其作品均为个人心性的自然流露,并传达其率性真情。为追求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苏轼曾多次尝试酒后作书,以达到“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人书合一的境界。苏轼的书学理念多源自其以佛道思想为主的哲学思想,注重庄子与禅宗思想中的“无”与“空”,追求书法的“无意”境界。而《黄州寒食帖》即为苏轼书法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例行公事向宋神宗上呈谢表,即《湖州谢上表》,因其笔端带有个人色彩,个人情感见诸文字,表达出对时政的不满。后被御史中丞李定及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其中语句及其之前作品,以“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之名将苏轼逮捕入狱,并引发“乌台诗案”。入狱4个多月后,苏轼于除夕夜被放出狱,并以流放罪犯的身份被贬至黄州,此次的死里逃生,对苏轼来讲可谓是惊心动魄。4个多月的牢狱生活,洗去其人生喧闹,使其对黄州的孤独与静谧产生一种享受之感。《黄州寒食帖》就是在苏轼被贬黄州第3年的寒食节所作,充分地表达出苏轼惆怅和孤独的心情。[1]
2 苏轼《黄州寒食帖》的文学价值
《黄州寒食帖》为两首无言古诗: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诗为苏轼在被贬黄州第3年的寒食节所作,恰逢寒食雨绵绵,本就处于失意状态下的苏轼,在此情境下更添几分酸楚与凄凉之感,对他久逢冷遇的内心产生触动,于是不禁感叹道“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3年时间里,苏轼日日盼春归,殷切期待回归之日。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春光丝毫不为人的悼惜所动,而残忍地离去,他空怀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却迟迟得不到挥洒的机会。“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如今虽然已经到了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却感受到持续2个月如秋天萧瑟般的春寒,由此可深刻体会到苏轼此时此刻悲凉的心境。而唯一能够为他带来安慰的也只有幽独清淑的海棠。苏轼将海棠喻作自己,整日孤芳自赏,对万物皆空的禅宗虚幻境界十分向往,只盼所有的困顿、烦闷均可悄悄流走。但是,在其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下,苏轼又无法沉下心去混沌一生,面对当时腐化朽败的朝廷局势,苏轼只能将愤懑之情按捺于心,这样的状态与长期患病不起的少年病愈后鬓发衰白又有何区别。
3 苏轼《黄州寒食帖》的审美价值
从苏轼的书法风格上来看:首先,《黄州寒食帖》整体点画均显得浓重而又粗壮,横画用笔较轻,竖画则在用笔及墨色上均较重一些,此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丰腴。苏轼在执笔上较为独特,手腕与纸的距离相对更近,笔锋左倾。因此,其字体左侧较为丰富,且点画简短、厚重。其次,《黄州寒食帖》在章法上,行与行的间距较为稀疏,在与纵势的呼应之下,产生灵动且浑厚之感。从整体角度来看,《黄州寒食帖》笔画开张,使墨色呈现出错落有序的感觉。苏轼在行书创作中,非常注重韵味的表达,巧妙运用墨色搭配,使整个作品具有一种韵律感,在呈现出朴素之感的同时,还呈现出一丝拙趣。最后,从字体结构上,《黄州寒食帖》重点取横势。整体来看,宽博质朴,字体大小对比鲜明,奇特扁平,而“哭途穷”三字所占空间比“在万里也擬”五字空间更大,强烈的对比反差,充分地展现出苏轼创作中心绪不稳的状态。
从苏轼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上来看:苏轼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当代书坛,追捧苏轼书法的人特别多,尤其在《黄州寒食帖》上对当代人的影响尤为深刻。如今,古城黄州各大景点及大街小巷均可看到与苏轼有关的文化产物,不管是在楹柱上,还是在长廊里,苏轼的诗词、字画等作品随处可见。许多黄州本地人将苏轼的诗词、字画挂在厅堂或书房里,以此展现自己对苏轼作品的喜爱。
4 结语
苏轼《黄州寒食帖》字形大小不一,结构左右变换,在用笔方面笔势奔放,视觉冲击非常强烈。要想真正理解《黄州寒食帖》的文学价值与审美价值,需要对同时期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苏轼书法风格的形成过程。同时,需要对其所处的时代及政治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所处环境及其境遇有所感知,以此对此贴的精华进行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李剑锋.命运的交响——《黄州寒食诗帖》赏析[J].中国书法,2014(10):42-55.
[2] 宗晨.《黄州寒食帖》字形技法考察[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27-28.
[3] 郑星.《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J].大众文艺,2016(10):56.
[4] 张国宏.《黄州寒食诗帖》究竟好在哪里[J].秘书,2014(0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