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战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的标题是“劳动动物的胜利”,这既是全书得出的最后结论,也是她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境况的总结,因此,关于劳动动物的论述在阿伦特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那么,何谓劳动动物的胜利?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但有其他更加危险的迹象表明:人们愿意演变成动物物种,并且确实已经在向动物物种演变了,而自从达尔文以来,人都认为自己正是从动物物种演变过来的。”这也就是说,所谓劳动动物的胜利,是指人类重新退回到动物物种的状态,使一切人类活动都降格为劳动。
这就涉及阿伦特对劳动活动的定位。在她看来,人类所从事的活动有三种,分别为劳动、工作和行动,它们都是由人类生存的基本境况决定的。其中,劳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共有的活动。像其他动物一样,人的身体也是一个能量耗散结构,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感到饥饿,也需要定时进食。因此,为了维持生存,人就需要不断通过劳动的方式与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而这也就意味着,劳动将与人类的生命过程相伴随。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一些人可以不参加劳动,如奴隶主和富人;但对于人类整体来说,劳动却是不可以消除的——总要有人从事劳动,以维持人类种族的延续。
劳动和工作的区别在于,劳动的产品直接与人的身体需求相关,因此它们不具有持久性,就如生产出来的水果或面包,要么被吃掉,要么就会自行腐坏。而工作则是指各种制作活动,它们的产品具有稳固性,可以持久地留存于世,如建筑、家具等,它们的生命长度甚至可以超过制作它们的人。如今,人们已经不再区分劳动和工作,并用对待劳动产品的方式来对待工作的产品,将它们都视为消费品。但从语源学上来考察,劳动和工作的区分还清晰可见,比如,“工作”的英文是work,这个词既指工作活动本身,又指工作的产品;而劳动的英文labor却只指劳动活动本身,而不含劳动产品的意思。这也就意味着,劳动的产品直接为人的身体所需,在被生产出来以后就立即被消耗掉,是不具有持久性的。
劳动受制于生存必然性,是人类不得不从事的活动;工作受制于有用性,是人类为了获得目的产品、为了建造一个稳固的世界而从事的活动;与它们相比,行动则是一种既摆脱了生存必然性的束缚,又摆脱了有用性目的的活动,因此它是自由的。行动没有自身以外的目的,不是达到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或者说,行动的目的就体现在行动的过程中。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古希腊人常常将行动与各种表演艺术进行类比,如舞蹈、音乐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们都离不开他人的在场,都需要一个组织起来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在行动或表演结束以后,都没有一个最终的成品存留下来。与之相比,制作活动则不需要他人在场,且都有一个最终的成品,这个成品不仅独立于制作活动而存在,而且在制作活动结束以后,还会继续存在。
在阿伦特那里,行动就是指政治活动,它是人的最高潜能,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之处,也是自由人区别于奴隶和其他不具有公民身份的人之处。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提出城市能给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人是一种政治动物,只有在城市中,人才有机会参与政治活动,从而实现人的最高潜能。在古希腊,如果一个公民宁愿扩大自己的财富而不愿去过一种政治生活,那他就是宁愿牺牲他的自由,这在当时是极少出现的。因此,在最初的意义上,政治活动是自由的,它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它的意义就体现在政治活动的过程之中。
相反,劳动并不是人的最高潜能,而是人和其他动物都要从事的一种活动。对于人类来说,劳动是不可消除的。工具和器械确实能够减轻劳动的艰辛程度,但它们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劳动,这是因为,各种器械只是服务于生产的有用工具,而不是服务于生活的万能助手。阿伦特举例说,即使是一百件小玩意和半打机器人也不能完全替代一个仆人的服务,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不同于生产过程的有限性,生命过程是无穷无尽的,唯一能完美服务于生命过程的工具大概是一种永动机,而这种永动机其实是不存在的。
劳动并不单纯是囚禁人类的苦役,在劳动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是交替出现的,它与自然循环的节律相契合,是别的喜悦无法替代的。劳动的喜悦和幸福“是人体验到的纯粹活着的乐趣,也是我们与所有其他生物共有的乐趣,并且是人唯一能在自然规定好的循环中,心满意足地转动的方式,苦干和休息,劳动和消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日夜交替、生死轮回有着同样的快乐和同样无目的的规律性”。任何一种对这种自然循环的打破,都不会有持久的幸福和快乐。不管是一些人遭受他人的奴役,以致艰辛付出而没有收获,还是另一些人剥夺他人的劳动成果,以致过分富裕而无所事事,都会破坏从纯粹活着中得到的快乐。基于此,阿伦特认为,那种将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预言不仅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由于它取消了劳动的艰辛,也就打破了艰辛和喜悦之间的循环,即使实现出来,也将是一个相当无聊的社会。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类消除劳动的努力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劳动分工和机器的运用都没能减轻劳动,反而使劳动状况恶化了。不同于传统手艺人一个人掌握生产过程的全部技术,现代劳动分工把生产过程划分得如此细密,以至于每个从业者都只需要很少的技能。于是,他们的工作就变成了单纯的劳动力消耗。另外,机器提高了人的生产能力,却也强化了人的奴役状态。劳动者使用机器与手艺人使用工具是完全不同的,这主要不在于机器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了,而是在于,“即使最精巧的工具也始终是人手的奴仆,不能指挥或代替人手;即使最原始的机器也指挥着身体的劳动并最终取而代之”。这也就是说,在使用机器时,不是身体运动决定机器运作,而是相反,机器运作强迫和支配着身体运动。机器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却大大提高了劳动的节奏,使这种节奏超出了人体的自然节奏。阿伦特认为,如果没有政治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单纯依靠以工具的改进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将人类引领进一个自由王国,相反,它只会把人类囚禁在劳动动物状态。
从劳动动物的角度看,一切人类活动都变得与谋生有关。劳动动物能想象的人类活动只有两种:要么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要么是谋生的目的享乐,于是,人的生命过程就被劳动和享乐周而复始的循环所占据。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人不可能得到最终的满足,因为享乐的欲望是永远不会餍足的。再富足的物品也无法抵挡生命加速的无意义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机器不仅支配了人的身体运动,而且还彻底颠倒了生产领域中的手段和目的范畴。在传统生产活动中,产品是目的,生产手段围绕目的产品组织起来。而今天的机器生产不再以有用的产品为目的,甚至也不再以人力的解放为目的,生产自身已经成为目的。今天的人们“按照机器的运作能力来设计对象,而不是为了生产特定对象而设计机器”。为了保证机器越来越高速的运转,消费的节奏也必须越来越快,一切产品都变成了越来越短命的消费品,一张桌子像衣服一样被消费掉,一件衣服像食品一样被消费掉。与消费品加速的贬值过程相一致,人的生命也变得越来越空虚无益。
与此同时发生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自主(sovereignty)当成自由(freedom)的普遍误解。自主是指人在私人领域中的自我完足,不受外界打扰,意味着“我的地盘我做主”;而自由则只存在于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中,存在于与同侪的交往中。在阿伦特看来,自主和自由不仅不是等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人往往是在追求公共领域的自由受阻时,才会选择退避到私人领域,借自主获得一种代偿性的满足。自主的虚幻性在于,一方面,真正的自主是不可能实现的,遗世而独立只能是一种想象,因为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另一方面,即使将自主实现出来,也顶多是一种“无痛苦”状态,而不是幸福,因为,在与他人隔绝的状态中,一个人无法实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意义。基于这种理解,那种将自由解释为从必然性中解放出来的说法,也是一种把自主等同于自由的误解,一方面,从必然性中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即使能够从必然性中解放出来,人也不会立即跃入自由之境,而是会陷入无所事事的空虚无聊之中。
物品的富足和空余时间的增加并不能自然导出人类自由,因为对于劳动动物来说,从劳动中结余的时间只会花在享乐上。有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提高将增加人的自由支配时间,并逐渐把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阿伦特则认为,这只是建立在机械论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假设,它假定人的精力是守恒的,从而一个人在劳动过程中结余的越多,他花在其他更高级的活动上的时间也就越多。这种假定已经被今天的社会现实推翻,事实上,“劳动动物的空余时间只会花在消费上面,留给他的空余时间越多,他的欲望就越贪婪越强烈”。消费的对象也不再集中于生活必需品,而是变得无所不包,举凡自然、历史、文化等都变成了消费的对象,而它们经历消费后的唯一命运就是毁灭。
物质的富足和空余时间的增加不能给人带来自由还在于,真正的自由并不是体现在消费活动中,不是消极的免于打扰的自由,而是存在于公共领域中。因而,自由必须以公共领域的存在为前提,消除了政治和公共领域,也就取消了人的行动舞台,同时也取消了人获取自由的一切可能。即使有一天消费品变得极大富足,从而可以实现各取所需,也不过是宣告了劳动动物的最终胜利,而不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而且,这个理想本身并不新鲜,“不过是穷苦人的古老梦想,作为梦想它始终有自身的魅力,但一旦实现的话就变成了傻瓜的天堂”。当我们将未来的乌托邦描绘为一个物品极大富足的世界时,实际上也正是将人当成了一个劳动动物,从而印证了阿伦特所说的“劳动动物的胜利”。
从劳动动物的角度看,一切人类活动都被拉平到了同一水平线上,都一视同仁地被当成劳动——思想变成了大脑的一种功能,行动被理解为纯粹的制作和制造,而制作则被看作仅仅是劳动的另一种形式。于是,工作成了一种谋生手段,工作的产品成了消费品,从而使一切稳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政治也成了少数人的职业,成了增加社会财富或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正如阿伦特所说,劳动社会的最后阶段是职业者社会,它要求它的成员成为一种纯粹的自动化机能。
可以看出,阿伦特对劳动动物的批判根源于她对人的最高潜能的认定,以及对人的复数性的强调。在她看来,人的最高潜能是行动,它的实现只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而劳动动物则是孤独的,即使许多人聚在一起时仍是这样。对人的复数性的强调,与阿伦特政治哲学思考的背景密切相关——她经历和考察过极权主义的兴起和运作,对人的孤立化有深刻的警惕。在她看来,把人定位为一种劳动动物,祛除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向度,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的孤立化,而人的孤立化则潜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