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凌霄 李淑丽 贾雪梅
摘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占吉林省人口比例的一半以上,其农民市民化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从吉林省本身特点出发,分析吉林省农民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推动农民市民化的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农业;农民;市民化
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农民市民化也无疑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指标。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市民化问题尤其突出。2012年末吉林省总人口达2750.4万人,其中全省农业人口为148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4%,高于全国35.29%的比例,可见吉林省农民市民化进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吉林省农民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较慢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吉林省农民市民化人员主要是失地农民、农民工人员等,其中农民工主要来自于德惠、九台、农安、双阳、榆树等县市区的农村农民。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大约占外出打工劳动力得三分之一以上,主要从事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和快递业等。就长春市的调查资料显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为30%左右,从事乡镇企业的农民工为15%左右,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占18%左右,从事住宿餐饮业占15%左右,从事交通运输与仓储和快递业占15%左右,其他行业占12%左右。可见吉林省城市的外来农民主要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工作。但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缓慢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限制了对农民劳动力的吸收和转化。
(二)农业效益的增加也使城市对农民缺乏吸引力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和支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农产品和粮食价格在不断的市场化中的提升,农村土地的产出效益和转租效益在不断增加,在此状况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另外随着农村机器化水平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得到缓解。据吉林日报报道,“2013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72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11余万台,5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达8.1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3.6%,上升到全国第8位;农机固定资产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化作业组织和农机大户达5800户”,与 2012年相比较全省农机总动力和拖拉机保有量分别提高6.7%和4.5%,目前大部分农民对土地的耕种更多地依赖农业机器,原先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模式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的困难已经得到缓解。这种土地收益的增加致使农民工对农村户口反而更加看重,城市户口的吸引力开始弱化。
(三)各项保障制度改革深化、落实不够,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关键因素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我们对长春市市民化的代表性群体即农民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调查问题分别是工作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生病问题和养老问题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表3),我们发现农民工群体对这几个问题的关心程度依次是工作问题比例为30%、生活困难问题比例为25%、子女教育问题比例为14%、生病问题比例为17%、养老问题比例为12%、其他比例为2%。由此可见,吉林省农民工对工作问题、生活困难问题、生病医疗问题是关注的焦点,其原因就是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不足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度设定上强化社会保障。但是在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农民工从社会保障部门和城市居民获得的帮助很少。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虽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民自身的利益出发出台了一些针对于农民市民化的保障制度,但在制度设定、制度实施上往往打了折扣。如为了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吉林省政府2009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吉政发〔2009〕4号),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省内城镇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从事二三产业创业,相应减免税费,并给与贷款优惠。但是农民普遍存在的技能水平低下,也就限制了这项政策的实施,这就需要加强农民入城后的教育和培训等配套政策的跟进。另外在虽然吉林省出台了一些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制度,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医疗、养老这类在农村比较普及的社会保障参保比例较大之外,对于工伤、失业保险参加人员很少,甚至有的农民工对于失业保险并没有什么概念。
(四)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趋缓
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民市民化的主要推动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城镇化政策的推动下截止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吉林省城镇化率达到54.2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表4我们也能看出自2009年到2012年吉林省城镇化发展不但趋慢,而且从数据中我们也看到吉林省总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东北三省的平均水平,2013年东北三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为59.18%,高于吉林省4.98个百分点,无疑吉林省城镇化水平处于东北三省的末位,目前吉林省镇区城镇人口超过3万人的镇只有63个,超过5万人的镇只有34个,这种现状不利于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据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有一千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所以城镇化无疑是推动农民市民化的重大推动力,城镇化发展的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民进入城市。
三、吉林省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产业调整,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加快吉林省产业发展模式,立足于老企业技术改造,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努力打造具有高新技术制成的新兴企业,努力拓展非公有企业的发展空间,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增加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对农民产业工人的吸收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大农业的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完善农村、农业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农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通过这些农业扶持政策,把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是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思路。进而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二)切实完善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要以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为突破点,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提升土地制度创新的能力,探索建立“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市场,探索农民“带地入城”的有效机制。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制度,全面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完善农民入城后医疗、保险、就业、失业和子女教育等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功能和准入制度,提升农民进城后的市场公平竞争地位,建立相关保护农民利益市场运转机制。通过“廉租房”和租金补贴的措施实现农民在城市的合法居住权利。完善农民工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开放城市公共生活设施,使农民入城后能够享受到和市民平等的医疗、教育、保险等相关保障,而且在生活上也要开放社区等生活领域,使农民尽快融入城市,提升农民市民化的实际水平。
(三)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农民市民化除了制度保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提升农民自身的能力。通过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完善各种培训机制,强化培训组织的作用,拓宽农民培训渠道,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农民的技能和自我生存能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其次要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农民进城后不但要知法懂法,而且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特别是在工作中利用合同等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的提高,既可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又加强了社会稳定。再次就是要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从而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入城农民融入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机会和能力。
(四)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
吉林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全省形成长吉两核带动发展、地级城市快速跨越、县城持续提升、中心镇各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新格局。但就吉林省来看,其城镇化受制于工业化的发展缓慢,城镇化发展出现趋缓趋势。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政策上的滞后效应,吉林省产业和经济、城市发展政策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另一方面在地理位置上,吉林省处于内陆省,其对外贸易便利条件有限,这也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第三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体制创新比较慢,背着沉重的包袱很难推动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第四吉林省还面临着其着城镇化的气候成本,受气候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时间有限。对于吉林省来说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既要发挥长春、吉林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小城镇的优势和特色,加快中小城镇的发展,突出小城镇的作用。通过小城镇的发展推动县市镇城市的快速发展,合理发展大城市。
总之,对于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吉林省来说,只有根据自身条件拓宽全省经济发展思路,并着重乡镇企业发展;只有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只有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才能够推动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
参考文献:
[1]祁金立.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吉林省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景跃军,高月,高双.长春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调查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4]郑功成,黄黎若莲等.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人民出版社,2007.
[5]陈彧.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1(05).
(作者单位:庞凌霄、李淑丽,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贾雪梅,日本关西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