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家经典话精彩人生

2016-05-14 00:39张曼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昭君庄子鲁迅

张曼

长期以来狭窄的高中语文阅读空间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处于一种程序化、模式化、僵化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语文在应试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不得不学;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空间上没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种枯燥感,而有效的阅读无疑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有效阅读令我们对文学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在学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由于时代久远,不太理解王昭君这一人物形象。那么作为教师的我引用了袁腾飞老师讲到的“昭君出塞”这一典故。

生不能回到中原,死后永葬塞北大漠的王昭君这一形象经过我的渲染描绘,激发了学生对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在化解民族矛盾、平息战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敬畏之情。远嫁匈奴的王昭君被迫先后嫁给呼韩邪单于及其两个儿子,最后终于承受不住与中原礼法相悖的游牧民族的“收继婚”的习俗,彻底崩溃,选择了服毒自尽。这一悲愤无奈之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以此自喻的深刻含义。同时昭君对中原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激起了学生对文学的温情一面的理解,而这些都得力于袁腾飞老师的“昭君出塞”。

阅读令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活力四射。许多高中学生都不太喜欢课内的文本,因为对作者缺乏了解,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仅仅立足于课本、教参与教案,照本宣科。而百家讲坛的文本阅读则为教师、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自由呼吸的广阔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历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学生大多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尽管他的文章堪称经典,尽管他被称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尽管他被誉为“现代文学鼻祖”,但学生的心里未必以为然。这种现象在我的内心深处也毫不例外地存在,因为我对鲁迅的了解甚少,我没有丰富的例子诠释这些评价。但是身为教师的我却常常强迫学生去接受,这与孟子的“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恰恰相反,这也使得我在学生面前特别的底气不足。就在我茫然迷惑的时候,百家讲坛孔庆东先生的《正说鲁迅》令我有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孔庆东先生的《正说鲁迅》让我了解到鲁迅的家庭变故以及这种变故对鲁迅成长的影响,同时对鲁迅的婚姻、兄弟反目以及英年早逝的原因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从此我所知道的鲁迅不再是一个“高大上“的鲁迅;不再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鲁迅;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钢铁文化斗士;而是一个有情味的真实的鲁迅。一个面对包办婚姻有着无数无奈的鲁迅;面对生存与困窘有着清醒的金钱观的鲁迅;面对生活的重荷懂得清闲与放松的鲁迅。他的身上映照着我们每一个现实的人的复杂深邃的人生。

这些都是孔庆东老师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予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精神营养,使得鲁迅的人格魅力真正地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为我教授鲁迅的文章游刃有余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鲁迅的伟大。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我变得更加的知性、感性,更加的豁达与自信,尤其是于丹老师的《庄子心得》。于丹老师以其特有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的语言将《庄子》的故事和思想娓娓道来,她让我们品悟到庄子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背后蕴含的人生大智慧、大境界。她让我们看到一个灰色世界中的空灵的庄子游走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

《庄子》里的许多寓言故事如“庄周化蝶”、“涸辙之鲋”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庄子的智慧与哲学。他的生活极其困窘潦倒,但他却能超越世间万物,看破名利,坦然面对生死。庄子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不正是今天的我们面对繁华的世界应有的一种心灵的坚守吗?在他看来死亡是生命的一种本真状态,所以在他的妻子去世时他要“鼓盆而歌”,这不正是民间所说的“红白喜事”吗?庄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葫芦不要想自己只能成为一个瓢,还可能成为一个游泳圈,浮游于江海之上,这不正是今天的我们应引导学生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时应持有的一种大眼界吗、这不正是这种大眼界背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吗?

《庄子》中的支离疏——一个双肩高过他的头,头低到他的肚脐以下的极其怪异的人,也能靠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甚至比别人获得的多,这些无不告诉我们:人生在困窘失意的时候,只要努力,世间总有路可走。

在不断的阅读中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作品的领悟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感觉到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人生的领悟,从而把课堂与学生的自身成长结合在一起,这是最大的收获。

总之,有效阅读使得我在面对语文教学时不再望洋兴叹,不再望而却步。它提高了我的修养,陶冶我的情操,厚重我的生命,娱乐我的精神。从此以后我可以在课堂上,引领我的弟子们,品读名家经典,感悟厚重人生。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师范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昭君庄子鲁迅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孔乙己
脑筋急转弯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阿迅一族
《庄子说》(十五)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