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超
【摘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从以上内容就可以看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课堂的要求更加深入,更加细化。新修订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诸方面都较原来的音乐课程标准有了创新与突破,但从音乐教育的效果来看,预期课程设计得再理想,如果音乐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实施,那么其教育效果也无法达到。因此,我们说:音乐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音乐教师,要使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还是在于怎样打造一个真正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中国古代两个成语即“车马未动,粮草先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三个更新;三个转变
音乐教师在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下,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课程改革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以下两个古代成语:
成语一:车马未动,粮草先行——音乐教师要做好三个更新
1、音乐教师思想观念要更新
首先,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音乐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最后,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学习方法,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音乐教师知识结构要更新
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课程改革来看,新修订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内容。为了适应教学,音乐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还要通过网络、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另外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音乐教师是课堂权威的认识要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现实。
成语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三个转变
1、音乐教师要从课堂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新修訂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过去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是管理者,高高在上,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现在的音乐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样的土壤中,才会更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意识不到情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巨大作用,采用死板生硬的方式,那么音乐教学一定会失败。所以,在新一轮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但如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音乐教师除了渊博的音乐知识素养,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要善于把教学过程衍变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并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注意从“封闭的教学课堂组织管理”转向“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音乐教师要记住:学生是学习音乐的主人,“主人”享有学习的自主权,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和占有活动的民主权。而音乐教师是组织者,面对学习的主人,应大度一点,民主一点,开放一点,努力丰富学习情境,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挑战教师,有了教师身份的真正转换,才会创出新课堂。
2、音乐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式的教师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传统的音乐课堂忽视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和应用过程,忽视了音乐学习中的积极体会和拥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在课堂上经常发现,如果在教学中明明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还硬要他们装做什么也不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压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音乐课上的节奏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因为从小接受过一些艺术培训,在课前就对节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前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现一下。如果这时候老师不让他们表现,而是让他们听老师讲,跟老师学。只会令他们对这堂课的兴趣大大减低。但是如果先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一下,老师适当鼓励几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这时我就把那些比较复杂的节奏板书出来,问有谁能把这些节奏读出来,结果学生都读错了。接着我问:“这个节奏有什么特点?到底它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呢?”学生一下给我问住了,都说不知道。我就一起和他们分析讨论,然后再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自己就进入了学习主体角色,二来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音乐教师要从课堂的传授者变为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正在逐渐改变这一局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合作者的含义指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从知识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是一种必需。要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就应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合作,有交流,有碰撞,因为没有合作,没有交流,没有碰撞,就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
综上所述,如果能做到三个更新和三个转变,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
[4]《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吴斌、金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