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理论视角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个案研究

2016-05-14 17:11施涛
艺术评鉴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苹果流行音乐

施涛

【摘要】《小苹果》是成功运用受众理论的典范,它抓住了听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本文以受众理论为指导,对《小苹果》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进而提出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受众理论;《小苹果》;流行音乐

2014年,一首名为《小苹果》的流行歌曲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年最受追捧的流行音乐作品,其所制造的影响力毫不亚于《江南style》,以致于后来被改编成了韩语版、广场舞版、军营版等多个版本,并一举摘得了美国“2014年度最佳流行音乐奖”、韩国2014年“最受欢迎中国歌曲奖”和2015年“华语年度最受欢迎单曲”等多个奖项。从音乐学的角度讲,《小苹果》是成功运用受众理论的典范,它抓住了听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因此,对《小苹果》运用受众理论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对于推动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受众理论概述

受众,是传播学理论中的专业术语。所谓受众,也就是指在某个具体的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接收者。对于任何一个传播活动而言,受众接受消息时并不是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传播活动。著名的传播学专家吕杰、张波等人在共同撰写的《传播学导论》中明确指出:“受众不仅仅参与了传播活动,而且是监测传播效果的‘晴雨表,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以上对受众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受众理论的基本定义,所谓“受众理论”也就是指“以受众为中心构建的理论体系”,它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学者们就对“受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电视得到普及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后,让学者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了受众的强大作用。此后,学者们借助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理论知识,对受众进行了更加具体的研究,并得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提出的个人差异论、满足需要论、社会分类论等等,以及詹森和罗森格伦所著的《受众研究的五种传统》一书。

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流行歌曲的“消费功能”更加明显,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流行歌曲要在众多的音乐艺术中占据领先位置,保持常青,必须借助受众理论的指导,认真分析和研究影响人们音乐选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符合大众需求的流行音乐创作。

二、《小苹果》成功的原因分析

《小苹果》之所以能够取得大红大紫的成功,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就在于它较好的运用了受众理论。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郎朗上口的歌词

从歌曲的名称来看,《小苹果》这首作品的歌名比较简单和大众化。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水果,这样就能深刻的记忆。再看歌词,这首作品的第一句歌词:“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一开始就描绘出了在爱情中全心全意付出、苦心经营的一方,最终得到了甜美的爱的结果,充满了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摘下星星送给你,拽下月亮送给你,让太阳每天为你升起”,描述的是浓蜜的爱情誓言。“变成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照亮你,把我一切都献给你只要你欢喜”,表达出愿意为了爱情自我牺牲的誓言。“你让我每个明天都变得有意义,生命虽短爱你永远不离不弃! ”,又是极为真切的告白。

《小苹果》的歌词主要讲述了在爱情的奉献精神与对爱人的赞美,通俗易懂,吻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与心理期望。全曲的歌词句句押韵、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歌词全在节奏的律动点之上,因此不难明白为什么这首曲子有这么高的传唱率了。歌曲的第三段歌词:“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是歌曲的副歌部分,这段歌词一直在重复,不断加深听者的记忆。在歌曲的结尾部分,连续的五個“火火火火火” ,更是将整首歌曲的主题推向了顶峰,极具号召力和感染力。

2、动感十足的旋律

旋律线条简单明朗,起伏不大,多以相同音的反复音型持续,也是被大众所熟知和传唱又一原因。从曲式学上看,全曲为ABC三段无再现结构,有层层递进的推动性,使作品充满煽动性和感召力。歌曲的 A 段为前 8 小节 ,节奏型为4/4 拍,为“强、弱、次强、弱”的基本节奏,律动感强,极易吸引听者的律动与注意力。此外,A 段音高跳跃不大,因此大众特别容易演唱。B 段是 A 段的发展部分,音高范围上升了一个大二度,也有了一些简单的音调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强、弱、次强、弱”这一节奏型 。在 B 段的末尾,作者以四拍强力度节奏的口号替代音高,从而加深歌曲的气势及恢弘感,引出歌曲的副歌部分,也是结尾部分。C 段是整首歌曲的重点也是记忆点,是这首歌曲最受大众传唱的部分 。从音高上来看,跳跃性更大,旋律感更强,节奏的创作也更加恢弘,与前段形成对比,再加上最后的重复部分,更加表现出歌曲的热情及张力。

3、轻松幽默的风格

《小苹果》的词曲作者是王太利。作为一个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老男孩”,他深受上世纪风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音乐的影响,“迪斯科”音乐具有典型的强劲有力的4/4 拍,而且歌词通俗易懂,这也正是 《小苹果》的主要特点所在。“迪斯科”兴起于上世纪 70 年代,是一种旋律简单、节拍强劲的流行舞曲。在歌曲 《小苹果》中,从歌曲的旋律到动感的伴奏处处都充满着 “迪斯科”的复古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的存在,悄然唤醒了人们对过往年代的怀恋,引起了广泛共鸣。对于 60 后、70 说, “迪斯科”是对青春的美好回忆,听到这样的音乐,潜意识中就不觉回到了那个年少无知的青葱岁月,仿佛重获青春活力;对于 80 后、90 后来说,正值年轻的他们正是乐于释放自我,彰显个性的年纪,又怎能抵挡这种音乐的派对狂欢。在“迪斯科”的舞曲中,人们往往会沉浸在其强烈的节奏和旋律的包围中忘记自我,自由舞蹈,并根据歌曲的节奏变化即兴扭动身体,随之摇摆。这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宣泄苦闷和对喜悦狂欢的有效途径。因此, 《小苹果》“迪斯科”的复古风格充分抓住了大众的心理需求。

三、受众理论视角下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思考

1、尊重听众的主体地位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听众获取音乐的渠道越来越多,所能接触到的音乐艺术类型也更丰富。听众能够借助互联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徜徉在音乐大海中,尽情的享受音乐带来的满足。听众所持有的信息量也许要比流行音乐创作者还要大。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符合听众需求的信息更能被他们所接受。因此,流行音乐创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创作观念,在音乐创作中更加关注听众的需求,尊重听众的主体地位。

2、关注大众审美标准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工作和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让人们感到很疲惫和无聊,人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从这种高压中解放出来,暂时释放内心的茫然和空虚。《小苹果》与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文化需求是相符合的,它的歌词和舞蹈动作都简单易学,门槛很低,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和社会层次的人参与,这样容易人们从中找到归属感,心理上使听众得到了满足。

3、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新

流行音乐的受众以青少年为主,这一群体具有精神旺盛、思想活跃、热衷于追求新事物等典型特征。针对这一特点,流行音乐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而实现长足发展。但是对于任何事物而言,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小苹果》除了进行创新外,还合理的吸纳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让人们听了回味无穷。因此,在受众审美观念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创作者要把握好创新和传承的融合度,在合理借鉴民族音乐传统元素的基础上,针对受众需求进行合理的创新,这样才能使中国流行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参考文献:

[1]张子涵.歌迷力量: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分析[J].青年记者,2011(08).

[2]周吉书.反思发展-浅谈我国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J].内蒙古艺,2012(01).

[3]刘芬芬.掀起韩流3.0时代又一浪潮的《江南style》[J].电影评价,2013(02).

猜你喜欢
小苹果流行音乐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山里来了个年轻人
小苹果有绝招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西游新记4
嘴巴的作用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好斗的小苹果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跳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