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摘要〕从高中美术教育发展的角度,对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分析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发现不足和亟待改善的问题,初步研究和探索改革方案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高中美术教育现状改革方案途径
一、课标解读
依据2003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当前高中美术教育分五个大模块,九个小模块,九本教科书。课标对高中美术教育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做了纲领性的阐明。在此总领下,课标切合实际地赋予了不同地域不同层级学校宽泛的自主选择权。在课程设计思路上,课标以建议的方式给出了“1”、“1+1”、“1+1+1”等多种模块组合方式选择。其次课标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域学校教育的发展程度,包括当地的经济、教育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第三,课标考虑到不同层级的学校的生源质量差别,提供了多种选择的课程资源。第四,课标鼓励模块化教学向纵深拓展,与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相关联。
课标既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又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既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普遍性,又关照到每一所学校的特殊性,课标以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选择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基础,在五大模块框架的导引下,满足不同学校的美术教育要求,促进美术教育发展,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把握了艺术教育的特点,体现在总领纲要上的视觉艺术教育特色,并没有执行“大一统”的绝对标准,课标力求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志趣来贯穿认知、实践,使高中生达到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传承文化,增强实践,促进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课标从国家层面上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做了相应的阐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艺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由于美术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高中美术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①
二、现状分析
作为非高考科目,相对于高考科目而言,当前的高中美术课程处于相对合理的“副科”“弱势学科”位置。根据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经历和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参与、关注与了解,笔者对高中美术教育有朴素、真实和直观的认知,对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有初步的分析研究。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高中美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首先,自上个世纪末高中美术课程逐步正规化,一周一节的美术课不再是课表上形式的体现,而是确确实实的美术课,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相比较,美术课被挤占的现象在绝大多数学校比较少见。其次,高中美术教育的师资方面专业化程度较高,据笔者调查了解,几乎所有高中学校的美术教师均毕业于大中专院校的美术专业,由数学老师或语文老师代上美术课的现象彻底消除。再次,高中美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提高,教学环境改善,教学设备与资源配置逐步满足教学需要,绝大多数高中学校建立了正规的画室,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还建立了电脑设计室、雕塑工作室、书法教室或展厅等。第四,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学校与家庭对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唯分数论和唯高考论的错误认知正在逐渐纠正,特长、兴趣和爱好也可以提升品格改变人生的观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高中美术教育与学校社团活动、艺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中学校教育更加完整,更加全面,使高中生的校园生活更加自信,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
2、在高中美术教育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改善的问题
第一,多数学校模块化教学单一,特别是地级市学校和乡镇学校,普遍只开设美术鉴赏课,即使是很基础的绘画课程只针对极少部分的美术专业生,更不用谈其他模块的教学,书法、摄影、雕塑、电脑美术等课程形同虚设,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对学生而言只是欣赏、了解、品评众多的美术图片,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选择模块学习的权利与条件,课标“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的执行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变了样,打了折扣。
第二,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楼,美术教育基础实施较弱,除了一两间画室,其他的雕塑工作室、电脑设计室、书法工作室等就比较少见了,当然也缺乏必要的器材。而画室一般也只供极少数美术专业生使用,普通高中生只能在教室里没有选择地上美术鉴赏课了,这种现象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就有明显体现,鉴赏模块的晒课数量占绝对优势,而其他模块的晒课数量少得多,甚至某些章节一次晒课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了模块化教学严重失衡了。
第三,即便许多高中学校的美术教育只体现一个模块即美术鉴赏,教学形式也单调枯燥,美术教研没有体现艺术教育的特色,盲目参照高考文化课程的“高效课堂”,学校不重视,教师没动力和压力,学生没有求知激情,课堂氛围昏昏欲睡,美术鉴赏课往往成为“调节课”,“放羊课”。这种现象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理念相去甚远,大相径庭。
第四,美术教师在大学所学课程专而不博,与高中所教九个小模块课程缺乏全面的充分的对接,美术教师缺乏与九个模块教学相适应的技能培训。
三、策略初探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从国家层面对高中美术教育的设计构想,但高考升学率对学校的压力依然存在,升学率关系到生源,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虽然社会与学校都知道美术教育意义重大,而且与高考课程和升学率没有本质的冲突和矛盾,甚至还有相互促进作用,但在激烈的高考升学率竞争中,学校往往追求最直接最明显的短期效应———为高考而努力,那么,对美术教育精力、师资和资源的投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设计构想,教学教研的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资源的配置,开课设节,评价考核等整套的美术(还有音乐、体育等)教育设计构想,显得繁杂困难,让学校望而却步。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需要以新课标为指向,从理念决策到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逐步完善。
改革对学校的评价机制,改变以高考升学率为重心决定学校优劣的评价体系,加强对非高考科目教育教学的管理、评价与考核机制。比如当前的高中美术结业考核基本上是一种形式,考核内容单一,组织不严谨,“走过场”,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得不偿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有效的普通高中美术教育考核机制,使高中学校对美术教育关注更多,投入更多,促进美术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多项技能的培训。九个模块需要美术教师掌握多项技能知识,大多数美术教师有专业的深度,缺乏与高中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广度,九个模块全覆盖的开设需要美术教师一专多能,成为“万精油”式的美术教师,这要求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多项专业技能的培训。
加强对美术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校建立相应的美术工作室,配置教学器材,保证模块化教学的完整和真正实施。在一些发达地域的学校,陶艺工作室、服装设计室、雕塑室、电脑设计室等已是标准配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合理调整开课设节。比如美术课以45分钟为课堂单位的课节模式并不适合高中美术课,把美术课与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加长美术课每一次课的时量,更加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美术。
适应高中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确实完善学生美术各模块的选科选课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美术学习的考核与评价。比如以一学期为一阶段,学校开设雕塑、欣赏、摄影、国画、书法课程,供学生选择,在下一学期,学校再开设篆刻、设计、油画、媒体艺术课程,也可以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课程,满足学生美术学习纵深发展需要。
加强美术学科的教研活动,合理制定对美术教师的评价机制。美术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情感性、体验性较强,学科理论知识有较大主观性,美术学科没有绝对的标准,系统性不强,技能操作体验远胜于理论知识的记忆。美术教师教学的自主性更强,加强教师考评与课程评价能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教学热情。比如即使最常见的鉴赏课,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热情不同也能使鉴赏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极大的差别。鉴赏课知识点散,不苛求科学的系统性,对美术作品的认知、了解、评价与感悟需要更多情感的投入,鉴赏课并不是要求学生强记美术史和美术家的课程,鉴赏课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面对美术作品时,释放某种情感,与作品产生某种共鸣或情绪体验,使学生面对当代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和行为能独立自主判断与评价,辨识艺术的平庸与伟大、低俗与高尚,并用这种审美的眼光去关注我们自身,社会,自然万物。而这要求美术教师增强教研活动,提升文化思想而非技能性的专业素养。
尝试非高考科目多学科合作,统筹安排、美术、音乐、体育、IT信息技术等课程设置从学校层面整体规划,制定管理制度和相关细则,给学生自主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以课标为范,高瞻远瞩,从教育的各个层面协同改革,高中美术教育才能更健全地发展,成为更健康的教育“新常态”。(责任编辑:杨建)
注释:
①节选自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