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投資過多,追求高速增長;但是如果高速增長違背了市場、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是不能持久的。
解析:
目前的通貨膨脹正是前些年大規模投資的結果,那種高速增長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包括資源過度消耗、生態惡化、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經濟效益普遍低效、缺乏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大陸經濟的問題是之前留下的後遺症,即大量重複的、低水準的建設,以及產能過剩及其所導致的資源浪費和缺乏效率。
現在要進行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結構創新,都不是易事。因為之前的過度投資太多,要想扭轉過來並不容易;而技術創新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定位置也需要經過多年的積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都在進行技術創新,但是中國大陸卻在追求高速增長,耽誤了技術創新和結構改革的時間。中國大陸過去多年來一直依靠所謂的「三駕馬車」來支撐經濟,即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過去大規模投資的相當一部分投入到了當時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比如鋼鐵、煤炭等,後來即使改變投資領域,但之前的投資專案已經無法停工,否則損失更大,所以造成產能過剩越來越嚴重。中國大陸最終應該做到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創建品牌、在國內留住消費者,這樣才不會發生大量中國消費者競相出國購買日用品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