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龙
【摘 要】石阡民族中学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状况,强调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的有趣性和有效性,因而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构建和谐班级,创新教学形式,讲究评价艺术,向课堂要实效,撑握学习方法,不断自我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有趣性;有效性
当前,针对学生基础差,赶不上的状况,石阡民族中学强调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的“两有”——有趣性,有效性,推动各学科的发展,因而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达到教学的有趣性和有效性。
一、英语教学有趣性的探究
石阡,属于偏远地区,因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局限,各高中英语教学进度慢,收效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多数学生只是带着好奇心开始学习英语,随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日渐增多,好奇心也慢慢地消失了,逐渐产生厌烦心理。我曾与多位高中学生交流中得知,他们表示以前是爱学习的,进入高中后,课程多,学习困难也多,慢慢地就跟不上了,也就越来越不爱学习。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课堂,努力创设出高效课堂。
1.和谐的班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有时来自于周围的环境,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甚至零零后,更加注重自我。作为老师或是班主任,要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缓解师生间的教学矛盾,不能因为学生英语成绩差,一走进教室看到学生就表现出烦的情绪,机械地控制学生,批评和讽刺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亲和力的,学生也不喜欢。应尊重学生,要明白学生虽然成绩差,但在其它方面还是有优点的,要构建和谐的班级,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舒适感,抛开了压抑的心理,课堂自然活跃,才有可能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想法,主动去学习。
2.创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近两年,石阡县各学校的教学改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越来越新也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要创新教学的形式。仔细观察高中英语教材发现,他与我们县级学生的生活方式略有差别,也与我们中文的表述不同,与风俗习惯不同,所以英语课堂应多运用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授课时,最好多用图片,模型,实物等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来激发他们感兴趣,也可以借助收音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的内容转化为真实的场景,以便于他们知道如何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英语这个工具,从而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3.讲究评价的方法以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学校统一要求使用导学案,导学案中有需要学生课前和课堂上完成的内容,最初所有小组的学生都完成得很好,很认真效果也好,时间一久,有一些学生做导学案是为了敷衍。面对这种不认真作业的现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先处理好心情,再讲评导学案或作业。处理心情的最好方法,是面带微笑,表达幽默语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味地批评,部分学生后期的作业会更糟糕。我的点评杨某某时说:“杨同学的导学案,虽然没做完,但是比以前干净,仔细看了下,正确率高,不错。我们做事就是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嘛!”然后,将它展示给大家看,结果同学们都笑了,她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以后,同学的作业或是导学案都比以前做的更好。
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能力上,能按课标要求,学以致用,报效社会。
1.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
高中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内容多,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每节课要有目标性,要精心备课备学生,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着力突破。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英语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检验课堂效果,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规范性。
2.撑握学习方法,不断自我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老师觉得如果不进行逐词解释,总是不放心,怕考试时学生做不起。这种教育使学生丧失了思考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老师应该改变观念,相信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讨论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英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将教学的有趣性和有效性结合起来,通过有趣性达到有效性,也通过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史晓青,杜学元.有关课堂有效性和有趣性兼得问题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10)
[2]李森,钟巧平.论教师教学情绪与课堂有效性[J].当代教师教育.2011(01)
[3]王玲,刘丹丹.有效性教学的构成因素研究[J].海外英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