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岚雨
2月26日,伊朗举行第十届议会和第五届专家委员会选举。议会是伊朗的最高立法机构,有权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及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协议,可以对总统、部长进行质询和弹劾。本次议会选举对于鲁哈尼政府能否顺利实施改革措施至关重要。专家委员会是负责选举、监督、罢黜伊朗最高领袖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八年举行一次换届选举,其成员由选民根据各省市的人口比例从宗教法学家中选举产生。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76岁,去年做了前列腺癌手术。因此,第五届专家委员任职期间产生继任领袖的概率很高。
改革派大喜过望
政治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伊朗“两会”选举结果比较难预测。首先,所有报名参选者必须经过宪法监督委员会的资格审查才可以成为候选人。其次,选举竞争不是政党制下的竞争,而是政治派别之间、政治派别内部或纯粹个人之间的竞争,派别又是以政治主张划分的,存在很多交集,并且在不断分化重组。因此,一些候选人可能同时出现在不同派别的推举名单上,造成各派对最终选举结果的统计存在差异。此外,伊朗民众的选举文化是直到最后一刻才决定投票给谁,导致最终选举结果很可能与之前民调截然不同。
按照伊朗内政部计票统计法,候选人身份被分为改革派、保守派(原则派)、温和派和独立人士。改革派、保守派和温和派是当前伊朗政坛上的主要派别。此次议会和专家委员会选举之前,阿雷夫领导的改革派、鲁哈尼主导的温和派和被称为务实派的伊朗政坛长青树拉夫桑贾尼结成改革派联盟,与以前议长哈达德·阿迪尔为代表的保守派联盟展开竞争。两大联盟的主要分歧体现在对当前国家发展重心的认知上,改革派认为当前恢复经济建设更为重要,应通过更多地融入国际社会获取发展所需资源;保守派则认为当下的发展重心仍是继续伊斯兰革命路线,坚持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从保守派联盟的竞选口号(“生活,安全和进步”)和改革派联盟的竞选口号(“希望,安宁和经济繁荣”)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问题是两派聚焦点,解决滞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伊朗政权的当务之急。
在本次议会选举中,共有6229名正式候选人争夺290个议席。最终计票结果让改革派大喜过望,伊朗议会长期由保守派垄断的格局被打破,改革派与保守派基本呈现势均力敌局面。其中,改革派联盟支持的候选人获得了德黑兰选区全部30个席位,而保守派联盟代表人物哈达德·阿迪尔落选。这种结果完全出乎预料。宪法监督委员会在审核资格程序中剥夺了近90%的改革派候选人的参选资格,此举迫使改革派与温和派共同提出德黑兰的“希望名单”。改革派原以为名单中最多只能有五六人入选,因为其中近2/3的候选人是连国内媒体都生疏的新面孔。从全国投票结果看,三大主要政治派别中没有一方在议会中占有绝对优势。
在本次专家委员会选举中,共有166人争夺88个席位。从选举结果来看,虽然保守派仍居多数,但入选者普遍是接受伊朗核协议的保守派候选人,而反对与西方进行任何形式谈判的现任专家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雅兹迪和激进教士穆罕默德·塔基·雅兹迪都未能进入新一届专家委员会。在德黑兰选区,保守派仅有宪法监督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贾那提一人以最低得票数进入新一届专家委员会。改革派联盟支持的候选人占据了德黑兰16席中的前15席,其中拉夫桑贾尼和鲁哈尼得票位居前列。
从总体上看,保守派中趋于温和的人士将成为议会和专家委员会的主流,伊朗政坛中的极端人士已经基本被排挤在外,改革派联盟的影响力有明显上升。如此结果表明,伊朗民众对鲁哈尼执政两年半来的政绩予以肯定,同时也意味着阻碍鲁哈尼改革的力量将会减少。
四大趋势
根据上述信息,笔者认为伊朗政治、经济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将呈现四个主要趋势:
首先,政治体制日趋稳固。此次选举的高投票率表明,伊朗民众对国家现行政治体制的信心在提升。此次选举中具有投票资格的选民约5500万,其中约62%参加了投票。最高领袖在选举后的讲话中也肯定了选举结果,认为伊朗民众积极参与选举,向世界展现了伊朗宗教民主制度的光明前景和这一制度在民众中所享有的合法性。有人认为,高投票率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伊朗政权稳固的信息,而且向西方国家释放出伊朗通过公民政治参与走向民主化的希望,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西方资本进入伊朗市场。
第二,民众政治心理更加成熟。伊朗民众对于国家变革方式持日趋理性化的态度,在此次选举中成功地通过投票的方式将自己支持的候选人送入“两会”。由于伊朗民众看到了通过革命实现政治变革的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年轻人更是在“绿色运动”中见识了现政权的强大威力,因而绝大多数伊朗民众放弃了通过“阿拉伯之春”式的革命来改变国家命运的想法,更倾向于通过政治参与推动国家逐步改革。伊朗国内政治研究专家赛义德·巴尔金认为,自2009年以后,伊朗的国家和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 国家提供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众参与到政治议程中,而民众必须认可现有政治体制。
第三,派系斗争有望弱化。自1905年立宪革命以来,派系政治一直是塑造伊朗政治进程的主要动力,而且不同派系对伊朗政治的影响力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种种迹象显示,在此次选举中,改革派和温和派联盟及保守派在最高领袖的准许下达成了新的契约:改革派和温和派接受保守派在伊朗政治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而保守派则相应地出让更多的权力。此外,改革派联盟与保守派联盟就伊朗发展走向已达成妥协。因此,当绝大多数改革派候选人和改革派联盟支持的霍梅尼之孙哈桑·霍梅尼被取消竞选资格后,改革派联盟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号召民众抵制选举,而是积极地准备候选名单,甚至将保守派人士卡塞姆·加劳里和贝赫鲁兹·内马提列入“希望名单”。因2009年大选事件被软禁的“绿色运动”领袖穆萨维及其夫人被获准投票,显然也是获得了最高领袖的认可。
第四,经济开放仍将继续。伊朗国内政治重心将由坚持革命路线转向经济建设,鲁哈尼政府将继续温和实用主义路线和对外开放政策。革命前就已缔结深厚友谊的拉夫桑贾尼和鲁哈尼在国内和外交政策上具有相同的理念。在国内政策上,两者都奉行务实主义,积极调和国家与社会间的破裂关系、鼓励市场经济、在“离心机”与“工业车轮”之间更重视后者。在外交政策上,两者都奉行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提倡通过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易”来实现、维护国家利益。而且两人都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拉夫桑贾尼执政期间积极寻求修护与阿拉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鲁哈尼更是被称为“外交官酋长”,在担任首席核谈代表期间,为伊朗抵挡了不少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事实上,伊朗重新回归务实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助于其调节政权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改善工业发展滞后和失业问题,获取更多的国外资本,使伊朗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支持伊朗外交团队就伊朗核问题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并达成全面协议,不反对鲁哈尼政府与西方改善关系。哈梅内伊在近期的公开讲话中,提到更多的是国家的全面发展,而非革命路线的坚持,这表明他默许了政府现行的改革措施。最高领袖和西方对鲁哈尼对内对外政策的认可,将为伊朗持续的经济对外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但从长期来看,伊朗的发展趋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由于伊朗的政治博弈在派系而非政党之间进行,一个派系的实力很容易受到核心人物声望、观点、地位变化的影响。此外,历史经验证明,派系竞争主导下的伊朗政治发展方向具有易变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务实保守派、改革派、强硬保守派和温和派相继上台执政,而随着权力在派系间交接,伊朗国内外政策甚至会出现方向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