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合神离的以色列与欧盟

2016-05-14 01:46艾仁贵
世界知识 2016年6期
关键词:定居点犹太犹太人

艾仁贵

2月1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就双边分歧进行了磋商,在后者保证欧盟反对抵制以色列、欧盟有关要求在犹太人定居点出产的商品上标注产地的通知“不具约束力”后,以色列决定恢复与欧盟正常关系。欧盟是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2015年底的数据,对欧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占以色列对外贸易的1/3左右。然而,以色列与欧盟关系近期出现了一些不小的波折。

多重因素制约着以欧关系的发展

2015年11月11日,欧盟宣布其28个成员国在进口以色列产品时,将对产地为“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的蔬菜和水果进行特殊标记,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而此前来自这些地区的商品都统一标注为“以色列产”。欧盟称,这一做法并不具有政治意味,但立刻招致以色列方面的强烈反弹。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吞并了东耶路撒冷,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此后开始在这些地区大规模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这些被占领土上建的犹太人定居点属于非法,并对中东实现和平构成威胁。实际上,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酒类,还有少量化妆品,在每年以色列向欧洲出口的产品中占比不足1%。因而,以色列方面认为这是欧盟出于“政治因素”对以色列的“异常且歧视性措施”,目标直指以色列长期以来饱受指责的犹太人定居点政策。11月29日,内塔尼亚胡下令暂停与欧盟机构及其代表进行接触,其中包括参加巴以和平谈判的代表。这一事件导致以色列与欧洲关系降到了近20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5年1月13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法国犹太超市恐怖袭击案遇难者的葬礼上致悼词。

事实上,除了这起标签事件,以色列与欧洲关系近段时间还面临着不少摩擦。其中,以色列与欧盟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在近几年有所突出。欧盟一直对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持反对立场。2013年7月19日,尽管遭到以色列的强烈抗议,欧盟仍公布了针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犹太人定居点的制裁新规,禁止成员国与定居点上的以色列公司和机构合作。根据以色列财政部2013年撰写的一份报告,欧洲的抵制运动对以色列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即使是最为温和的抵制措施,比如要求定居点产品标注原产地、自愿抵制活动等,都将造成以色列每年出口损失约2.6亿美元,GDP减少约1.3亿美元,约500名以色列人失去生计。此外,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多个欧洲国家议会通过决议,要求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2014年12月17日,欧洲议会也通过一项决议,同意“在原则上”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同日,欧洲法院还宣布从恐怖组织名单上除去哈马斯。尽管欧洲法院的决定不代表欧盟国家的政治决定,一些国家也表态暂时不会改变现有相关政策,但评论普遍认为这显示了欧洲对以色列的不满正在扩大。

与此同时,自2015年以来欧洲有增无减的反犹活动也严重制约了以欧关系的发展。根据《耶路撒冷邮报》公布的由特拉维夫大学当代欧洲犹太人研究中心完成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了766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较上年增长了40%,而这些暴力事件绝大多数发生在欧洲(约占2/3),而且2015年度最为恶劣的反犹极端暴力事件也发生在欧洲。2015年1月9日,在《查理周刊》遇袭后三天,巴黎东部文森斯区的犹太超市遭到极端分子袭击,导致四人遇难;2015年2月14日,丹麦哥本哈根犹太会堂遭到极端分子袭击,导致一死两伤。此外,“在线反犹主义”近些年在欧洲也十分盛行。根据“反对反犹主义全球论坛”2016年初发布的报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发表有关反犹言论的主要渠道。在这些反犹言论中,煽动暴力的言论占5%(包括有关犹太人去死的言论)、否认纳粹大屠杀的言论占12%、传统的反犹主义言论占49%(例如阴谋论和种族歧视)、新反犹主义言论占34%(将反犹主义与反以色列相结合),报告还认为,这些煽动性内容被移除的比例较低、被移除的时间也比较滞缓。此外,隶属于以色列犹太事务局的耶路撒冷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去年针对欧洲犹太人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欧洲犹太人认为欧洲是不安全的,76%的受访者认为最近几年欧洲的反犹现象在增加,有32%的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安全的国家,其中49%的法国犹太人考虑移民。这与当前中东穆斯林难民涌入欧洲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大批难民涌入不仅给欧洲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从深层次上考验着欧洲的文化属性。这种局面也使得一些欧洲犹太人对其在欧洲的未来前景充满担忧。

更令以色列倍感担忧的是,新一代欧洲青年的政治倾向。这批冷战结束后成长起来的欧洲青年,不再像老一辈欧洲人那样背负着对大屠杀的“内疚感”,他们如今所目睹的是犹太人定居点的不断扩张、隔离墙的不断修建以及以色列军警的强势地位,而另一边则是弱势的巴勒斯坦和流离失所的难民。在过去十年中,支持、参与BDS运动(意为“抵制、撤资和制裁”运动,成立于2005年,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进行经济施压,以此“抗议以色列占领、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的欧洲青年不断增多。为此,以色列不得不要求欧盟国家撇清与BDS运动的关系,断绝对该运动的资金支持。

以色列方面认为,作为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肩负着为世界犹太人提供安全庇护的道德责任。在巴黎犹太超市遭袭后,内塔尼亚胡高调出席了遇难犹太人的葬礼,并两度公开向欧洲犹太人喊话:“以色列是你们的祖国,我准备接受你们集体移民。以色列在张开双臂等待你们。”内塔尼亚胡的言论引起了欧洲一些国家的批评,认为他在利用这场悲剧借机向犹太人“推销”以色列。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也在制订一项计划,拟耗资1.8亿谢克尔(约合4500万美元)用于鼓励法国、比利时、乌克兰的犹太人移民以色列。以色列移民吸收与安置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5万名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比上年增加了10%,创下近12年来世界犹太人回归以色列的新记录。其中,从法国移民到以色列的犹太人数为7900人,法国连续两年成为犹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最大来源国。在巴黎犹太超市袭击事件发生后,犹太民族政策规划研究所提出了一项在未来四年内以色列接纳12万法国犹太移民的计划,并建议以色列政府提前考虑为这些移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住宅场所。对此,法国总理瓦尔斯公开表示不满,称犹太人离开法国是对法国文明根基的动摇,“如果有10万名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人离开,我绝不会说法国不再是法国;但如果是10万名犹太人离开,那法国将不再是法国,而法兰西共和国也将被视作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以色列的对策

面对貌合神离的欧盟以及这几年若即若离的传统盟友美国,以色列在努力修复与其关系的同时,也在试图调整外交方向。比如,积极与东地中海邻国开展“天然气外交”。近年来,随着东地中海地区相继发现多座大规模的天然气田,以色列正在以能源为突破口增加与希腊、塞浦路斯等国之间的互动。今年1月26日,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亚阿隆访问希腊,第二天又在耶路撒冷举行由两国总理领衔的政府间会谈,第三天以色列、希腊和塞浦路斯三国领导人又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举行峰会,并发表了旨在推动东地中海地区稳定和发展的联合声明。在强化与希腊、塞浦路斯合作的同时,以色列还积极将埃及、土耳其等以色列天然气的重要买家纳入到东地中海地区的周边外交体系中。再比如,随着中国等亚太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以色列社会、尤其是政商两界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加强了与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面对以色列积极“向东看”的态势,中国也应把握时机推动中以关系迈上新台阶,从而拓宽中国中东外交的空间。

(作者为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定居点犹太犹太人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开学日
自尊
25年后,以色列再建犹太人定居点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1066-1656年)
犹太人的生意经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