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斌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加强其知识积累,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使其创造性的阅读,在文本阅读中读出“自己”。
【关键字】阅读教学;质疑;积累;关注;个性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创造性的阅读,读出自己的“个性”。但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创造性的读出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的东西呢?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学贵有疑,培养学生批判精神
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我们不是以一种顶礼膜拜的敬畏心态去欣赏,去吸收,而是应当时时带着疑问去阅读。只有当我们发现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自己的认识才上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因为从中能看到“我”的存在。
比如,在《琵琶行》的教学当中,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时,作为曾经“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歌女,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识过,此刻还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想不明白,她还会在陌生人前感到害羞?在以前的教学中,都只是提到她半遮面的情态,至于为何这样,确实没有去深究过。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琵琶女此时此刻的表现并不是害羞,而是不想让人看到她此时的容颜,不想让人知道她生活的凄苦。原本的她,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美好,只是年老色衰,以前的“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境况变成“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但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却又把她一人独自扔在家中,让她独守空船。她的命运有多悲凄,她不想让人看到她老去的容颜,看到她脸上的哀伤,看到她内心的凄苦。此时正好遇见一个能听懂她音乐的人,她心底的苦闷似乎也想找到一个出口,以至她出场时有此举动。这正是她心中矛盾心情的反应。我们解答完这一问题后,对琵琶女的身世和境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对她和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遭遇有更深的感悟。
二、重视积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能加深我们的知识积累。良好而深厚的知识积累,为我们阅读时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视角和空间,直接影响着我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在上到《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一文时,其中这样说到: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处官者,皆是类也。
文章上到这,有一个同学产生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疑问:作为人父的卫人,在他女儿出嫁时,不好好的嘱咐自己的女儿以后好好的过日子,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女人,反而告诫她说女人出嫁被休是常事,一定要自己私下积累财物,要她早早的为以后做好打算。这不与我们认为的封建女子被男方休弃是件很可耻、可恶的事情的观点相互矛盾?
学生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明他对中国古代封建礼制还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要不是学生在平时有一定的积累,是不可能有此认识的。经过我们的分析,其原因有二,第一是春秋战国本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女人出嫁被休也应属正常。第二是中国封建礼教到到宋代以后,特别是经过程朱理学的发展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大家所尊崇。
三、关注生活,指导学生读出文本内涵
一直以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都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充满生活质感又充满情感的文章。文学即人学,写文章如此,赏析文章同样如此。能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的同学往往更能为文本所触发,读出文本中的丰富内涵。
在上到《林黛玉进贾府》时,有这样一个情节: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文中在描述王夫人房中的物件摆设时,用了三个“半旧”这样的字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了新的疑问:像贾府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难道会缺少几个给自家添置些新物件的钱吗?答案显然不是。但这一问还是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应。最后,大家把焦点集中于一点,那就是“半旧”要比“全新”更能体现出贾府的权势和地位。一个同学还给我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如你走进一户人家,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给你的感觉可能这只是一个暴发户,这不符合贾府几代权贵的显赫家世。但假如你走进的是一户坐的还是当年自己请人做的沙发、用的是老式拨号盘电话机的人家时,我们就能想像这不是一般人家。因为在那个还很少用沙发和电话的年代,他就已经用上了别人没有的东西。这足以说明这个家庭的不同。而这也正是作者想要体现的贾府的名望和地位。至此,我不能不佩服这位同学的生活阅历。
因此,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对于阅读也至关重要。生活越丰富,情感越细腻,在文本阅读中你就拥有更新的感受和体悟。此时的阅读,读者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吸收者,而是一个有思想的阅读者,他与文本的对话就真的形成了。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让千差万别的阅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个性感受。这不正是我们文本阅读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吗?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也正因此而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吗?
参考文献:
[1]苏涵.“我的”语文教育观——语文教改的当下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04(01):开篇;
[2]史彩平.引领学生读出“自己”[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04):22;
[3]徐晓思.自由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B):33- 35;
[4]郑碧贤.让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J].新课程(下).2013(0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