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东平 张坤
摘 要: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攻关等相关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等问题,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所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杭州的科技的进步,为所在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章为了分析研究生对所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科技创新;贡献
1 概述
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究生作为当代科技人才的主力军之一,在科技创新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育与本科时期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加强调了对知识的再造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文章主要以杭州市为例,通过对毕业研究生对所在城市科技贡献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到了一些基本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2 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需要遵循系统全面性原则、综合普适性原则、灵活可操作性原则、稳定可比性原则和简明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需能够全面、系统地进行评价,能反映到各个方面,同时要做到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间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因此每一个指标因子都必须具有自己的影响特性,不能被其他因子所替代。考核的指标不宜过多过繁,且数据易收集,易被受访者所理解和接受,同时易于量化和评定。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对指标的描述口径必须一致,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指标的大小、层次的多少必须适宜,若指标体系过大、层次划分过多过细,势必将决策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层次划分过少过粗,也不能充分反映在杭高校毕业研究生对杭州市科技创新贡献的情况。
为了能够准确的评估在杭高校毕业研究生对杭州市科技创新的贡献情况,需要选取一定量的指标来进行衡量。本项目的研究中主要选取了以下几个指标来进行衡量:(1)被调查者正式工作开始参加过的科技项目数量;(2)被调查者正式工作开始已经发表的论文数;(3)被调查者正式工作开始申请的专利数;(4)被调查者参加的科技项目的成果是否已经用于实际生活。
3 结论与建议
从平均每个人专利申请已受理数量来看,没有已受理专利研究生比例最高,为49.5%。从专利申请已授权的数量上,各个数量的比例都要低于专利申请受理的学生,没有专利授权的、有1项的、有2项的和有3项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5.6%、9.4%、3.2%和1.8%。
从科研产出来看,发表过1篇核心期刊文章的占调研人数的18.2%,发表过2篇的占6.9%,发表过3篇及以上的占5.7%,超过2/3的学生没有发表过核心期刊文章。发表过SCI期刊文章的比例则更低,其中发表过1篇、2篇、3篇及以上SCI期刊文章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6%、3.5%、3.0%。从侧面反映出SCI期刊文章的发表难度高于一般的核心期刊。
总体来看,在杭高校毕业研究生对杭州市的科技贡献有着很大的贡献,但是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个人、企业及创新体系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在杭高校毕业研究生的科技创新。具体问题如下:(1)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一些企业管理者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型技术开发和扩大生产规模上,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求做强做优,知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展缓慢。从而导致对创新型人才的忽视,使相应的人才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贡献减少。(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许多企业管理者未能按国家规定提取技术研发经费。我市中小企业多,技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制约了研发经费的投入。融资渠道尚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相应的人才也不可能有很多的机会进行科技创新。(3)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我市工业领域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4)个人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只注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心态浮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为所在地做出更多的科技贡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很多已毕业的研究生认为只有在学校里才能进行科技创新,因为在企业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已成熟的技术转化成产品,现在的科技创新并不是靠一个人的才智就能进行的,通常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合作。相反,在很多企业里,毕业研究生很少有机会能组建、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团队里。为了改变这一环境,必须进行产学研合作。对已经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要加强跟踪协调,促进落实,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努力探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产业优势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快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
(2)发挥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建设我市工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快引进高技术人才,建立和完善高技术人才库,为我市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3)增强资源共享的力度。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更需要物力。很多领域的研究都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并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因此需要政府的协助。政府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和方法推动国家平台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重大科学仪器、重大科技成果等基础科技资源方面向全国开放,真正实现资源全社会共享。通过推行大型仪器、文献资源、科学数据共享等标准规范,统一、规范、协调平台运行,保证平台所建设资源与服务的可广泛利用、可互操作和可持续发展。
(4)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创新包括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而要把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需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特别是营造使科技人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和谐氛围。中外科技发展的实践表明,那些重大的科技发现或发明,往往是在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中产生的。这就启示我们: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有利于科技人员放飞思想、挖掘潜能、多出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一定要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艳红,陆红娟,陈林,等.江苏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4):58-61.
[2]曹贞.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实例研究[J].杭州科技,2013(4):45-48.
[3]宋之帅,杨善林,龙丹,等.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8):68-72.
作者简介:章东平(1970,12-),男,江西波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视频分析、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