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捷
【摘 要】数学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很 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具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学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概念、推导过程、计算方法、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民族地区;数学教学;学具操作;重要性
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了青海省果洛州支教。我担任了一年级民族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全班50名学生全部都是藏族,分别来自于本县的农牧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甚至有部分学生听不懂汉语,给我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由于学前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没有一点数感,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都不知道。所以怎么才能教好数学,培养孩子的数感,是我到果洛教学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一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具体形象、动作支持思维。而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和书本上学是不行的,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 在将进一年的教学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此粗浅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实验体会。
一、利用学具发展数感
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对于学习数学如此重要,我们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呢?利用学具这种直观手段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的。数的概念起源于“数”(shǔ),数数是理解数的概念的第一步。在数数的时候,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正着数的时候,小棒越来越多,倒着数的时候,小棒越来越少,这样孩子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数越变越大或越变越小,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孩子像顺口溜一样数数,对于数所代表的意思却不理解。在认识10的时候,也要学生数小棒,一个一个的数,数10个,就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让学生观察10根小棒,和一捆小棒,学生佷容易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二、利用学具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的掌握算法。果洛牧区的很多孩子计算都是依靠数手指头,手指头不够数时,就数指头的关节,不能依靠思维去计算。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算理,没有好的计算方法。学具的操作就可以将抽象的思维过程直观化。教学10加几、十几减10或十几减几的计算题时,就可以让孩子操作计数器来帮助理解算理。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时,很直观的看到10加几就等于十几。十几减10等于几,十几减几等于10。多操作几次后,渐渐就掌握了计算方法,不依靠数指头了。
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凑十法。 例如9+3,将3分成1和2,因为9和1凑成十。 所以9+3,就分解计算9+1=10、然后计算10+2=12,怎样将这一过程给一年级的孩子说清楚呢?一定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想办法将9凑成10,需要从3根小棒中取走一根,这时3根小棒还有2根,将10和2加到一起就等于12.我们的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就在操作当中由学生发现、理解并掌握了。
三、利用学具培养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我们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每个例题,每个练习都体现着知识和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了联结这些知识的观点和思想与方法。在牧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不足,数学学习越学越困难,以至于果洛高中的理科生只占高考生的10%左右。如果在教学中能挖掘出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数学方法就可以开启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因此,数学的学习既是知识的学习又是方法的学习。在一年级学习10的分与合,就可以让学生在有序的摆学具过程中,建立函数思想。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边增加几个,而另外一边就减少几个,但两边的总和不变。 在教学10加几、十几减10或十几减几的计算题时,利用计数器拨珠子理解算理,实际是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于计算教学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摆小棒凑十的过程中,就是利用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思想,将进位加法转化成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获得是相辅相成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在青海牧区的孩子,由于语言沟通能力,思维发散等能力的局限,数学教学一味靠讲是不行的,合理操作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學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因此在牧区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一定要重视学具操作,让学具操作为数学教学发挥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