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宇
摘要:新时期的特殊环境和背景及其所呈现出的快速变化的特征,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工作提出了各种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来自物质形态层面,诸如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等,更来自意识形态层面。这些都使得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工作在现实冲击中举步维艰。因此,本文选择以新时期为基点,尝试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进行了系列的探讨与研究,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引导。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能力培养 途径
引言
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纽带,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重要作用。随着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对学生干部队伍要求愈加严格,如何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学生干部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积极探索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途径,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1.优化能力发展的内在环境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发展主要受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制约。它们只为能力发展提供可能性,还需通过学生干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自主训练,才能使能力真正得到发展。因此,内部条件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实践是发展能力的惟一途径。
2.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能力,使自己能够随时根据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寻找并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与知识,并结合问题的实质、内外部条件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干部在面对学习和工作双重压力时,应首先在学习上成为同学的表率,培养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以少于别人的学习时间,获得比别人更高的学习效率。
3.锻炼出色的工作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好工作,必须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规划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宣传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4.培养较强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属性之一。高校学生干部想要成为优秀人才,必须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机会来学习创造,通过抓紧做好创造准备、努力训练创造思维、积极学习创造技法、大胆进行创造实践等方面内容,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原则
1.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是高校学生干部科学培养的基础,也是搞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遵循民主化原则是对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历练和实践。践行民主化原则,首先就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治权。从学生自治的理念出发,大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伴随着学生自治理念的深入及自治管理能力的增强,高校应该尝试在某些领域主动放权、大胆鼓励学生干部独立参与到更多的深层面的管理区域。
2.系统化原则
伴随高校的扩张,学生干部的人数较之以往有大幅扩增。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人数与高要求,必须对学生干部进行更加细化与系统的培养。系统的首要特征便是遵循条理性。这里所谓的系统化培养原则,是指在对培养目标分化、细化的前提下,由高校学生工作处牵头,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课程、培训、实践、活动、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分派到具体的承担部门及组织实施者身上,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与任务中,形成多管齐下,全员参与培养、全员监督的局面。[2]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是哲学术语。它是针对于“客体”而言,特指“有认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毫无疑问,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主体,他们都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遵循主体性原则,即是指高校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发展地位,要给予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性与能动性的相应权利与自由空间。具体而言,其一是自主性,即要给予每一位培养对象充分的自主权利,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务,并做好自我管理与约束。其二是能动性,即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尽力施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实践中不断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以及个人自我价值的提升。
4.渗透性原则
所谓渗透性原则,就是指高校在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要善于结合并发掘一些隐性教育资源,善于把自身要传递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价值主动渗透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各类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物质设施等环节或领域,以一种无形感化的、渗透的形式达到感染并塑造学生的目的。由于渗透性原则具有很强的隐性特点,其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或管理主体一定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与高尚的品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以行示范;必然要求高校在其育人环境建设中要赋予一定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内涵,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而不是随心所欲、只图外表;必然要求高校主体在组织各类校园或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走马观花、只顾声色,而必须要体现先进文化导向,弘扬民族核心价值,做到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生活育人,唯此,才能构建起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浓郁而坚实的现实基础。[3]
三、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途径
1.树立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科学理念
面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问题,高校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及理念方面做出彻底改观,通过强化“环境育人”理念,深化“管理育人”理念,落实“实践育人”理念,确保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实践不偏离预定的轨道,不断开拓出新局面。
2.完善学生干部培养的管理机制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保驾护航。只有通过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规范选拔任用制度,完善考评管理制度,强化正负激励制度等路径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在学生干部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
3.调动多元化能力培养主体的能动性
作为一项涉及广泛的培养项目,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工作应受到高校领导决策主体、党团组织主体、学生工作主体、任课教师主体以及后勤服务主体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关注,这样,才能在学生干部能力培养中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出动”的合力局面。
4.开拓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新路径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日益发展变化的今天,将视野投向更广泛更新颖的领域中,不断开拓和创新培养工作的方法和路径,拓展基地育人平台,创新网络育人阵地,调动本土育人资源,全力促进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实践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研究,有利于分层次、分区域拓展学生干部的一线管理功能,促进学生干部主动渗透到班级、公寓、社团、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不断促进高校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参考文献
[1]林芙蓉.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1:114-116.
[2]胡洁.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5:127+123.
[3]王庆林.我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