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向东北移民。为了配合这一基本国策,在关东军等倡导下实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在移民大潮中,又被称为“花嫁新娘”,是移民中的特殊群体。在这一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关东军等日本侵略者有其特殊的目的,所以便形成了带有煽动欺骗性等特点的政策。在这一政策中,“新娘”们是施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在响应日本国策的同时,无形中被利用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两国均产生的深远的不利影响,值得深思。
关键词:“满洲移民”;“大陆新娘”政策;特点;危害
一、 日本“大陆新娘”政策的形成与目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维持“满洲”现状、准备对苏作战以及解决国内人口过剩问题,关东军在司令部陆军大尉东宫铁南的积极倡导下,决定大规模实施移民计划。几经曲折,拓务省于1932年制订了向依兰县派出500名实验移民的计划,8月经内阁批准,议会通过了预算方案。10月,第一批实验移民423人从东京出发,因期间不断遭受抗日力量反抗,翌年4月进入目的地吉林省桦川县永丰镇。由于移民团员不适应迁入地冬季的寒冷漫长,全部团员均患阿米巴赤痢而病倒,导致神经衰弱,情绪不满,甚至退出移民团。面对这些状况,东宫铁男提出了回国招募“新娘”,嫁给迁往“满洲”的“大陆新娘”政策。1934年,实验移民的干部回国找“新娘”,最后募集到30名,这一类活动便成了后期“大陆新娘”政策的开端。随着日本向“满洲”移民规模的扩大,尤其在“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制度形成之后,对“新娘”的需求量更加大,在日本国内开启了在全国内试运行招募并培训新娘的活动,对新娘的招募活动也逐渐由民间过渡到政府层次。1939年12月22日,在日本和“满洲国”双方政府会议上共同了《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其正文和附件中的参考文献明确了“大陆新娘”的政策。至此,“大陆新娘”的政策正式上升为日本基本国策。关东军炮制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第一,稳定移民情绪。“满洲移民”政策的对象均为男性,且在移民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排斥干部运动,逃离移民团等。“大陆新娘”政策的制定主要为移民寻求配偶,安慰其情绪,时期在“满洲”长期稳定生活下去。
第二,建立在东北的长久统治。巩固殖民统治是关东军实行“大陆新娘”政策的根本目的。侵略战争中,物资与人力消耗巨大,找“新娘”进入“满洲”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人口的出生率,在“满洲”增加大和民族的人口。同时统治者认为,“可以‘以女性的温柔压制当地中国人的抗日情绪”[1]促使“民族融合”政策成功。
第三,保持大和民族的血统纯洁性。其对外侵略号称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避免血统混杂也是制定“大陆新娘”政策的目的之一。1937年,拓务省公布了《满洲移民第一期计划实施要领》,宣称“要以日本的妇道覆盖满洲的新天地”、“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打入土著民族的核心中去”[2]。日本移民政策中,均是健康的适孕期男女青年,出生率高,有利于大和民族在“满洲”的广泛分布。
二、 日本“大陆新娘”政策的特点
“大陆新娘”政策作为“满洲移民”的附加政策,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点:
第一,具有劝诱、煽动性的宣传。关东军在向国内招募“新娘”的时,提出了在迁入地夫妇共同参加田间劳动,开展适合女性副业和开拓村的团聚方法等生活设计。“大陆新娘”政策的制定者东宫铁男亲笔写诗鼓励日本少女迁入“满洲”,“新日本的少女啊!请嫁入大陆来”[3],吸引其主动嫁到“满洲”做配偶。不久,关东军四处张贴根据东宫原案设计招募“新娘”的招贴宣传画,竭力宣传在“满洲”的幸福生活与营造日本少女理想中的生活蓝图。
第二,具有系统组织与培训。1938年后,“新娘”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在拓务省的协助下,在全国建立命名为“大陆新娘讲习会”的女子拓殖讲习会,以提高成为配偶的积极性。不仅是政府机关积极组织讲习会,几乎所有的团体组织均被调动起来。1940年,成立了开拓女塾和女子义勇军训练所。1941年,在迁入地设立开拓女塾,以训练移民地区中坚妇女为目标,并进行迁入地的必要生活训练。从1941到1943年,开拓女塾的设置数及训练人数是: “1941年3所100人,1942年8所330人,1943年12所452人。其中,1941和1942年两年的训练生中90%都在开拓地结了
婚”[4]。
第三,“新娘”拥有双重性质。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及战争狂热的影响,日本女子大多支持侵华战争,她们认为:战争才能充分发挥大和民族的坚韧精神,每一位女子也应该像男子一样,为了同胞、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这种观念的影响加上对“新娘”在“满洲”美好生活的夸大虚假宣传,使这些女子心甘情愿的奔赴“满洲”,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人民的土地与资源。从这个角度上看,她们是不穿军装的侵略者,是施害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她们远离家乡与父母,尤其在日本战败后,被弃在中国东北地区,完全成了日本法西斯利用的棋子们,成为被军国主义思想控制的、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三、 日本“大陆新娘”政策的危害
“大陆新娘”政策是侵略战争下的产物,“新娘”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幸福生活”,但最终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大陆新娘”政策的实施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沉重的伤害:
1、加重了东北农民的负担。
关东军《移民方策案》和《日本移民案要纲》中规定了移民每户额经营面积:水田7町步,旱田“南满”12町步,“北满”为50町步,且这些土地均为东北铁路沿线附近交通便利的熟地。移民对这些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为租佃式。“新娘”成为这些获得大量土地的移民的配偶,过上了“地主式”的生活,据有的“大陆新娘”回忆,在“满洲”的那段生活是最幸福的日子。情况相反,原有的“满洲”居民则被迫迁往偏僻的、自然环境不利的未开垦地区,甚至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各阶层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借债的程度也日趋加深。如在吉林省柳河县大甸子乡宝山屯的农民,每年都眼经受繁重的农业劳动,却食不果腹。青黄不接的时候,只能靠椴树籽、糠面粥充饥。
2、大批“残留妇女”与“残留儿童”问题。
在“满洲移民”时期,大量的“新娘”被送到“满洲”地区,直到战败前夕的6月中旬,这种输送仍然没有停止,被选定的“新娘”无法违背国家大批输送“新娘”政策。两个月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满洲”军队与关东军节节败退,开拓团普通移民被关东军抛弃,滞留在东北地区,变成“残留在中国的妇女”与“残留在中国的儿童”,与远在日本亲人骨肉分离。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截至2001年8月,已经有2767人被确认为“战争遗孤”,其中1265人判明了身份。这些被确认身份的“遗孤”只是一部分,加上大量“遗妇”,数量难以估计。
[参考文献]
[1]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会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伪满洲国的真相——中日学者共同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
[2]转引自张洁.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大陆新娘”政策述评[J].北京:《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P343).
[3]东宫大佐纪念事业委员会.东宫铁男伝[M](P139-143).1940.
[4]満洲開拓史刊行会編.満洲開拓史[M](P344).東京: 満洲開拓史刊行会,1966.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