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空间视野下解读人性

2016-05-14 20:43朱晴
青年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识流

朱晴

摘要:传统叙述方式主要以时间一线性叙事为主,米兰-昆德拉的《玩笑》打破了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关系的限制,采用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创作。一方面小说的意识流形式赋予文本以空间特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物理空间上,作家创作了文本空间(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故乡空间和政治空间)来推进情节的连贯与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历程。

关键词:《玩笑》;意识流;文本空间

20世纪之前,传统的叙事方式主要以亚里士多德提倡的时间一线性叙事为主,重视对时间脉络、因果逻辑关系的叙事。而20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之后),传统的线性叙事逐渐被“空间叙事”所取代,“性格刻画对情节的替代,缓慢的速率,事件结局的缺陷,甚至是重复”,这些特征都是的时间,线性叙事让位于“空间叙事”的主要表现。米兰·昆德拉的《玩笑》在意识流的空间特性,故乡空间、政治空间等方面叙述了路德维克等人的悲剧命运。

一、空间特性

进入20世纪,意识流逐渐登上文坛并占领了半壁江山,以普鲁斯特、伍尔夫、福克纳、昆德拉等人为代表的意识流作家创作了大量作品宣告意识流时代的到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意识流”的概念,他强调意识(包括记忆、想象、感慨等)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一种流动状态;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线性模式,打破了因果关系的脉络体系,强调了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这些意识流思想直接促进意识流文学的产生,这里的意识流文学是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灵与肉,尤其是在性爱的描写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同样,《玩笑》中路德维克为了报复泽马内克,将他的妻子埃莱娜骗上床的描写也牵涉这一主题。起初,他在埃莱娜身上寻找属于泽马内克的一切印记,并为占有这份专属物而沾沾自喜,这种灵与肉的分离在本质上就具有空间特性:肉体虽在行着快意之事,灵魂却在上方俯瞰着一切,甚至看着身体的堕落而得到满足,在极度的恨意之下埃莱娜的身体也拥有着无穷的魅力与诱惑。然而,当她为表爱意透露了自己早已没有了对丈夫的忠心,早已失去了正常的夫妻关系,这时候她的身体就成了泽马内克弃而不顾的废品,再也没有了报复的刺激与快感,“突然丧失了其险诈的魅力”,只剩下“裸得一无可取”、“纯粹的形体缺陷”。

《玩笑》中路德维克在国王游街中遇到泽马内克也从空间特性上展现,故事的情节很简单:泽马内克带着崇拜他的漂亮女孩,跟路德维克交谈了一段话,最后以遇到埃莱娜结束。但在这期间,路德维克的整个心理历程成了重点:泽马内克的自我炫耀和女孩的特意吹捧使得路德维克认识到眼前的人不再是当年恨着的那个人,他的思想主张改变了并得到路德维克不情愿的心理认同;而后感到需要仇恨的支持,需要恨泽马内克来证明自己十五年来的苦难人生:而后认识到新时代的到来,自己被迫害的一生成了青年人眼中的一个小历史、小文学故事并且是早已烂俗的主题:最后泽马内克丝毫没有道歉的意味并潇洒的离开了,路德维克的报仇彻底失败,心灰意冷地认识到历史的玩笑性。这些都不是通过对话和直线式的描述能够完成的,意识在事件发展中流动并不断变化,它能够带领读者感悟回到过去,感慨人生,认识历史等沉重主题。

二、文本空间

物理空间的本身没有记忆,没有感情,却在物理空间内的人物身上满载着喜怒哀乐;这些人物都是身处在社会中,为社会上的事件影响和牵绊,身份地位的差别、情人间的结合、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等都不再是物理空间能够容纳的,此时物理空间上升为社会空间;作家、艺术家在完善一部作品时,需要一个特定的空间来承载他们的主题,衔接人物之间情感纠葛,推进情节的发展,这时候选择的空间就成为文本空间。《玩笑》的文本空间主要表现在故乡空间、政治空间两方面。

(一)故乡空间

“这么多年后,又竟这么着,我回到了老家。”文本的开篇讲述了路德维克回到许久不见得故乡,故乡承载着他太多的记忆,而他最真实的感情竟然是“恨”和“心生怨怼”。作品选在这个满含恨意的故乡,为情节一步步发展,人物的不断上场做了完美的铺垫。“‘故乡(尤其是家)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空间,它往往承载着我们最初的重要记忆,以后不管到了哪里,我们总是以这一‘存在空间作为参考系去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为了将往事与现在结合起来,故乡空间最容易触景生情,并在接触往昔的朋友、家人、爱人的同时,回忆起以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与此同时,路德维克的回归触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情感,还有身边人的记忆。为了更好的牵涉空间、往事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整篇文章就在这样的空间中展开文本,不再依靠线性叙述和因果脉络,一再的记忆触碰就自然的串联起十五年前和今时今日的一切。

《玩笑》中主要人物的渐次出场是在故乡空间发生的,十五年前与如今景色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物是人非:路德维克经历了一场政治迫害满腔仇恨报复,却在故乡遇见泽马内克而失败,报仇归于流产;埃莱娜奔到路德维克的故乡只为成就一场阴谋下的性爱,最后差点自杀;雅洛斯拉夫致力于一辈子的民间艺术活动,却在一次故乡里的国王游街的大型节目中显露出它的没落、可笑与可怜,最后心肌梗塞被送医院;考茨卡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抛弃了露西,却得到露西的原谅,并追到故乡贡献她全部的爱情,使得他宗教观念动摇…。。几乎每个人都在故乡里上演着他们各自的悲剧。

故乡里发生最重大的事件应该就是国王游街,这种大型活动本属于民间艺术的精髓,却被历史淘汰,留下那份“弥留之美”引人叹息,它的衰落不仅带走了雅洛斯拉夫对艺术的坚持和眷恋,还带走了旧世界(即十五年前党风盛行时代)留下的印迹,包括所有好的、坏的影响,甚至带走了支撑路德维克十五年的仇恨和最后对音乐的留恋。国王游街的民间艺术活动是一个空间概念,而它本身却不仅仅指涉一次活动,它被赋予历史的沧桑,民间艺术家的艺术精华和作品中人物的价值支撑,所以它不再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昆德拉为实现主题目的创造的文本空间。该文本空间超越时间的限制(雅洛斯拉夫的一生的艺术支撑),超越因果关系的束缚,

“实际上成了联结现实中难以把握的个人命运与不朽的民族性的纽带”‘。

(二)政治空间

1.全体会议空间

回顾下批判路德维克的全体大会的政治空间现场:

“理工学院的大阶梯教室;泽马内克在讲台正中;他的身边有一个胖胖的姑娘,一张脸圆鼓鼓的,梳着辫子,套着一件难看的毛衣;泽马内克的另一边,是区里来的代表,一个年轻人。在讲台后面,一面宽大的长方形黑板;伏契克的像就挂在左边墙上。在庞大的长讲台对面横躺着一排比一排高的座级。我和大家一样就了坐。”简单的情景安排也掩盖不住那份严肃紧张的气氛,里面的四个人物身份分配明确并恰到好处:泽马内克的中心主导地位为后文洋洋洒洒的演讲做了铺垫,也是此次政治迫害的主导者;埃莱娜在他的身边,丑陋而难看正映衬着泽马内克的光芒,这是崇拜者的立场;伏契克虽然是其头像挂在墙上,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路德维克的判决,正是他的英雄形象和在共产党光辉下的原则和主张,把路德维克推向苦难的深渊,在他人生中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我,就是和大家一样就了坐,处在接受所有人批判的地位。就这样在如此舞台上,我注定成为泽马内克之类人炫耀自己下的牺牲品,成为一百多人保全自己下的牺牲品,成为与历史背道而驰下的牺牲品。

路德维克一生的悲剧究竟是造成的?是路德维克玩世不恭与恋情未满下开的一个玩笑,还是玛凯塔较真却忠心于党的揭露?是泽马内克爱虚荣、爱逐流的判决词,还是坐在大会上兴奋又胆怯的一百多号人?是成百上千追随历史并妄图拥有历史的芸芸众生,还是本身就容不得一丝戏谑的历史本身呢?……或许考茨卡分析是对的:

“任何一个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大运动都是不能容忍取笑或奚落的,因为这是一种锈病,会腐蚀掉一切”‘,尤其在党内盛行严肃背景下的乐观主义时,路德维克的玩笑触犯了其本质上的“假正经。,印证了其格格不入的姿态和无法适应历史而被淹没的事实。

路德维克两次回忆到在全体会议上的情景,而最清晰的一次是在与埃莱娜调情的时刻,将两种无法联想甚至不可能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严肃与调笑,认真与虚伪,被判决与判决。这样的回溯与闪回的叙事手法,毫无违和感的贯穿两种空间并进行嘲讽,打破了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将过去与现在并置在同一场景下,使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空间性”。这种叙述方式在还原了政治迫害的全过程的同时,填满了路德维克为何报复埃莱娜的空白,两个场景的交换出现完善了故事的情节,并为更好的理解人物做了空间铺垫。

2.矿上空间

矿上生活将路德维克对党的最后一丝留恋消磨殆尽,“一团漆黑。“将人作物”几乎就是矿上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换了一个新的青年领导,矿上就成了“小领导”展现自身威严与成熟的舞台,

“盲目的模仿”成为青年人向党靠拢,向新时代奋斗的手段,因此不合适的时代、不成熟的人、不合适的职位,强硬的行径和后果必将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代价。

路德维克与露西的恋爱正是在这样的“矿上空间”下展开的。在路德维克“学业、政治活动、工作、友谊,完了;爱情,还有对爱情的追求,完了;统统完了。的悲哀心理阴影下,露西成了苦难生命中的“仙女”出现在面前,正是因为她对历史一无所知才得到被历史抛弃的路德维克的倾心,如果没有那些艰苦的劳作、人性的抹杀、性爱的堕落的“矿上空间。,露西或许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姑娘,毫无吸引力和个人魅力可言。路德维克的爱情历程都展现在“矿上空间”背景中:矿上放假偶遇单纯的露西,心生情愫;适应了矿上的劳作,与露西书信往来、甜蜜增温;新领导的高压政策下,与露西的见面成为了奢侈,便形成了一种性饥渴;毫无人性的矿上压榨生活,对露西的性欲被提升到顶端,最终逼走了露西、逼走了自己黑暗生活中的最后一丝亮光。

文本的爱情世界和心理历程是主线,正是这些矿上空间的反复出现,将甜蜜的爱情置于一种艰辛而艰难的背景中,推动了两人感晴的进程和情节的发展,对于主题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的兴起,意识流作品不断涌现,传统的时间一线性叙事已经不足以阐释该类型的作品,应运而生的“空间叙事”为文本的解读提供了突破口。本文对米兰-昆德拉的《玩笑》进行空间叙事艺术上的解析:通过理解意识流的性质认识到其本身赋予的空间特性,在文本结构上表现为主题一并置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小说的故乡、政治等文本空间,认识到人物意识流动、故事情节发展都是在此文本空间下展开的,为阐释主题做了充足准备。

“空间叙事”在如今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在《玩笑》中仍看到它赋予文本的特殊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寻。

注解:

1 谭君强:《论小说的空间叙事》,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7卷第5期,第137页。

2 昆德拉:《玩笑》(蔡若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3 龙迪勇:《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载《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第46页。

4 朱子仪:《一本禁书的坎坷历程》(李凤亮、李艳主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351页。

5 昆德拉:《玩笑》(蔡若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

6 昆德拉:《玩笑》(蔡若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页。

参考文献:

[1]谭君强.论小说的空间叙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136-140.

[2]王雪玲.论<到灯塔去>的空间叙事艺术[J].学术交流,2009(12):219-221.

[3]龙迪勇.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1(8):43-53.

[4]陈德志.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9(9):63-67.

[5]王安.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空间叙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昆德拉.玩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7]李凤亮,李艳.对话的灵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

猜你喜欢
意识流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小说《达洛卫夫人》的角色浅析
意识流世界的一颗原子弹
《赎罪》电影语言浅析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心理扫描认知观下的意识流小说的隐性语篇连贯新解: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例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