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始终用其全部生命体验进行写作。无论是童年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还是青年强烈的自尊体验,以及中年对人生的真实感悟,都深深地影响着路遥的文学创作。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路遥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路遥的经历和人格来探寻作品的意义,反过来,根据其创作的作品来客观看待作者的经历和人格对其创作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是由它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是作品生命的赋予者,因而根据作者情形来解释作品情形,就似乎具有必然性。这也是传记研究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关键词】路遥;传记研究;平凡的世界;人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路遥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地道的陕北农家子弟,他从小就受到了陕北农村生产方式的影响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路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语言表达以及文化意识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其创作的文本中。而传记研究法的倡导者圣佩韦则认为作品是作家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因素的投影。
一、社会背景的设置
路遥的作品在塑造典型人物和情节时,总是将其放在时代和历史的大背景中。他认为“只有彻底弄清了社会历史背景,才有可能在艺术中准确描绘这些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形态。”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已开始转型,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路遥在面对首都新建不久的立体交叉桥时,他强烈地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冲击力以及城乡生活的巨大反差。“农村我是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而最熟悉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在这座生活的‘立体交叉桥上,充满了无数戏剧性的矛盾”。
这一时期,现代文明的冲击力逐渐波及了城市与农村的‘交叉地带,城乡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而《平凡的世界》恰恰表现了他的上述强烈的感受。那些心怀远大志向的农村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思想、新文化、新的行为方式,深深沉浸在现代文明带来的新鲜感中。孙少平在县城上学的时候,每天放学都会去县文化馆读书看报,这种习惯使他能够了解到黄原县城外面的世界的变化,这使他深深地陷入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与追求中无法自拔。
二、情节场景的安排
路遥的文学创作中,情节场景的设置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和地域特色。“无论是故事情节的演绎铺排,还是故事场景的设计转换,都明显地带有作家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印记。”在路遥的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的生活状况无不投射出作家的生活经验。童年的路遥,被迫过继给伯父,情感失怙,生活窘迫。而家境贫寒的孙少平。文本的第一个场景设置就是贫穷又敏感的孙少平在学校操场,等待取饭的同学们散开后,再去拿取属于自己的“剩饭”。青年的路遥在政治浪潮中大显身手,19岁就是当地县革委会副主任,拥有一片锦绣前程。但后来被撤销职务,接受隔离审查,后又被发配返回农村。政治的失意使他看透了世态炎凉。《平凡的世界》的青年孙少平也是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孙少平面对田晓霞递出的爱情橄榄枝,既惊喜又惆怅,他的心理也随着爱情生活的发展变化而波澜起伏,复杂而微妙。中年的路遥曾为了积累写作经验而到铜川陈家山煤矿体验生活,与工人同吃同住。这段生活经历转变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工人在大牙湾煤矿的生活场景。孙少平和矿工对生活曲折而微妙的心理变化,几乎是路遥亲身经历的文学翻版。
三、人物形象的创作
路遥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有青年知识分子、女性群体和基层干部三大类。
第一类青年知识分子,大都出身于贫寒之家,充满着奋斗精神和抗争意识。他们往往直接脱胎于作者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物,路遥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坦承,孙少平的身上有他弟弟王天乐的影子。而有些人物形象则是路遥生活的真实写照,如路遥的求学经历我们可以通过马健强有清晰的认知,而隔离审查后发配回农村的路遥,我们也能从失意的高加林身上察觉到。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折射着路遥的成长经历,寄托着路遥自身所特有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
第二类女性群体,一是处于权利的底层的传统女性,她们生活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但又善良纯朴。如淳朴的孙兰花。二是新式女性,她们有知识、有文化,个性丰满,敢爱敢恨。如田晓霞、田润叶等。路遥对这些女性群体的文化想象,大部分出自于他的情爱理想。
第三类基层干部,他们活跃在行政基层,自有一套为官的哲学,在朴实、善良的本性下不失圆滑世故的特质,而这些就得益于路遥多年来的基层体验。田福堂就是典型代表。但对中上层领导人如田福军等人的塑造,却因为生活体验的不足,不免陷入单一化、模式化的窠臼。
四、结语
路遥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文学创作始终怀着“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本文运用传记研究法,通过探讨路遥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主要影响,分析作家与作品的关系。童年的苦难对路遥的苦难叙事起到决定作用,这强烈的人生体验表现在对现实的正视中。青年的生活体验使路遥在创作中尤为关注农村青年的人生际遇和内心的矛盾冲突。而中年时期事业的丰收与婚恋的失败,则使路遥对爱情的描写多了悲剧色调。路遥的人生经历莫不与他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马一夫,厚夫,宋学成.路遥再解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马一夫,厚夫,宋学成.路遥纪念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姚维荣.路遥小说人物论[M].新加坡:新加坡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石天强.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路遥的文学实践及其文化意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梁向阳.路遥研究述评[J].延安大学学报,2003(1).
作者简介:葛晨,女,1990年生,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