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燕子
案例背景:
加数学校本教研——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一课。
主要过程呈现: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图形朋友“线”(板书:线)。你在生活中哪里看到过线?(学生说一说)它躲在屏幕上的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汇报,师点击)边找边电脑显示。
1.抽象出线
师:现在我们把它请出来。(电脑隐去实物,留下线)
2.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线分一分类吗?
(预计学生会分成直的线和曲线,引出——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直的线,课件隐去曲线,显示直的线)
3.画一画
师:咱们先来画一画,好吗?请拿出纸和笔。我还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引导:画直直的线要用到尺子。)
(1)师:这是一根8厘米的小棒,你能把这根小棒用线画出来吗?
(摆三次第一次平的,师:这样会画吗?第二次斜着,师:这样你还会画吗?第三次竖着,师:这样呢?)
(2)再出示光棒射出一束光线。
师:这束光线会射向哪儿?如果没有遮挡,它会无限延伸,你能把其中的一条光线画下来吗?我往这个方向照,往这个方向照,如果朝这个方向呢?
师:这几条线与前面画的线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出:可以向一边无限延伸)
(3)师:现在向两边射,你还能把这束光线画下来吗?这边的光线会射向哪儿,这边的光线又会射向哪儿?(两边都可以无限延长)请你把它画出来。
4.讨论
(1)刚才,我们画了3种直的线,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
(2)大家独立思考一下,(停3秒)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巡视交流)
(3)汇报互动,教师板书。
5.进一步认识
(1)现在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张纸,画出一条射线、直线、线段。(拿学生画的展示)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他画得哪条是射线,哪条是线段,哪条是直线?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判断。
6.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关系(课间演示)
7.自学教材:看教材回顾知识点
师:你还学到了什么?
8.符号化表示
在读一读中明确,重点强调射线的表示方法。
课后反思: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实施空间观念领域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我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立足生活经验
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看到过线?”来捕捉学生头脑中对线的印象。学生对线段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抓住这一点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然后自然生成线的分类,这样的教学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提供观察和体验的平台
在画一画中,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感知,加深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通过三线的仔细观察,比较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其特征。如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红外线,闭眼想象体验射线的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射线和直线的具体表象。
三、建立实物与图形的关系
学生在观察实物后,尝试着画出抽象图,这是一个由实物到图形的顺向思维过程。而看图判断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图形还原为较为具体的事物的过程,是一个反向思维的过程。本节课安排了两次画图,一是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时画线段、射线和直线,建立实物与图形的关系,有利于探究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二是在探究“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中,学生通过亲自画直线体验点的个数与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
课后,我认真聆听了同伴们的宝贵意见,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感触颇深。
片段重现:
播放课件,演示从直线中出现射线和线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
师:这位同学的意思,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1: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师:是的,课件出现: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我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虽然这个片段中的结论并不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的关系,而是草率地以偏概全,单纯地完成了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应该是先出现一条直线,任意选取某一点,演示一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接着任意选取两点,出现线段,慢慢演示动画,引导学生在看动画时充分感知三者关系即可。
一堂课,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互动评课中,老师的点评很精彩,也碰撞出了不少智慧的火花,同时带给我无限的思考。我思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过程,如何关注后进生,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环节。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与反思,我的课堂会更有吸引力,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