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亮
摘 要:语文学科属于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注重造句和背诵教学,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及要求学生做大量练习题。然而,如此强迫式和高压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变得叛逆。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提升策略
语文是人们认知以及改造世界的基础,并且也属于一种艺术,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语文是人们认知自己与体现自我的基础,在工作与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为此,搞好语文教学,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初时期,教师的指导和启发非常关键。那么,怎样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呢?下面,笔者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教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注重通过最少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学习到最多的知识。尽管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可是少了教师的引导,教学的有效性会降低。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力争保持先进性。教师是教学课堂的引路人,只有自身清楚教学的方向,才可以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人才。教师应当清楚教学的目的,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划学期的课时,科学地划分教学知识,真正地贯彻实施,只有如此,才不会落伍。其次,教师应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丰富教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多,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较难理解一些课文知识,而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课文的主旨。如此一来,学生会敬佩具备渊博知识的教师,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一些练习题,以使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教学成功的根本保障。而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乎教学的成败和学生参与热情的高低。事实表明,缺少学习兴趣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进而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再见了,亲人》这一篇课文时,因为作品创作的时代和作者生活的时代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倘若仅仅是阅读语言文字,难以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篇课文表达的情感和主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通过优美的乐曲、直观的画面、简洁的语言文字、生动的讲解进行教学,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气氛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让学生融入作者生活的社会时代中,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一篇课文描绘的情境,使文本、作者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进而激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总之,教师应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进而让学生顺利地走向成功,大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语文的课外延伸和拓展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轶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要在每一节教学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读,也就是在每一节教学课堂上拿出5分钟的时间,要求一名学生阅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名篇佳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阅读活动的快乐,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尽量地多渠道、全方位地选用阅读素材和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其中,教师能够启发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籍,或者是高科技产品,可以使学生尽情地驰骋在课外阅读和学习的世界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价值,从而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意义重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教学规律,组织有效的教学方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只有如此,才可以切实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娜.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朱友清.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梁华.落实语文“双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