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霞
口语表达是一个人参加学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来看,7~1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也被称为是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我校组织开展的“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即是根据这一需要提出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做了一些训练尝试。
一、利用早间,“播客十分钟”让每个学生展示自我
“播客十分钟”这个题目源于网络流行语“博客”的谐音。博客是网络中人们交流的工具,是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似乎跟我们的口语表达有着内在的联系,而“播”则有“说”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希望通过每天的说话,将自己的想法、故事、问题与众多同学一起交流,通过这种自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早晨是学生精力最旺盛,大脑最活跃的时候,最适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们在每天课前早会时段实施“播客十分钟”,并探索开发了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可操作性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值得推而广之。
多样化是指老师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策略、不同方法。口语训练内容丰富,有诵读、有交流、有演说、有互动……为鼓励学生能大胆、正确地进行表达,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师生示范式。通过教师的示范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口语训练。发言前要有“范儿”,“范儿”即是形体佳,姿态美,台风好。比如,老师将“起范儿”的动作展示出来,并将这样的动作编成儿歌交给大家,“上台站好数三秒,吸口气来不弯腰。面朝观众有精神,开口稍慢微微笑。”这既有老师的示范,也有口诀的提醒,学生几乎都做到了姿态的准确和优美,让发言与交流更有“范儿”。再比如,我们在经典诵读训练中,有些优秀的学生,他们既能深刻地体会经典的意义,又善于表演展示,老师可以安排这部分学生上台给大家展示,通过他们的展示对学生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带动。
2.相互评价式。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我们的训练中,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方式,让训练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我们要求在每天早间的“播客十分钟”排队上场,让每一个学生上台展示、交流、表演。但并不是下边的“听众”就没事可干,围绕教科室按计划布置的每周训练点,他们也必须对发言者进行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必须认真倾听,细致思考,准确发言。这既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一种训练,同时也是对他们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3.兴趣竞赛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兴趣不仅来自于内容,也来自于形式。比如竞赛式就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训练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位置,将全班分组,在同一内容的展示中,分别安排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交流,再由学生自己组成的“评审团”对展示交流的学生进行分数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并给予相应晋级和称号的奖励。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兴趣深厚,参与度高,效果明显。
二、抓好课间,“激情十分钟”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
“激情十分钟”,不是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它只是一个代名词。“激情”意味着课堂的生动、活泼、自然而主动。“十分钟”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紧抓训练要素,紧握课堂中的生成机遇,紧扣相应的点进行训练,从而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内达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口语能力得到发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无限的提升。
新课程强调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求我们要利用好课堂教学,挖掘每堂课的价值,让每个学生获益,让每个学生发展。“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提出,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运而生。
课题组提出“课间激情十分钟”,是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积极思考,大胆交流,在活跃氛围,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提高兴趣,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此,课题组共分出了三个子课题,十个项目组,从十个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低段子课题组是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初始阶段,重点体现“我敢于说”,主要是加强学生在情感、态度、语言习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春秋时代的孔子道:“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体态语支持、辅助有声语言,能加强有声语言的力度,增强有声语言的效果。因此,我们成立了“体态语的培养”项目组,以该组一位老师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月亮圆圆”为例,他们将体态语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设计了诗歌朗诵表演的环节。将月亮“圆又圆”用双手划一个大圆,“碎成两三片”双手摊开,脸上带着惋惜的表情。在鱼儿“游过来”“回过头来”这一部分,学生先是双手作鱼尾状前后慢慢摆动,当月亮的倒影碎了之后,鱼儿“快逃开”,赶紧原地小跑步,双手迅速摆动。再“回过头来”悄悄地、偷偷地探出头回过头看。在朗诵诗歌的时候,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诗歌,记忆诗歌的速度明显比以往快。这些形象化的体态语言使抽象的文字情意具体于画面,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内容。虽用有声语言表达也能使学生理解,但不及一个简单动作或眼神简洁明了,记忆也不如一个富有特征性的形象动作或眼神来得深刻。这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的体态语得到了训练和发展。(附本课内容: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窜,一直游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中段子课题组的研究重点在于挖掘和发现口语训练的途径和方法,而课堂正是训练口语的主要场所。在“落实课堂中的口语训练之——演课”这一项目中,语文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在课堂中可以恰当地安排相对应的口语训练内容。比如,第一周在教授《点金术》一课中,安排的是让学生扮演国王,角色转换去体会国王情感的变化;第二周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这样通过一个周期共计20周的训练,让学生在不同角色里感受、体验、表演,在充分熟悉课文、理解课文、达成一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为中段子课题组在口语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中找到创新点。
高段子课题组注重的是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课堂中必须要利用好时机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思维的训练来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在“思维能力训练——抽象”这一项目中,数学教研组在课堂中就很好地安排进了思维训练的内容,并结合思维训练让学生充分表达,准确描述。比如,他们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要求学生在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算理;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目中有哪几个关系量?其中哪个是未知量,高为x,它们的等量关系又是什么?从而列出方程。通过理清思路,抽象出相应数量关系来让学生精确表达,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激趣晚间,“温馨十分钟”让每个学生找到快乐
良好的口语表达是情感的润滑剂,他能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时间或空间而产生的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了激励学生主动交流的热情,课题组鼓励学生每天回家和家长一起“温馨十分钟”。利用作业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睡觉前的时间等跟家长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天南地北”,聊家常、议街巷、说新闻、评影视;也可以“开心一刻”,演小品、讲笑话、说相声、听故事;还可以“百科全说”,背诗词、读美文、谈体会、说事理……正因为我们没有拘泥于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形式,才让温馨留在了家里,让欢乐存在了心间。为了推动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还组织了“爱的纪念——温馨十分钟”摄影摄像大赛。
温馨十分钟的开展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口语表达深入人心,也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更拉近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和谐。
参考文献:
侯洁.浅议低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