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
报刊报道掀起波澜
1980年,当邱学华第一次公开提出尝试教学法的时候,有人感到非常奇怪,怎么突然冒出这个名字?其实,他们不知道,邱学华在尝试教学这条路上已经走了20年,尝试教学法虽未命“名”,“实”早已具备了。
邱学华在各个学校持续不断地实验,其理论思考与操作流程,也在逐渐地完善与丰满。不过,他并没有想到为其“正名”的事情,可要写实验报告的时候,才遇到如何命名的问题。当时教育界已经有了“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不少教学方法,而这些名字并不能切中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要义。那么,叫”五步教学法”好吗?基本流程就是五个步骤。也不好,让人看后不能知道究竟是哪五个步骤,更不能产生眼睛一亮的感觉。
好多天,邱学华寻寻觅觅,甚至“梦里寻她千百度”,依然找不到恰如其分的名字。
一天早晨,邱学华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路上,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教师开始不讲,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打开知识的大门,不就是尝试吗?而且,“尝试”两字通俗易懂,能够揭示这一新教法的本质特征,能够与其他教学法区别开来。学生先练是具有尝试性质,可以做对,也允许做错,在这基础上教师再作针对性的讲解,用“尝试”非常切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
真可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啊!就叫尝试教学法!
于是,他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中的程序步骤和实验结果,加以适当的理论分析,开始撰写第一篇关于尝试教学法的文章。
论文写完,有创意,有理论,有案例。可是,邱学华认为,一个新的教学法的诞生,不但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还要具备持久的效应,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需要极其严谨的态度。他认为,提出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体系,要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所有素材进行条分缕析。这不仅是一个逻辑归纳推理的过程,还要从这些归纳中提取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理论,然后再用这些理论指导现实中的教学,并获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也就是说,他的理论不是从他人那里“拿来”的,而是在自己及他的教学改革团队千百次的实践中升华而来的,具有“邱氏”特征。可以说,他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突围而出,形成了具备创新特质的品质。正是有了这个理论,再用于教学实践的时候,就不再是摸索,而是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并有了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为此,他又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这篇论文于1982年9月方才定稿。
如此富有价值的文章,在哪里发表,既能问世比较快,又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邱学华想到了福建教育出版社,想到了其社办期刊《福建教育》。当时《福建教育》发行量特别大,在全国小学界很有影响,文章如果发表出来,一定会引起很多校长与教师的关注。
马上将文章投向《福建教育》,两位数学编辑一看,便欣赏不已,于是马上呈报主编。主编看后非常激动,认为这将有可能引领中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11月份的刊物已经全部定稿,版式也已排好,怎么办?马上撤去一些稿件,换上邱学华这篇文章,并在显著的位置刊发!
1982年第11期的刊物刚一出版,邱学华的这篇文章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教育报刊相继转载,好多学校的教师开始学习尝试教学法,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热”。
让邱学华与许多参与实验的教师想不到的是,1983年在西安举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一位小学数学教育界权威人士在大会上公开指责说:“不要提这个法,那个法,小学生还能自学?”大家心里明白,他的矛头所向,是指向了尝试教学法。
这位权威人士的“指示”被当成“西安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国各地。一时间,尝试教学法受批判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实验学校也中止了实验,有些教育报刊也不敢再发表报道尝试教学实验的文章了。而在江苏常州,个别反对尝试教学法的人甚至散布言论说“邱学华犯错误了”。
这对于师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来说,颇有点“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况味。不过,真金不怕火炼,尝试教学法自有其生命的力量。
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教育局可谓明辨是非,不但一如既往地支持邱学华的实验研究,还于1983年任命他为常州师范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同年底他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又被选为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并实现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邱学华犯错误”的谣言不攻自破!无端的指责也往往没有持久的力量。
时任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福建教育》主编龚玉书要求编辑们保持宣传报道尝试教学法的连续性,于是,刊物继续报道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还连续发表了邱学华的《再谈尝试教学法》《三谈尝试教学法》等系列文章。这一刊发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有关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文章依然在《福建教育》上刊登着。
1985年4月,由24个单位联合发起,在常州市举行全国协作区第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玉文观摩了邱学华及推行尝试教学法的学校教师们的讲课,听了专家、教师的报告之后,激动不已。她认为,这不但是一次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会,也是中国小学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典型。于是,她连夜给报社领导打电话,并将写成的报道文章传真到报社。
四五天后,《中国教育报》第1版便以较大的篇幅刊登了记者张玉文写的新闻报道:“常州等地开展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这篇文章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而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也“推波助澜”,华东师大名誉校长刘佛年教授、华中师大姜乐仁教授、河南师大陈梓北教授、上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顾汝佐先生等,也撰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学生在尝试中学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首先提出,尝试教学法同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在绍兴县许多学校开展语文尝试教学法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全国许多学校还把尝试教学法应用到常识、音体美等学科的实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许多中学也自发地应用尝试教学法实验,撰写文章,予以推广。尝试教学法应用范围已从小学数学学科拓展到中小学各科,已成为普适性很强的通用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非但没有因为个别人的指责而“下马”,反而从常州改革的“星星之火”,逐渐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教学理论终成正果
邱学华关于尝试教学法的文章不断见诸报刊,全国各地实验学校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本系统地对尝试教学进行指导的书。于是,邱学华决定撰写《尝试教学法》书稿。
当时他工作极其繁忙,一方面要当好校长,一方面要做好研究,还要不断地到各地实验学校指导工作。为此,他只有少休息,晚睡觉,挤时间,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将这本著作完成。
这本书对什么叫尝试教学法,为什么要进行尝试教学,如何进行尝试教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初步建立了在小学数学、语文、常识以及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模式。恰如刘佛年教授所言:“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小学老师都能掌握,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这对实验学校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所以,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就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几年之内,一次又一次重印,总印数竟达10万多册。1989年举办的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评选活动中,49本获奖著作,几乎都是当时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撰写的著作,而《尝试教学法》一书也名列其中。
尝试教学实验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向更多地区延伸,除实验学校外,不少市、县(区)也在大面积推广尝试教学法的实验。于是,作为师范学校的校长,邱学华的工作之多之重,与研究尝试教学的用心之专,就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取舍。而邱学华,则选取了尝试教学法,舍弃了校长职务。因为他深知,即使自己不当校长,还会有人能胜任这一职务;可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需要尝试教学法,却只有他一人堪当如此大任。经过多次向常州市教育局申请,终于在1988年,他调离常州师范学校,又婉拒了到常州市教科所担任所长的任命,只在所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教科研人员。这为他研究尝试教学法赢得更多时间,而且做起工作来也有“名正言顺”且轻松愉悦的感觉。
1992年,全国第六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举办之际,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专门发来贺电:“尝试教学法在十年来的实验中,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并且实验分布在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促进了我国各地教法改革的广泛开展。”
可邱学华并没有骄傲,更没有止步,他又有了新的思考。尝试教学法是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实验,其后发展到小学语文、常识等学科,又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从普教发展到幼教、特教、职教,全都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收获了喜人的硕果。看来,“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不是只适用于某个学科,而是具有普遍的意义。无疑,这其中有一种属于“道”的教育规律。为此,他萌发了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的设想,并由此提出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这项研究课题得到原国家教委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该课题列入“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随后,经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批准,成立了以邱学华为理事长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邱学华以实验学校为依托,组织了106个子课题,在关注教学实践的同时,将很大的精力投注到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
经过四年坚持不懈的研究,邱学华终于写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主题报告,106个子课题也相继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成近60万字的论文集《尝试·成功·发展》,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年10月,全国协作区第八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同时举行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家鉴定会。这项研究成果不但通过了专家鉴定,还荣获了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这不但是对邱学华尝试教学研究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参加这一研究的实验学校的鼓励。
乘着这一东风,邱学华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从1998年开始,邱学华开始编写一套200多万字的8本的《尝试教学理论丛书》,其中不但有新的理论建树,还有中小学各科和幼教、职教等具体操作流程。很难想象,邱学华连一个助手都没有,从编写、打印、校对、发行样样都干,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于2009年终告完工,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其中一本近50万字的《尝试教学论》,从理论实质特征、历史渊源、理论依据、操作模式,直到中小学各学科运用,比较完整地提出尝试教学理论的框架和实际应用。在这本书中,邱学华明确提出了他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
虽然只有18个字,其内涵却是极其丰富的。这一理念的提出,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长期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又经由3000多万学生参与的广泛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其有效后,方才问世的。
同时,邱学华在最初尝试教学法提出的五步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建构了灵活多样的尝试教学操作模式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基本模式(适用一般情况的常用模式)
分七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第二类:灵活模式(灵活应用基本模式的变式)
包括①增添式(增加一步、两步);②结合式(把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③调换式(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可以调换);④超前预习式(把前面三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放在课前预习进行)。
第三类:整合模式(把尝试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整合)
这些教学方法,并非截然对立的,而是有着巨大的相融性。在某一堂课中,不可能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应当“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而当对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游刃有余的地步时,则可以超越模式,抵达“看似有模又无模”与“看似无模尚有模”的境界。
教育理论实现突破
尝试教学法在各个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后,邱学华又在进一步思考,这种尝试精神,是不是还可以向更大的领域拓展?是不是应当从教学领域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
单有推测与想象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大量的实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具备可行性。
德育可不可以进行新的尝试?传统的德育工作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大话与空话多,说得多做得少,尤其学生,只是被当作德育的客体,其主动性显现不出来。为此,邱学华在他的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结果让他兴奋不已。正是在这些尝试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大见起色,特别是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他们的大胆尝试与创意思维,不但产生了积极的效益,而且还催生出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尝试形式。
邱学华又在想,尝试教学思想,可不可以向学校管理甚至家庭教育方面延伸?
再次实验,又一次成功。
于是,邱学华又开始了尝试教育理论的探索。
1998年10月,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的全国第九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上,邱学华作了“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主题报告,提出把推广尝试教学法同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2000年10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全国第十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会上,他作了“在尝试中创新”的主题报告,把尝试教学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提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新观点。
2002年10月,在广州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上,他作了“尝试教学与新课改”的主题报告,把尝试教学理论同实施新课改结合起来。
2008年9月,在北京市举行的全国第十四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上,他作了“尝试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提出大尝试的构想——尝试思想不仅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可以运用到学校管理、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课外活动、家庭教育中,从而构建尝试教育理论体系。
2012年10月,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的全国第十六届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上,他作了“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与发展”的主题报告,进一步提出用尝试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跳出智育看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研究把尝试教育思想应用到德育中。
邱学华有一句口头禅:“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对于任何事情,尤其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人们多有顾虑,可是,如果畏首畏尾,不去尝试,就不可能知道能不能成功。即使有的时候尝试失败了,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再从教训中寻到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如何让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尝试无疑是一种好方法。邱学华说:“能力有多大,尝试就知道。”他认为,当下的中国学生缺少冒险精神与创新意识,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往往不敢尝试。其实,无数事实证明:“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
邱学华认为,尝试教育的特征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行后知,先做后懂”,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可能有一种解决方案,也可能有N种解决方案;可能有一般性解决方案,也可能有颇富创意的解决方案。他认为,通过尝试,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生成创新思想,形成创新习惯。这些,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当下,更有可能让他们未来走上创新之路。
2011年,在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的支持下,首届尝试学习理论国际研讨会举办,美国佛州大学教授、美国奥巴马总统领导下的教育科学基金三人评审小组人员之一、国际著名智能测量专家瓦格纳先生在会上指出:“尝试学习理论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尝试教学实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实验之一。”乌克兰基辅市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校长瓦·哈依鲁莲娜指出:“‘尝试教育实践和理论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尤为重要的是,邱学华先生的研究自始至终贯穿着苏霍姆林斯基坚持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
尝试教育,已经从中国走向世界,还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这是邱学华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的贡献。
(完)
(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