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14 20:09葛春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议

葛春艳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提出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方法。校企合作、师傅的联合传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基于将顶岗实习融入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分析学徒制的内涵,以及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101-02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要求,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学徒的培养为核心,实行招生与招工、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的结合,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师傅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现状,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该模式是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一)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技能的培训,虽然实训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但是实训多以学校内的实训基地为主,缺乏社会上实践体验。现在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的学生直接进入学校,缺少实践操作的经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但重视学生的知识素养,更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工作之中,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

(二)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采用学校到企业,企业再回到学校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前期在学校集中学习,大三的时候再集中去社会上锻炼的模式。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后,紧接着到企业进行锻炼,跟着师傅学习,取得师傅的考评认可后,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逐步加大,直至完全能胜任工作,这种模式使高职教育的学生就业更加容易。

(三)教学内容改革

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两大类课程:职业知识的积累和职业技能课程。职业知识积累主要是学校开设的相关理论课,大一的时候开设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完成这些课程后直接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最后完成师傅的技能考核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要求。大二的时候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会计、经济法和税法的知识,在开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如果理论没有学好的话,到企业挂职锻炼时师傅的考核也是过不了关的,相应的企业也可以设置技能的考核,这将影响到他们的毕业。这样不断循环反复地学习和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增加了他们社会实践的经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或者专转本都提供了帮助。

(四)师资队伍建设

现代教师队伍基本上都是双师型的人才,每年学校也会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师在企业学习期间,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运行机制。教师实行导师制,从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到学生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期间,要积极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积极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有工作经验的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特别是学校的实践课程。让这些专家尽量给学生开设讲座等方式,让他们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企业中实行师傅负责制,学生到企业要根据需求进行分配,师傅负责教会学生实践方面的技能,并进行最后的实习考核。这要求师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所带学生的人数,给这些师傅相应的报酬,并根据学生最后的成绩给师傅相应的荣誉。

(五)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要将学校的实训基地和校外的实习企业相结合,校内的实训基地要紧靠企业的实训要求,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管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真正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根据课程的情况设置实训内容,为学生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提供基础。

三、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参与企业的机会逐渐增多,然而学生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员工,因此,学生没有办法获得相应的报酬。也会出现企业的师傅们懒散对待实习的学生,因此需要企业对带实习生的师傅进行考评和奖励。避免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政府要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或者进行财政拨款,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学校存在的问题

1.现在的校企合作很多流于形式,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主要表现在:企业未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学校也没有对相应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仍然是在大三的时候学生才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大多数是从事流水线之类的简单工作。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扎实,很难用于实践,师傅难以教会这么多的学生。其次是学生太多,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太少,学生不能全部参与到企业的锻炼当中,造成现在的校企合作难以推广和实施。

2.学校无法提供合适的师资保障。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虽然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虽然现代高职院校一直强调双师型的队伍,但是双师指的是具有中级会计职称和讲师职称,这个与实践型教师素质存在差距。而且学校的考核多是以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标准,教师也更加关心职称的晋升、评选评优等工作,忽视了企业顶岗实习能力的考核。过分关注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无法激励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由于学生离真正的实际操作上手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这些学生。往往出现一个师傅带着许多学生的现象,而且骨干师傅比较忙碌,企业一般会安排资质一般的师傅进行培训,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理解,因为企业没有义务花时间去培养学生,这就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学校需要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企业没有对实践的学生进行考核,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实习期结束就马上回到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问题上,企业需要与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考核制度,不然不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四)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代学徒制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教学改革模式,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导致学生认为到企业进行锻炼就是做苦工,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浪费了他们在学校考证或者是专转本的时间。针对这些误区,笔者觉得可以先让一些准备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锻炼,让他们为其他学生带来良好的信息反馈。最后扩大到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企业进行锻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将进入企业锻炼的时间进行调整。

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从上述现代学徒制实施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看出,要想成功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运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出台具体政策

我国虽然已经明确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计划,但是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制度,首先制定具体的现代学徒制用工关系条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等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关系和位置,从政策和经费上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打下基础。政府出面协调当地的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为校企合作提供合作的单位,可以实施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将学校招工和企业招工有机地结合,将职业教育打造成为终身教育,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建立配套的激励和考核体系。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制定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单单是科研能力的考核。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对一些作用不大的考查进行改革,可以设置更能运用于企业的课程,比如银行企业会计、证券基础、宏观经济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会计类学生进入银行和证券行业提供一定的帮助,扩大就业面。

(三)企业积极参与,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企业获得政府的支持后,学生参与到企业锻炼也节约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对师傅的选拔和聘任提供适当的方法,对参与实习的学生的考核和师傅的考核进行绑定,并给予激励,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小结

现代学徒制是处于国家的战略要求,涉及职业院校和企业,同时职业教育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素质。职业院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体,这两方要相互合作与沟通,为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

[2] 张迪.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环节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

[3]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4] 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执教论坛,2013,(16).

[5]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