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亚蓝
摘 要:素食文化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不可阻挡的“vegan”新潮流,时尚达人争相为自己贴上素食的新标签。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大背景下,素食文化不免显得过“热”,浮躁化,素食文化应是安静而有力量的文化,但很多的素食者都是为了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调理自身的机体,甚至有人只是单纯地为了获得“素食者”这一名号。出于此类目的食素,更多的是关注人自身的利益,与生态环境很少联系,应归为人本素食文化范畴,如果从佛教生态素食观点来认识评价,这样的吃素不是正确的吃素,是一种邪行。实际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很多人对于素食之下所包含的理念(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精神)鲜有了解,更谈不上在生活中去实践了。不能为吃素而吃素,基于此,立足于探讨素食之下所蕴藏的文化,并与当今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生态文明教育相联系,以求使素食文化与我国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素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使吃素成为人们生活自然而然一部分,而不再是“坚持”吃素。
关键词:素食文化;学校教育;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44-02
现在仍有不少中国人对素食的概念认识很模糊,将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身心健康的自觉素食混同于在经济窘迫的情况下的被迫素食。提起素食就会联想起“营养不良”“形体消瘦”之类的词,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食是注意营养搭配的素食,也有相关科学研究证明,合理吃素完全可以满足人体日常活动及机体生长营养所需。如英国畅销书《健康百分百》指出,要增强免疫力,每天至少吃5种蔬菜水果。世界历史上的许多有名的人物也是素食主义的践行者,如希特勒从来不吃肉,也不接触咖啡、浓酒、尼古丁,提出像斯巴达人一样去生活。
那么何谓素食?素食是相对于肉食而言的,素食的本质,就是人类不以动物的生命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而是指完全以植物类为原料制作的食品。一般有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类。而严格意义上的素食,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还要求忌蒜、葱、兴、渠、韭、薤(五辛)。
素食文化与素食相伴相生,从人类掌握素食的烹制方法,开始素食之时便有了素食文化,宣传素食的意义与方法的文化就是素食文化,其概念的外延非常之广。众多的素食主义者就代表了素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根据素食主义者吃素的程度或者范围的不一素食者又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绝对素食者、半素食者、蛋奶素食者、奶素食者、蛋素食者。这些不同类型的素食主义者都有着各自的人生信念、宗教信仰、营养学观点,对应的生活起居等所形成的素食者的素食文化。此外还有时下盛的素菜烹饪文化、素食养生文化、素食生态文化等。
我国的素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在唐宋之际才开始形成一个体系,唐朝时,武则天强制推行素食运动。宋代,开始出现素食馆。佛教的传入,对我国素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大范围普及的作用,但是,最早的素食文化却不是发轫于佛教。相传成汤灭夏于乙卯日,武王灭商于甲子日,之后的历代王朝,以史为鉴,为避免重蹈覆辙,便在这些日子施行斋戒。
1908年,国际素食联盟成立,每年的3月20日为“国际无肉日”。纵观素食文化的传承,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发展深深得益于世界宗教,得益于欧洲贵族对素食者的尊崇,更得益于精英人物的倡导,如苏格拉底、但丁、雪莱等等。在我国,现代研究孙中山遗教的人,大多忽视了中华民国国父对素食的推崇备至:“中国全国皆素食,已习惯为常,而不待争者之提倡矣。”这句话如今读起来,值得我们去深思、反省人类的本初。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国民人均肉食消费量的迅速增长似乎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事实上,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不啻于是灭顶之灾。
美国自1830年起就开始流行素食,素食运动也颇具规模,这可追溯到最早的移民,甚至是美洲的原住民。我国的素食文化历史绵长,但主要是包含在宗教与饮食文化中,在近年来,人们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关注其他生命以及自身的生活环境。
不可否认,生态危机的问题亟待解决,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在经济、科技、政府层面上,都可以得到基本保证。关键点在于如何让人们自觉地树立一种生态文明的意识,一颗生态慈悲的心,让“素”不仅仅体现在“嘴”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将素食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优秀的我国古代的文化灵活运用在现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增强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生命活力。
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形成有关素食文化的理念,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便是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教育最广泛的组织形式。因此,应重视学校教育对于素食文化理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宣扬与开拓创新的作用。
我国素食者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原因就有对于素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宣传力度不够,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未受重视。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将生态文明教育剔除。仅有的一些生态文明教育也只是注重形式,在实际中难以推行。儿童的启蒙教育与早期教育在后期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在早期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只是微乎其微,更不用说启蒙教育。面对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势,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教育应该被独立出来,纳入到个人全面发展的体系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国家这一科学思想的指导和政府切实贯彻实施之下,学校教育的确很好地做到了这点,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人的需要……可是人们却忘了,生态环境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实体,相对于宇宙来说,人类就如同“坐井观天”故事里的“青蛙”。离开了适合我们繁衍生息生态环境,我们又该如何存在?难道在地球之外真有一个“新地球”?在宏观的角度上,我们倡导的是一种生态素食文化。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首先要怀有一颗生态慈悲的心,学校教育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力武器,彼时,生态环境不仅能够得到改善,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吃素也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学校教育为何能成为素食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呢?一方面,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也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教育具有生态功能,现代学校教育要承担起生态教育的重任,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教育功能;教育具有文化功能,学校教育因其具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专门的场所、集中的时间、精选的内容与适宜的方法等特点,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文化传递的功能。发扬素食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说在学校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偏向了社会本位论,否定个人价值,生态素食文化追求的是整个生态圈的和谐统一,即素食文化理念里所包含的“和”的思想精髓。
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实践与素食文化理念有机的统一,现从学校、社会等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1)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上的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重视早期教育中素食习惯的养成,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2)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加以推行,而不是流于形式,明确课程改革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借助于课程改革的大潮流来传播素食文化并发展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如果在中小学阶段的试行能取得一定成效,则可以继续推广到高等教育。(3)在传统的旅游产品中加入素食文化的绿色元素,开发一系列的新型,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体验式旅游、医疗旅游、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鼓励大学生投入到与素食文化相关的创新项目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如荷兰的大学生用腐烂的水果代替了用动物制成的皮革,未来如果能做到足够结实,就可以用来制作手提包、车座和其他产品。(4)学校教育还应重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学习;学习古代的思想可以修养身心,古时的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活动也会有一定的启发,也有助于理解素食文化,将食素的观念深深植根在头脑里。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校,它的教育不会缺少对古代文献典章的重视。(5)学校成立素食文化协会,负责素食文化的宣传普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定期组织素食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活动等;素食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主要是一群青年人的运动,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可以通过素食文化协会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自2000年北京大学素食文化协会成立以来,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也都陆续成立了倡导素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学生社团。(6)学校集中力量培养一批能够深入研究素食文化,热心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素食背景下包含的素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人们品味、挖掘。教师是年轻一代的培育者,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宏观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延续并发展了人类。我国目前关于素食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着力于素食文化层面的学术研究仍比较少,仅有的一些研究也不够精辟、深入,关于素食文化的研究人员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都还处在初级阶段。
素食并非苦行,在佛道看来,口味变淡说明人的修为在进步,是一种高尚的修行。又由于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使得我们习惯了肉食的口感,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不可无肉矣”。忽然从吃肉转变为素食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个非常严酷的考验。在现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之下,生态环境问题变得非常棘手,事实也告诉我们,仅仅依靠科技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愿意调整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许多生态问题的解决却相当容易。我们可以先开始行动哪怕是一小步,如,一周有一天全素;素食就是首先要从嘴上做到生态环保。如同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生命发展始终,素食文化里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观也需要我们去长期践行。
最后,引用一位法国素食大厨Yves的话:“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因为选择素食而丢了性命,然而工业化以及牛肉、猪肉的消耗,却给不计其数的人类和动物带来了死亡。”
参考文献:
[1] 郭岩.黑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 黄葵.地球生态哲学[EB/OL].新浪博客,2007-06-04.
[4] 亚当·史本森.美国素食主义的根源与历史[EB/OL].中国素食文化传播网.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