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玲
本文以人教版六下第四组“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谈谈构建主题立体阅读的点滴思考。
一、以单元定格局,高瞻远瞩
从单元出发,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本单元的内容情感主题,挖掘本单元的一个训练点,然后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其编排和五上教材的“我爱阅读”及五下教材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是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方法,进一步拓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1. 明确单元编排意图。本组课文强化的是“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凡卡》是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是从两本文学名著中截取的片段。所不同的是,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编排方式,即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合而成,先让学生通过梗概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下,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
2. 清楚学生阅读情况。基本处于浅阅读状态,在读书方法上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教学中要落实阅读细节,从而让孩子们逐步从浅阅读迈向深度阅读,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3. 把握单元导语定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
二、主题式小角度,步步为营
1. 自主阅读,以学定教
通过解决几个核心问题,如作品的作者及国家、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人物品质及人物命运等来达成单元整体推进的目的。
2. 比较阅读,提高效率
求异思维具有不拘泥于常规俗见、追求新颖独特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更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产生思同求异思维。《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凡卡》两篇文章相比较,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篇文章的写法上。
3. 以精带略,学法迁移
在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卡凡》的教学基础上总结出阅读的方法,将略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练习的形式来学习。通过教给学生浏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梗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滨逊非凡的人生经历,从而把握作品主要内容。
4. 提炼学法,品文实践
师生提炼阅读方法,迁移阅读。这时的阅读,依然不能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主题定义下的阅读——
安徒生的作品充满绮丽的幻想,一方面颂扬了真善美,一方面揭露了假恶丑,语言生动优美、自然流畅、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善于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简洁凝练,严肃中透着幽默,含蓄中透着冷峻。我们继续引导学生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家多元的写作风格。
三、立体化大阅读,指向表达
1. 读说写结合,文本、作者、读者充分对话
一问一答式“对话”,往往没有发生真正的“言语交际”,而只是在“复制”原文。无法提升说话能力。如果说话环境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把自己用自己的发现来阐述自己的见解,那么效果就不同了。
如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关于“幸福”这个话题,刘俊祥老师通过《诗歌天堂》带出课文,然后通学文章,整篇文章进行对比。文章以火柴的点燃为分界,前半部分我们读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后半部分读出了“幸福”。而这“幸福”与“不幸”之间的桥梁,表面上看来是火柴,实际上是女孩内心对苦难的承受,对幸福的渴望。于是,前半部分中女孩的寒冷、饥饿、恐惧、孤独、悲伤这些“不幸”因火柴这个意象,更准确地说因为渴望,使她获得了如后半部分所写的温暖、满足、安宁、慈爱、快乐这些“幸福”。“不幸”与“幸福”之间有了渴望,之后学生再对比《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片断结尾,让学生真正理解何为“幸福”,珍惜幸福,学到这学生不由的就会有感而说,有感而写。
2. 读品悟共生,文字、文学、文化巧妙相容
阅读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从文字入手,品析文字的文学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后,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再推荐阅读《格列佛游记》,对比两部书的异同。相信这个开放的话题,足以让学生从作品内容、表达方式、作者经历、文学取向等等诸多方面思辨开去。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