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火发生原因、预防及扑救策略

2016-05-14 22:41胡烈龙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林火

胡烈龙

摘 要:本文重点从林火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扑救策略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对其林火发生原因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后根据科学的案例分析提出林火扑救策略的多项方案,为林火预防与扑救工作提供些许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林火;发生原因;预防及扑救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的保护,并致力于采取多种切实性有效措施加以落实。长期以来,在自然森林保护工作中,预防林火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样也是一项较为复杂、较为容易受到忽视的工作环节。每年清明期间,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影响,全国各地人们大多采取祭祀先祖的方式寄托着对先祖的思念。然而,在一些祭祀环节中,由于祭祀的地点地处郊区,周围林地茂盛,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常常会导致一些偶然性的火灾事故发生。诚然,这些事故大多具有偶然性的特征,但这对森林的破坏强度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类似的是,一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到森林火灾的发生。因此,为了避免林火的发生,需要重点从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等方面入手,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与完善方案。

一、林火发生的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2011年11月,兰州市林业部门做了调查,一年内兰州市一共有40起林区火警,而这些林火均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个数据说明,林火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人缺少防火意识加上相关领导宣导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群众在林区不当用火。其中林区吸烟,祭祀烧纸、儿童玩火等是导致林火的关键因素。

2.自然因素。众所周知,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可燃物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经过激烈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便可形成燃烧。所以因气温过高、空气湿度过低、降水量较少、风向问题等自然因素导致成的林火往往是很难避免的,其中风是造成林火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林火的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预防林火宣传,健全预防责任机制。要想强化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第一要强化各地行政领导人防火意识,根据中华人名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成立各地的防火指挥部,确定防火责任人,相关责任人一一签订责任状,若发生相关林火问题首先追究第一责任人,使领导层重视防火问题。第二要制定与健全相关的防火工作方案与灭火的预警方案,并选拔专业高效的优秀森警,组建精英扑火大队,保证最早发现火势、最快扑火、最彻底地断绝火源。第三要加强防火意识宣导工作,如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条幅等传媒方式大力宣传,使人民群众强化防火意识,使“防火”两字深入人心,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

2.提升生物预防举措,消除林火监控隐患。造成林火最根本的原因是火源,那么控制及消灭火源是消除火灾隐患最直接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从可燃物与火种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各地领导应派相关人员收集林区周边的易燃物,并定期将这些易燃物放置安全地点清除。第二,建立林缘护林大队,监督并禁止人们携带火种进入林区,派专人对林区附近有精神疾病的人员全面监护。

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增强森林本身的抗火能力就成为防止林火最长远最有效的方法,由此我们引入了生物预火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混合种植,营造具有抗火性的混交林。有些树种含较多的油脂(如针叶树),一般比较易燃,而有些树种含水量很多(如阔叶树),不易燃。那么将这两种树种混合种植不仅能增强森林的抗火能力,还能预防虫害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优化了土质。

二是开垦森林中的空地。开垦荒山荒地,多在林间空地上种植树木有助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从而减少易燃的杂草降低林火发生率。

三是种植类似蘑菇、人参、木耳等经济作物,促使分解林区凋落物。

四是完善林区管理制度,及时处理林区可燃物,减少可燃物的积累。及时清理枯木、腐木及濒临死亡的树木能有效减少林火发生率,因此定期对幼龄针叶树林修剪,不仅能增强林木的抗火性还能有助幼龄林木的成长。

五是调节林分结构。将不同燃烧性的树种混合种植,如不易燃的块状阔叶林内种植针叶树种,不仅能提高林分的抗火性,而且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三、完善林火扑救策略的措施与建议

1.优化林火扑救准备机制。制定完善的扑火预案是防火准备工作的前提,各地防火办需组织相关部门协商出健全的扑火预案。

从组织准备上看,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临时调动人民群众扑火,不仅增大了扑火的消耗,而且这种程度的扑火战斗力会使扑火工作错过最佳时机,甚至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综上看来,专业化的扑火队伍与群众结合才能高效、快速、专业地扑救林火。

从物质准备上看,第一要建立足够多的储备库用来存放扑火所需的机具。第二要为各地区林火消防大队分配交通工具,每队准备至少两辆运兵车与充足的燃油。第三要根据各地区林火消防大队的规模分配足够的无线通信设备。第四要准备救护医药品、防火服、手电筒、毛巾、头盔、干粮等生活劳保品。

2.制定科学林火扑救战略。正确的林火扑救战略能够高效地降低火情,因此林火扑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划分战略性的扑火地带。林火在无人为与天然的防火障碍物地带(主扑火地带)可以自由地蔓延,导致火灾威胁程度大大增加,因此要优先扑救主要地带的火。林火在有人工与天然防火障碍物地区(次扑火地带)不易扩大范围,因为一旦火势蔓延到这些防火障碍物时会自然熄灭,因此可优先扑灭主要地带的火再来集中扑灭次扑火地带。

二是优先控制火势蔓延。当在火情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基于当前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建立适当的防火线,集中扑打火翼,优先防止火势再次蔓延,控制火情后再集中消除余火。

三是纵观全局,集中扑火。在不断变化的火势下,高效的扑火指挥变得极为重要,指挥应该重点布放重点地带,抓住扑火最佳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扑火头,一次并彻底地将林火扑灭。

四是在林火造成的损失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应保全舍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应放在第一位,如果火势凶猛加上人力资源不足,应本着“先人后物”的原则牺牲一般林区保全重点林区。

五是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各地区扑火指挥人员应严格要求扑火官兵,在长时间的扑火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纪律、安全扑火。尤其在强风环境下扑火,更要时时刻刻注意火势与风向的变化,杜绝因组织不当、忙中出乱造成的人员伤亡。

3.应用高效林火扑救方法。实用高效的林火扑救方法一般包括三种,分别为隔绝空气法、冷却法、隔离法。隔绝空气法又称窒息法,原理是隔绝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的氧气来灭火,例如化学灭火剂、土埋与扑打等灭火方法。不过隔绝空气法只适用于火势较小的情况下,一旦火势蔓延,空间扩大,想要隔绝空气是不切实际的。冷却法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燃点以下,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热量来终止燃烧,例如水力、风力灭火。隔离法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主要通过建立防火线与增强可燃物耐火性两种方法达到灭火效果。

四、结语

人为因素是造成林火发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只要各地区的各级领导重视防火工作,将防火意识宣传到位,将防火方案落实到处,采取多种高效的预防及扑救措施,一定能降低林火发生率,保护大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孙龙,王千雪,魏书精,胡海清,关岛,陈祥伟.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J]. 灾害学,2014,01:12-17.

[2]廖俊炜,周宇飞,王振师,李小川,吴泽鹏. 世界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进展[J]. 森林防火,2014,03:37-46.

[3]郭怀文,刘晓东,邱美林. 福建三明地区森林火险区划[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11:70-73.

[4]任凤伟,王敏,孙红,王洪林. 清原地区林火发生原因、预防及扑救[J]. 防护林科技,2009,03:83-84.

[5]傅俊卿,傅饶. 新形势下森林防火预防问题的探讨[J]. 森林防火,2010,01:21-25.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林火
《海南省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规划(2023-2035年)》印发实施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半边天
浅谈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
葡萄白粉病在吐鲁番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