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密型玉米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2016-05-14 20:11李岩来亚玲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黑粉病先玉郑单

李岩 来亚玲

一、试验地点

本试验设在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底店镇屯里村赵宝宝承包地。

二、试验目的

通过开展春玉米不同品种密度试验,明确不同品种在彬县的增密增产潜力,为指导全县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玉米种植密度和品种的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密度有2个水平,分别为:4500株/亩、5500株/亩;副处理品种有6个水平,分别为:陕单609、五谷704、先玉335、榆单9号、宇玉30、郑单958。共有12个处理,3次重复,36个小区。副区按2垄4行区,行距50cm,行长7.0米,面积14㎡,田间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株距根据密度调整,4500、5500株/亩的株距分别为30cm、24cm。

四、试验概况

本试验面积2.4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一致,肥力中等以上,前茬作物玉米。4月10日结合整地亩施威利达(N-25,P2O5-10,K2O-5)掺混肥75公斤,尿素20.8公斤(折合纯氮28.3公斤/亩,纯磷7.5公斤/亩,纯钾3.75公斤/亩)。4月13日覆膜,4月15日人工播种,4月 30日出苗,出苗率达100%。6月18日遇雨亩撒施尿素41.7公斤(折合纯氮19.2公斤/亩),9月15日收获小区中间两行5m长,不计双穗,考种计产。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试验各处理玉米的生育期进行了详细调查记载;生育期内调查记录倒伏、病虫害发生情况;乳熟期(9月2日),对试验各处理玉米的第三节茎粗、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等植株性状进行了调查;收获后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稍长、千粒重、出籽率等项目进行考种,并测产。

用Excel2003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用SAS9.0对数据做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

五、结果与分析

1.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由产量结果表(表1)、新复极差测验(表2)结果可知,参试品种均以密度5500株/亩的产量最高,密度4500株/亩产量和密度5500株/亩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详见表1、表2)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主处理密度间、副处理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主处理密度和副处理品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由此说明本试验不同的种植密度间、不同的玉米品种间有显著差异;玉米种植密度的效应不因玉米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玉米品种的效应也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详见表3)

由表4可知,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五谷704平均产量1161.30公斤/亩,居参试品种之首,与其它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其次是先玉335,平均产量1081.32公斤/亩;郑单958平均产量789.03公斤/亩,在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与其它参试品种产量差异极显著。

2.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的玉米生育期无差异,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有所不同。(详见表5)

3.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的影响

(1)不同品种同一密度处理的茎粗、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长、秃稍、穗粗、出籽率、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存在显著差异。先玉335的株高、穗位高最高,穗长最长,秃稍也最长;五谷704果穗最粗,穗行数、行粒数最多,单穗籽粒重最大;陕单609株高最低;郑单958穗长最短,穗粒数最少,单穗籽粒重最小,出籽率最高。(详见表6、7)

(2)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的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株高、穗位高有所抬高,叶片数变化不大,出籽率小幅度增加。(详见附表6、7)

4.对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

(1)同一密度不同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五谷704穗粒数、千粒重在参试品种中居最高;先玉335次之;郑单958穗粒数、千粒重居最低,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详见表8)

(2)同一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小幅度减少。(详见表8)

5.不同品种抗病性分析

由于今年降雨比较多,田间湿度相对较大,玉米大小斑病、瘤黑粉病发生较为严重。据田间调查统计,先玉335高感瘤黑粉病、大小斑病,发生率分别为41.5%、42.7%;陕单609高感大小斑病,发病率达39.2%;郑单958高抗瘤黑粉病,中感大小斑病;宇玉30中抗大小斑、瘤黑粉病。(详见表9)

6.气象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有利因素。今年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适时,光照充足,气温适宜。一是在玉米需水关键时期,降雨充足及时。今年4月份(玉米适播期),降雨70.6mm,比历年同期30.3mm偏多40.3mm,偏多1.33倍,底墒好,玉米出苗良好,基本无缺苗现象;6月下旬-7月下旬,玉米需水的关键时期,降雨99.7mm,比历年同期偏多1.7倍,有利于玉米抽雄吐丝,结实好,空秆少,亩穗数增加,提高了玉米产量。二是在玉米灌浆成熟期,光照充足,气温适宜,对玉米籽粒的形成极为有利。今年8月-9月上旬,平均气温20.15℃,日照327.9h,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玉米籽粒饱满,千粒重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

(2)不利因素。影响今年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一是苗期的低温霜冻、喇叭口期的雹灾以及暴风雨的危害;二是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玉米瘤黑粉病及大小斑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对玉米的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六、结论

1.参试品种均在在密度5500株/亩时产量最高,且与密度4500株/亩产量差异显著。建议大田种植时密度控制在4500-5500株/亩,同时注意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预防倒伏,防治病虫害。

2.五谷704在所有参试品种中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最大,秃稍最短,单穗籽粒重、千粒重最大,植株穗部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但因在在我县首次参加密度试验,且为一个点,建议来年继续试验验证。

3.先玉335、榆单9号、陕单609在高温多雨年份种植时注意防治大小斑病、瘤黑粉病。

4.宇玉30在参试品种中产量位居第三,植株、穗部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抗病性好,建议明年继续试验验证。

5.郑单958在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但在彬县种植多年,产量稳、品质好、抗病性好,群众评价也好,建议继续推广,种植时注意培肥地力,增加施肥量。

猜你喜欢
黑粉病先玉郑单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
玉米亲本自交系及杂交种机械粒收质量相关指标分析
化控剂对不同玉米品种倒伏性及产量影响
玉米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初报
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
降解膜应用试验
6个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比较
浅析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论玉米黑粉病的防治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