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管理技术探讨

2016-05-14 19:40李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苗期管理棉花

李新

摘 要:棉花是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这里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对棉花播种出苗影响很大,倒春寒、大风、干旱等恶劣气候常常导致棉花缺苗断垄,形成僵苗、弱苗、瘦苗。本文探讨了新疆棉花苗期管理技术,分别从土地准备,播种资料准备,播种要求,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技术指导。

关键词:新疆阿克苏;棉花;苗期管理

播种保苗是夺取棉花丰产的第一个环节,丰收之年不收无苗之地,因此,抓好种子、肥料准备,落实关键技术,培育健壮秧苗,保证一播全苗,一播壮苗,成为实现棉花丰产的关键。苗期管理的要求是一播全苗,实现早、全、齐、匀、壮。“早”就是适时早出苗;“全”就是不缺苗断垄;“齐”就是发芽势强,棉苗整齐,没有大小苗;“匀”就是苗距均匀,长势平衡;“壮”就是棉株健壮长势稳,实现壮苗早发。

一、土地准备

土壤是棉花生产的基础,在“墒平、松碎、净齐”的基础上要突出做到“碎、平、墒”。碎:即土壤细碎,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上实下虚。据此要适墒翻地整地。翻地时犁铧的主犁和副犁的吃土深度一定要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底层的棉杆不会被翻到表层,表层的棉杆不会裸露在表层。一般主犁吃土深度在25~35cm,副犁的吃土深度在18~20cm;耙地一定要适地形而耙,规则条田一般采用交叉耙,不规则条田采用“S”耙。平:即耙地要保证棉田地面平整,坡度小于3%,这样有利于后期管理,防治灌溉不匀。有条件的可采用激光平地机平地。墒:即土壤墒情,这是尤为重要的条件,一般直播棉田的田间持水量以略高70%为宜。因为土壤湿度过低,不利于出苗;过高则容易烂籽。据此一定要做好冬灌,对地下水位较高,墒度较好的棉田或倒茬水稻地可不必冬灌。

二、生产资料准备

生产资料是播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准备工作中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增强质量意识,防止购买到假冒、劣质、过期生产资料,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地膜、滴管带一定要选用正规有生产资质的厂家购买,化肥准备一定要根据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指导,或测土施肥结果,合理准备氮磷钾肥。再者,购买生产资料时,一定要注意索要购买票据,为可能发生的农资纠纷提供凭据。选择种子时要注意“早”字当头,结合本地光照资源,选用在无霜期内吐絮的品种,而且要根据土地条件,选用稳产、抗虫、抗病品种。另外,要结合本地区加工企业加工需要,选择品种。种植机采棉的农户一定要选择第一结铃位在15cm以上,株型紧凑的品种,以方便机采。目前,阿克苏地区适合机采抗枯黄萎病性状相对较好的棉花品种有中- 49、K-18、新路中37、德隆2905等。播种前,种子必须经人工粒选,粒选后破碎率应在2%以下。

三、播期确定

由于阿克苏地区早春天气不稳定,所以掌握好播期,加快播种进度,缩短播种持续日期,是棉花增产的关键之一。除考虑天气因素外,确定播期时还要根据当地机力条件确定土地准备时间。在南疆地区,棉花播期一般为4月10~20日,土壤5cm地温要连续3d能够保持在12℃以上。生产上一般选择天气适宜,实时气象没有灾害性的天气播种。如果在播种期间遇到不利的天气要停播或推迟播种。

四、播种要求

播种技术环节包括播种量、空穴率、播种深度、覆土厚度、铺膜质量等技术要求。

1.下种均匀,深浅一致。精量播种每亩播种量1.8~2kg,半精量播种每亩用种量2.5~3kg,空穴率小于3%~5%,播种深度一致,一般播深2~3cm,沙性土壤3~4cm。播种时要防止过快漏播,也要防止播种过深或过浅。播种层水分容易丧失,影响出苗,但如果具备干播湿出条件,也没问题。播种过深出苗慢,容易形成苗弱,遇到不利气候容易烂种、烂芽、烂根。播种机行走速度要保持在5~6km/h,保证下籽均匀。

2.铺膜紧实,覆土严实。覆膜播种可保墒增温,提高出苗率,利于培育壮苗。覆膜后要及时封压土带,防止大风揭膜。覆土时不可把采光面都盖严,这样对增温保墒不利。

五、播后管理

播后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播种后出苗前,棉田常遇到各种不利气候条件,加上播种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铺膜、播种、覆土质量上的问题,需要在播后管理中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播后对四周有沙土环境的棉田要及时洒水压沙,对空旷棉田要及时扎防风网,播后还要及时查膜、查土、查苗。对侧膜没有埋实、膜孔没有盖严的要埋实、盖严。播后7~10d开始观察出苗情况,及时解放压在侧膜内的棉苗,查苗补种,对严重缺苗断垄的棉田要及时补种。在播种后气温持续偏低的情况下,可采取勤中耕办法提高地温。中耕深10cm左右为宜。播种后遇到多雨导致土壤板结和杂草滋生,应及时进行中耕,破除板结,消除杂草,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几年来经验证明,雨后用钉齿耙或镇压器镇压,破除板结,对保证全苗有较好的作用。

六、病虫害防治方法

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尤其枯萎病和黄萎病。

1.种子处理。播前人工或机械精选种子,将破籽、病籽、杂籽、嫩籽去掉,选用成熟度好、籽粒饱满的棉种。播前15~30d晒种l~2d,以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降低含水率,打破休眠期,亦可提高种子生活力,加快出苗,达到苗齐、苗壮,增强抗病能力。温水浸种可杀死种子内外的病菌, 井有催芽作用。 用种子量2 ~ 3倍的热水,在水温70℃时放入棉种,均匀搅拌,调节水温使其保持在55~60℃,浸种30 min。将温水浸过的种子捞出,晾至绒毛发白,用种子重量0.5%的20%稻脚青,或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霜,或用种子重量0.8%~1.0%的35%苗病净等药剂,加适量的水均匀喷拌棉种。

2.改变作物布局及耕作制度。在苗期病害比较严重且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稻棉轮作,轮作2~3年的棉田,苗期病害可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能减轻50%以上。据技术人员调查稻棉轮作后的棉田,第1年棉田内枯黄萎病发病率由 80%下降至 5.1%;第 2 年棉田内枯黄萎病发病率为 11.3%,第3年棉田内枯黄萎病发病率27.9%。同时,稻棉轮作对重病田产量的提升效果相当明显,增产幅度在14.2%~54.1%。

棉田中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把带病棉秆(不还田)运出田外集中烧毁,减少棉花枯萎病在土壤耕层中的积累和蔓延,以降低发病程度。对重病棉田实施秋耕深翻,把表层病菌翻到深层,使病残体深埋地下,减轻发病。

3.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指结合田间管理,提高耕作栽培水平,增强寄主抗性,充分发挥抗病品种防病增产潜力,控制和减轻病害危害。其主要措施有重施基肥,促壮苗早发;重施 P、K 肥,增加棉秆抗病性;晚打顶,保持棉株生长势。棉苗发病后用1:1:200的波尔多液在子叶平整后喷治,也可用25%的多菌灵胶悬剂 200 ~ 300倍液进行防治,一般每周喷 1 次,共喷 2 ~ 3 次。棉苗发病初期,及时用 50%多菌灵300~500倍液喷雾防治。重病田可适当加大用药剂量,7~10d喷1次 ,连喷2~3次,对病情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用80%特效杀菌王 1 支(15mL) + 医用青霉素1支(80万~160万单位)+尿素50g+磷酸二氢钾100 g + 一滴灵(50 mL),加水30L混合喷雾,对重病田能起很好的防效。

猜你喜欢
苗期管理棉花
摘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蔬菜栽培常见灾害及预防措施之研究
快乐城的棉花糖
林业育苗与苗期管理探讨
辽宁省花生覆膜滴灌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