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雨
随着国家秸秆禁烧的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对秸秆的处理感到非常无奈,政府采取强硬的措施,不让烧秸秆,但又没有办法,致使形成禁了烧,烧了禁的恶性循环。中间也采取一些处理秸秆的办法,但都没成功,直到2014年秋季才根本解决。本人把芦岭镇近两年秸秆还田的几个对策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政府强力推动
从2012年起,秸秆禁烧工作就已经开始,但收效甚微,结果还是一烧了之,特别是2013年,镇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出台各种政策,动员镇直各单位、村两委工作人员,参加这项工作,结果还是一烧了之,但是造成的后果,致使全镇农业损失达上亿元,镇政府出于无奈,从各方面找原因,多方考察论证,要从根本上杜绝焚烧秸秆,就要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庄稼还是要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既要为秸秆找到去处,又要让农民地能种下。考虑到这些因素,镇政府放弃了强制禁烧措施,采取了毓堵为疏,多方联动,不再是镇政府唱独角戏局面。
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首先从秸秆的处理上做文章,移除农田,不切合实际,首先,秸秆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次,农时紧,时间不允许,怕误了农时,最后,秸秆无地点堆放,为后期秸秆禁烧埋下安全隐患。综合各方面考虑,借鉴山东、河南等省的经验,2014年要求小麦收割机加装碎草器,通过宣传推广,政府采购农机手领取加装,试验推广是可行,但是实际操作出现了一些问题,1、增加机械负荷,降低机械效率。火灾时有发生。2、有的没有安装分草器,使粉碎的秸秆成堆成行,同样可以焚烧,并且燃烧后不已扑灭,极易形成死火。另外玉米播种机无法作业。随后,举行大小不等现场会,为农民解疑释惑,后来又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以80%补贴形式,发给农机户(四行、五行玉米播种机),从根本上解决了种的难。
2015年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论证,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套的200型、220型等大型秸秆还田机,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90型小型秸秆还田机还是可行,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去处的问题,同时也为及时安排农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的农户一时不能接受,但通过不同形式的现场会,进行引导,示范等措施,使农户从不能接受到接受的转变,同时为秸秆禁烧解困带来光明。通过午季的秸秆还田,达到了抗旱保潮作用,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玉米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以前的机械无法使用,需要更换新型机具,以应对秸秆缠绕拥堵。(2)病虫害相对增加。相应措施:(1)更换玉米精播机、大豆精播机,窄行换宽行,以应对秸秆缠绕拥堵。(2)包衣播种,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综上所述,是本人这几年参加秸秆禁烧的经历,也是芦岭镇这几年秸秆还田所摸索的经验和对策。凡事有个过程只要努力的去做去思考,总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