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6-05-14 17:26刘利利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中职教育

刘利利

摘要:通过对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情况和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近况的分析,明确在教学设备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而为河北省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中职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09-04

一、相关政策梳理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3月,“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战略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京津冀三地应积极推进中职教育资源转移和组织重构。2014年8月,河北省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及省际交流与合作;其中省际交流与合作就是积极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对三省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说明,这项政策的出台代表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此后开始实施阶段。2015年7月,河北省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立足河北省的功能定位,重点要抓好六个关键点。各项政策的出台,为京津冀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情况对比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京津冀中职教育发展情况具体如下 :

(一)中职学校数量

2013年,北京、天津、河北分别拥有中职学校数量是97所、83所、636所;当年三地人口分别是2 115万人、1 472万人、7 333万人;三地平均每万人拥有中职学校数量是0.05所、0.06所、0.09所。详情如表1所示。单从三地平均万人拥有的中职学校数量看,河北省每万人所拥有的数量高于北京和天津两地。

(二)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

北京市中职学校毕业人数在2009—2012年间呈下降趋势,2013年有所增长;天津市中职学校毕业人数2009—2011年间呈下降趋势,2012年后开始上升;而河北省的中职学校毕业人数2009—2012年间呈增长趋势,到2013年有所下降;具体如下页表2所示。以2013年为例,北京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为7.56万人,北京市人口是2 115万人,平均每万人中就有35.74个中职毕业生;天津市平均每万人中有26.68个中职毕业生;河北省平均每万人中就有45.97个中职毕业生,是北京市的1.29倍、天津市的1.72倍。

(三)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学生数

2009—2011年北京市中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不断下降,2012年后开始上升,到2013年人数达到6万多人;天津市在2009—2012年间中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不断下降,2013年有所上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3万多人;而河北省从2009—2013年间中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到2013年人数达到23万多人。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获取中职学校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是北京市的3.9倍,是天津市的7.3倍。河北省拥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可以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

2009—2013年,京津冀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基本上都呈下降趋势,具体如表4所示。2013年北京市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数是0.72万人,天津市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数为0.69万人,河北省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数为4.42万人;2013年京津冀人口分别是2 115万人、1 472万人、7 333万人;京津冀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为3.4人、4.7人、6.02人。河北省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任教师数分别是北京市和天津市的1.77倍、1.28倍。因此,河北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数比较多,教师资源充足。

(五)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以2012年为例,京津冀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人口数和平均每万人拥有的中职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如表5所示。北京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值是河北省的2.34倍,天津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值是河北省的1.49倍。虽然河北省所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总值是三地最高值,但是其平均每万人拥有的教学设备资产值却是三地最低的。河北省中职学校数量、毕业生数量、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数是三地最高,但其学校的教学设备缺乏,资源匮乏。

(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以2011年为例,京津冀对中职学校财政教育投入分别是43.04亿元、18.7亿元、54.29亿元;同年京津冀总人口为2 019万人、1 355万人、7 241万人;京津冀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经费投入是208.2万元、132.34万元、74.49万元。京津两地平均每万人拥有的经费投入分别是河北省的2.79倍、1.78倍。河北省虽然中职学校数量多、学生人数多,但其经费投入却不能与人数相匹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近况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2009年以来,河北省所拥有的中职学校数量不断减少,2009年有700多所,2013年减到636所;但每年毕业生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12年比2009年增长了10.4%,2013年有所下降;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数量呈波动趋势,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2.2%,但之后三年每年以1.5%、5.4%、14.9%的比例下降,从2009年的47 982人下降到2013年的44 21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在五年内不断增长,从2009年的160 364人增长到2013年的233 535人,但在2012年有所下降;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从2007年的18.7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66亿元,增长了15.4%,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07年的24.8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4.29亿元。虽然河北省中职学校数量、获取相应资格证书认识和专任教师数量在三地是最高的,其教学设备仪器资产总值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较高,但具体到每万人所拥有的值却是最低的。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京津冀协同发展完成了顶层设计,真正进入了实践阶段。京津冀功能定位也相对明确,重点是疏解北京部分第三产业、部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天津提出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先进的制造研发基地,并完善海空运等物流体系。河北省立足于自身功能定位也相应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发展短板为基本出发点,并提出在发展中要抓好六个关键点,并依靠创新利用好京津的优势,在服务京津的过程中实现河北的发展。所有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充足的人才,河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优势,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四、加快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京津冀之间的合作,合理规划

2014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的省际交流与合作;其中,省级交流与合作最重要的就是积极加强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河北省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为京津两地产业的转移和流动提供很好的人力支持。并且,三地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河北省可以依托京津两地先进的科技创新,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职学校也应据此定位,合理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为新兴产业培养优秀人才。例如,在产业方面,北汽集体黄烨政策和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北京现代汽车在沧州已经开始工作,沧州的中职学校就可以开设汽车相关专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师资共享。京、津两地市中职学校数量少、学生少,但其优秀师资较多。河北省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吸引这些优秀师资来河北任教。例如,建立大师工作室,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也可以与京津两地合作办学,定期邀请京津两地的优秀教师、专家来学校指导授课。

(二)加强体制创新,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教育部等六部门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并允许他们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河北省中职学校的现状是中职学生人数多、学校多,但其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和教育经费投入却很低,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河北省中职学校应该创新体制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来办中职学校或让其参与学校管理,进而给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校企合作应进一步加强,良好的合作机制不仅能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得到更新,还可以实现企业技术的创新,同时有助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邀请中职优秀教师入驻合作企业为企业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或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担任中职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学校给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企业为学校输送更多的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同时,河北省也要加强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以更好地吸收京津两地职业教育资源的外溢。

(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繁荣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特别是2009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实施以来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免学费的同时对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却不足,不能满足中职学校的需求。政府应加强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力度,不仅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增加,同时也应加强中职学校建设经费的投入。在加强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中职学校也应加强自身的建设。2009年以来河北省中职学校和专任教师的数量不断减少,且现有的教师资源状况堪忧:教师中学历层次低,以专科、本科为主,研究生毕业的教师很少。中职学校很多教师并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相差甚远,且教学观念落后,不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践能力差难以指导学生的实践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应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发展过程中整合中职教育资源,采用优胜劣汰的原则,对教学质量差的学校进行合并重组;集中力量发展一批自身建设好、教学质量高,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这样,河北省中职学校才能与京津两地学校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合作。

(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河北是农业大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城市的发展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而实现向城镇转移,提高其就业水平。农村职业教育也应向农民工提供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以增加其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及提高工资水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产业的转移,人才资源需求量大增。这些接受过农村职业教育的人员就可以顺应发展趋势,抓住就业机会,通过帮助他们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可以进一步实现反哺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河北省应该适应发展趋势,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与京津两地合作的基点,建立合作开放的职业教育模式,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雪娇.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5(9):34.

[2]王伟哲,闫志利.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112-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3.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中职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