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创新人才与当今小学教育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师范类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文章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状研究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研究
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汉文系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此次研究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目前就业渠道来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小学教育,最终学院要培养出一批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不是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同时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
“综合培养、发展专长”一直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座谈和去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调研,汉文系的领导和教师一致认为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势在必行。希望此应用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扎实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根本,还是要落实在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在新时期,结合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的特点,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扎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
对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的学生而言必须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专业基础课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学法等课程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比较广博的社会人文、历史、自然和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面对今后的小学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课文时,不至于视野狭隘,影响对文本的解读。另外也要具备社会交际方面的知识,能更好的与人交往,为今后更好地与小学生相处,为小学生授课以及与单位的同事和领导相处打下基础。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支撑,进行应用型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革新教学程序,提高实践力
小学教育本科(语文)专业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和教师口语运用技能等等,这些技能的培养都应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有所体现。教学程序就是在教学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的问题,以往课堂的教学程序一般都是教师先讲课,讲完后再留习题练习,有时甚至一堂课都是教师在讲授,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程序的创新就要充分体现应用性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改变以往的做法,不让学生被动地去听课,要让他们时刻参与进来。应用性教学程序的设计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在一堂课的开始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当老师把一个问题讲授完毕时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更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是合理正确的看法都可以,不设置唯一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如此循环下去,保证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在动。再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像《教师口语》课程,在教师示范后可以让学生马上模仿练习,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要边讲边让学生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学程序的创新尤其体现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体现应用性,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先概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然后举例分析,也就是进行案例教学再提出要求,设计任务,让学生分析或是完成任务,也就是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最后教师提出学生分析、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整个教学的设计注重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应用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教的方法是就具体某一方面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既包括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也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教法。比如对教材的处理方法要得当,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合并。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必然为学生的实训留不出足够的时间,学生只听而不练,培养不出实践能力;目前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教师要学会讨论法和启发法,更要在一堂课中将几种教法综合运用,教师要适当运用练习法,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让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形成某种技能或学习习惯的教学技巧,比如教学法课程当中的教学导入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选定小学教材中的几篇课文,然后反复练习各种导入方法,直至完全对导入方法熟能生巧。
三、培养创新人才的应用性教学的践行和效果
通过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研和去北京及呼和浩特几所小学听课的实践,课题组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越来越体现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标准,对孩子们的启发,关注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在大学里把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当前教育理念的准小学教师,才能为今后的小学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经过研究和探讨,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践行,并初步取得成效。
1、推行导师制,进行技能指导
学校出台政策鼓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语文)实行导师制,一位导师负责指导4至5名学生,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指导他们学会应用知识解决一些教学方面难题,比如写教案时重点难点如何把握,导入语与授课内容的时间分配比例等等问题。另外重视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修改不合适的部分,直至最终完成写作,部分学生的论文还被评为学院优秀论文,导师推荐相关期刊发表,培养了学生早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2、增加实训比重,实践应用性教学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汉文系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将社会调查、教育见习、学年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小学语文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专项实践和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等各类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累计学时占总学时的33.70%,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0.63%。教师在课堂上强化实践教学,更能体现应用性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尽量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讲、练各项能力,学生各项基本功得以加强,在课件制作暨加讲课教学大赛和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得奖项。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BKZLGC1413
【参考文獻】
[1] 庄惠龙, 杨淑林. 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集美大学学报, 2013,10.
[2] 庄华杰, 周金其. 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 2014,11.
[3] 杨先平.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4.
【作者简介】
李晓雯(1980—),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