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07-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忽略或关注不够问题。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培养小学生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1.1 创设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掌握知识和获取技巧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而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为提高学生的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创造适合思考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发生了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如能创设学生感到好奇的悬念,学生探究欲便能油然而生。
1.2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
数学教师鼓励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我们要时时处处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积极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尽量创设开放性的探索情境,增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相关几何图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会在孩子的双眼中、手指间、嘴中流露出来。
1.3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的发现意识
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值得我们回味的精辟的见解:“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中发现问题,并抽象为数学问题。如:让学生调查家庭用水量、用电量、生活收支情况,用数学的眼睛发现、抽象出数学问题,提高问题意识。
1.4 培养小学生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将解法和策略概括到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数学问题解决的最优化,实现数学创造;同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意志力。学生面对问题畏难情绪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更高涨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好的改善。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引导让他们以一种逻辑的、有序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我们初步总结了问题解决一般经历以下四个步骤:(1)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2)选择策略。学生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策略。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解决问题的策略。(3)实践优化策略。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实践,比较,优化。有时,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几种策略并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操作,这时应尝试放弃或改进,最终得到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顺利解决问题。(4)反思做法。一旦解决问题了,就应该让学生接下来,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在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评价伙伴们学得怎么样;最后自己有哪些收获……这一步能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扬长避短。
3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将表达解决问题过程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训练学生能有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有据,能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如说完整话,讲述解题过程,讲解算理,使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训练学生完整、清晰的表达解决问题过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更有条理,更有序,形成较强的逻辑性。按照“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注意层次性和差异性。
4 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训练
新课程下,“解决问题”单元的教学不再是以例教题、分类教学的方式,而是与各领域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时空,变“教解法”为“策略指导”,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多策并举地解决问题。
5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不会合作将无法很好的生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创设一些适合小组学习的主题,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立体交流、多方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基础上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一个数乘分数"这一内容时,在学生理解了意义之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四组算式,请学生任意选择计算,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各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题,可以打破教材规定的算法,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群体交流中学生补充一些算法,同时也能探索出了很多的计算方法。
总之,“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这就对教师如何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数学思想和应用技能的习得。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策略教学的意义,真正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给学生插上策略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