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球
摘要:大家知道,语文属百科之首,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关键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目的。让他们展开理想和翅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传承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瑰宝,为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崛起,在文化知识的太空中展示才艺,高傲飞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学习;兴趣
一、培养学生课堂发言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跃度基本上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生机勃勃,学生乐于参加,教学效果就会相对较好;而如果课堂死气沉沉,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也就不好了。一般而言,课堂发言兴趣的浓厚与否,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演员,更不是主演,而应该是集编剧、策划、导演、发行于一体。所以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的课堂引导。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要实行量化制度,激发他们课堂积极发言的兴趣。在授课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先打出腹稿,再踊跃发言,让他们能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对于后进生,如果他们说错了,也不要紧,更不要进行讥笑或者贬低,而是要更多的看出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对于他们进行表扬,培养他们敢于发言,勇于发言的胆识和信心。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对于每节课的发言人数、次数以及正确率都要记录在案,以便日后评比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褒扬先进,激发后进,并把发言情况列入期中、期末考试的评比项目中。当然,要想使学生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发扬继续保持下去,单靠量化考核制度力度还不够,还需要教师能够定期评选出发言标兵、模范小组,并直接与评优挂钩,只有这样坚持不懈的继续下去,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既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学生个人思想的一个基本反映,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从早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以便为学生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学习兴趣,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热心鼓励。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本职,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一些中外名家的名篇佳作,认识他们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学习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于文学的热爱。引导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正确的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够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对于生活的态度。写作的过程归根结底是一项学生内心思想表达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境界,让他们能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提升写作的高度。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作文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案例来引导他们的作文知识学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鲁迅先生的案例: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从小便树立雄心壮志,要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在日本留学期间,偶然通过一部电影看到了外国人的凶恶残暴、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激发了他心中强烈的怒火,他认识到“医病”无法救国,只有“医心”才能够唤醒人们的良知,于是他便弃医从文,放弃将要成名的医术与国外的丰厚待遇,回到祖国,他不顾反动政府的特务追捕与暗杀,为进步青年书写了一篇篇斗志昂扬的进步文章,启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将手中的笔作为武器标枪,一根根的刺向反动势力,他奔走疾呼,唤起中华民族的劳苦大众觉醒起来、团结起来、武装起来,将反动势力打倒,体现出了他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雄心大志。
三、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
我国古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古诗词格律严谨、富有音律,同时用词精简,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做好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会背诵,对于其中的内容、境界却“不求甚解”,造成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片面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运用艺术手法,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进入诗情意境,感受古诗词内容的丰富多彩,体会古人的写作技巧。比如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这是一首触景思乡之作,一个常见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却立现风韵,寻常的话语配以特殊韵律、遣词造句,使这首诗显得格外动人,千百年来一直倍受关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窗前洒满了洁白的月光,就如同下了一层霜,这虽是普通的景色,但它又是羁旅之人的思乡景色,客居异地、夜不成眠,诗人无时不刻不在怀念自己的故乡。“月是故乡明”,此时的月色更凸显出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而冰冷的霜色又给诗人的思乡之情加上了一层冷色调,诗人无心赏月,有的只是异地独居的孤凄冷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象的表明了诗人的肢体活动与心理活动,让人能够感受到仿佛看到了诗人的俯仰低回,简单的“抬头”、“低头”之间,却是诗人强烈的内心波动:由景入情,完美的表达了诗人远离亲人的动人场景……教师通过情境的讲述,将学生的情思带入一千多年前的月明星稀的夜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