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一个”的可能性

2016-05-14 04:12
商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韩寒文艺用户

现在韩寒再回过头去看当初这种极简模式,他谈论的不是信息大爆炸、浓缩或生活碎片化,而是现实的团队能力制约,“很多当时看似的成功,事后想起来其实都是误打误撞”。

你是因为喜欢韩寒,所以才喜欢“ONE一个”这款产品吗?

面对这个问题,一位用户的答案是“是啊”。那是一个尚未毕业的高校学生,最初她是韩寒的读者,在微博上看到韩寒介绍ONE,下载后就一直使用至今。

这是预期中的。ONE的用户,尤其持续使用的忠实用户,应该有很多都是韩寒的粉丝。再加上ONE上线之后一直没有太多突破和变化。并且从公开信息来看,韩寒现在的工作重心似乎更多放在做电影和晒女儿上。

自然而然,大家会觉得ONE只是韩寒“做着开心”的一个东西,并没有承载着他什么野心。

“那不很好吗。首先我做着也开心,大家也开心。”韩寒笑了笑,“第二呢,商业竞争是很残酷的。那我们一直保持着这种无害的小清新形象,不知不觉慢慢就走到了现在。否则的话,你也很容易四处树敌。”

改版:从文艺阅读到文艺生活

2012年10月8日,在ONE上线的发刊词《碎片》中,韩寒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新闻越来越杂,话题越来越爆,什么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于是就有了你所看见的‘一个。每天都只有一张照片,一篇文字,一个问题和他的答案。”

从上线开始,直到3.0新版发布,ONE都一直保持这种极简风格,从数据看来效果不错,据ONE官方公布的数据,他们已经积累了3000万用户,日活近百万。

现在韩寒再回过头去看当初这种极简模式,他谈论的不是信息大爆炸、浓缩或生活碎片化,而是现实的团队能力制约,“很多当时看似的成功,事后想起来其实都是误打误撞,”从《独唱团》继承过来的传统编辑部做app不能太复杂,技术也支撑不了,所以采用了极简模式。

韩寒说ONE在3.0的改版是“基于时代的变化”,要延续每天一文、一图、一问答的模式,微信公众号就能满足,根本不需要一个app。ONE本身也需要更复杂的内容呈现形式,现在已经签下近20个年轻作家,之后可能要达到近100个,这些作家需要自己的页面和平台来展示,如果延续之前文章只保留7天的“阅后即焚”模式,签这些作家就太浪费了,而且除了签约作家,其他新人的稿子也需要地方来展现。

韩寒提到这次改版的整体逻辑:“我们原来是一个基于阅读的APP,宗旨是陪伴文艺生活。但我们发现,原来的这种方式一开始虽然很受欢迎,但是慢慢也会遇到一些瓶颈。”

所谓的瓶颈在于,靠原先那么单薄的内容维持用户黏性太过吃力。这次改版后,ONE要把他们所覆盖的用户需求从“文艺阅读”扩展到“文艺生活”。新增的音乐版块每天会推送一首歌曲,其中部分是原创音乐的首发——ONE的COO李靓雯提到他们手上已经有了近百首“优质原创歌曲”等着在平台上发布。这些歌曲会伴以文字介绍、故事一起出现,把这首歌或者这个音乐人的故事介绍得更透彻一些。对于音乐人来说,这里虽然不是一个专注的音乐平台,但每天只推一首歌的聚焦再加上百万文艺青年用户的基础,能获得的关注度不会太低。

电影是ONE覆盖的另一块“文艺生活”。但不同于音乐和文字板块是作为内容消费而存在的,电影板块主要是工具属性,以电影评分和影评功能为主,也承载一点点的社交属性,最终是为了用户黏性。ONE组织了一个线下的评审团,每部上线产品的电影ONE会组织评审团先观影、打分、写影评。最终产品内体现的总分上,评审团打分和UGC打分会有一个权重比例。

评分体系是。NE电影模块的有意思的地方。用户在这里是可以给一部电影打负分的,但是并不能肆意妄为。产品内现在有一套积分成长体系,当用户通过阅读文章等长时间使用的结果后会累积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产品内换书等周边,也可以换取一次负评的机会。

大费周章地设计这些机制,是因为韩寒想把ONE的电影板块做成一个真正独立第三方的电影板块。他提到ONE的电影板块,不会和任何电影公司做任何合作。

“我们看到的市面上所有带电影评分的产品,它和很多电影是有关系的,要么是营销方、联合营销或者联合出品,有的甚至投资了某部电影。这些app有的可能卖票多,有的评分比较有影响力,片方愿意跟他们合作。你说我是一个卖票的app,我现在是你的出品人,我还投资了你的电影500万元,又给你电影票补什么的……你的评分在我这儿能公正吗?”

刚刚露出一丝锐气,韩寒就补充说他其实能理解。“不是说这类电影app不好。我能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而且他们也不会把某些烂片吹捧得很好,也在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但肯定多多少少会受到商业模式的限制。我们不会,因为我们不接受任何电影的合作。任何片方都不可能,我们连Banner上的电影广告都没有。”

今年1月份,ONE获得华创资本6000万元A轮注资。华创负责这次注资的吴海燕认为ONE的一大优势是动身早,在2012年,即便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也不是很重视移动端,优质的文艺类app不多。

如今3年已过,各类瞄准文艺青年的app和公众号越来越多,ONE的此番改版,应该也是为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环境。

“我希望一开始就发生利润”

韩寒一点都不避讳谈论商业和赚钱,“我希望一开始就发生利润,我不喜欢那种永远靠着A轮、B轮、C轮烧下去,然后大家边烧边想以后该怎么赚钱的模式”。

收入首先来自广告,文艺类app加广告容易破坏体验,ONE的办法则是第一天就加广告,把用户预期降到最低。“习惯了没广告,突然加了广告,用户心里就不舒服了,所以第一天就让他们适应”,韩寒笑着说。但ONE同时也对广告品牌、设计、文案有自己的要求。

另一块收入来自出版,据韩寒介绍,现在90后年轻作者很大一部分来自ONE这一平台,ONE在去年出了4本精选书,每本都卖三四十万册,张皓宸的《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和蔡崇达的《皮囊》销量过百万册,其他的作者书销量都在6位数,十几万到二三十万,最差的纯文学类也有八九万,“我们在出版上的码洋应该可以超过中型出版社”。COO李靓雯说ONE在出版上的规模大概在一年400万册。

李靓雯还透露ONE在2014年的利润就超过了8位数,当时的团队才十几人,而现在团队总共约50人。

韩寒称之所以现在才引入A轮,原因就是利润一直不错,但现在ONE需要更多的资金储备去签更多的作家和内容,“打个比方,南派三叔或刘慈欣手里有个东西,那我要花一两千万去签,我不能说,你等等,等我广告款结回来我再签你”。积累优质版权还将带来IP运营收入,李靓雯称某作者4个短篇的影视改编权在2015年卖到了200万。

因为有足够的收入,ONE可以在电影方面更激进,韩寒说,“我们只有一点是和其他电影app不同的,只有一点,我们不接受任何电影的合作,比如联合营销、联合出品”。

未来,ONE每日推送的首页图也都可以购买,这个主意则来自韩寒。

ONE的筛选机制

吴海燕认为ONE的一大特点就是编辑筛选机制。但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知乎社区里很早就有人问“韩寒《一个》里面的文章写得怎么样?”答案里不乏批评之声。

韩寒说ONE曾一度试图去引导受众口味,但这种方式很快就会产生一个小圈子,编辑很快就会产生自己的“编辑趣味”,可能在头一两个星期能产生很优秀的文章,但小圈子很陕就形成了,而且没有办法打破,因为没有办法去界定一个文学的好或坏,无法用数据量化,“后来变成像以前的杂志一样,一个繁荣的编辑部,反过来就去绑架,我怎么形容呢,就说这就是我们决定的用户口味,你也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走得远,你没有办法确定它真正的质量如何。”

可以说ONE的编辑们是在自身品味与受众需求之间找平衡,而且这种筛选本身也在变化。

曾经有段时间编辑奖金由文章点赞数决定,而爱情和鸡汤类文章容易获赞,所以那段时间ONE上的文章偏青春、爱情和鸡汤,现在对编辑的考核则更复杂,要综合考虑点赞数、评论数、收藏数、分享数这4个数据,而且文学这个东西仅仅看数据是不行的。ONE内部也会对受众方向有思辨和探讨,是往前走,还是往后退,是拥抱更多的年轻人,还是往25岁甚至30岁的路上走。目前ONE的用户年龄在18岁到25岁,男女比例几乎是1:1。

韩寒希望ONE能呈现更多的可能性,让不同的读者各取所需。ONE改版后的阅读页面能展示更多的文章内容,能查看全部历史文章,还增加了搜索功能,可以说都是为了尽量满足各种不同的用户、提升用户黏性。

CEO、产品经理、老板

2012年曾有媒体报道过ONE团队早期的“梦幻时光”,在《独唱团》停刊后,编辑部对前途的想法甚至包括组乐队,乐器买了,还请了老师,排练地点就在办公室的地下室。在记述ONE团队发展历程的一篇特写里,韩寒对ONE的管理曾一度很闲散。

现在的韩寒可能不太一样,“一段时间很少见到我,因为我在拍电影,”他说。

员工说:“他是我们公司的CEO,他现在花在这个产品上的时间,我觉得是大部分CEO的平均值,我觉得他比以前重视多了,以前他可能只花五分之一的时间来管理公司,现在至少花五分之三。除了定下小记和电影评分表等功能大方向,甚至还会定下‘小记这个名称。”

李靓雯称韩寒是ONE最大的产品经理,负责对接采访的kimo和暖煦则称韩寒为“老板”。

“老板”韩寒说自己和团队沟通的时候可能一票顶个三票、四票,但也有很多被大家说服和否决的时候,比如韩寒曾希望电影版块里包含电影的票房、排片等实时数据,但等团队开始准备改版,已经有一些app做得很好,便被说服暂时放弃这一部分。

文艺、科技、商业

韩寒说,“我以前觉得,改变这个世界,靠文艺、文学、艺术,但这些其实是相对深层的影响,对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影响比较久远,但又很容易受到其他东西钳制。现在我认为,改变这个社会,让它向上的很好的两点就是科技和商业,科技一定会让信息的传播更自由,让每个人的开化更容易;在一个大家都看重商业、商业规则非常行得通的社会,基本上不会产生太邪恶、太倒退的社会现象,因为商业本生就有很多契约精神在里面。”

“后来我其实发现,不存在一个人要去引导或影响另一个人,我也是在不停地被其他人影响,我所说的、所想的,未必是绝对正确的,像我现在的观点,可能和2010年、2011年时的观点不同。”

(本刊编辑综合整理)

猜你喜欢
韩寒文艺用户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韩寒 笑一笑,已苍老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文艺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The Fall of Han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