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质效双增”是“中国制造”的未来

2016-05-14 04:12孙婧
商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信彩电制造业

孙婧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做好制造是考验一个企业坚守核心竞争力的定力。政府能给予这些实现制造溢价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中国制造业需要空间参与全球的竞争。

今年两会,

“中国制造2025”依然是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做好制造是考验一个企业坚守核心竞争力的定力。他呼吁政府能给予这些实现制造溢价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与各地都在出台的互联网等企业的优惠政策相比,中国制造业需要空间参与全球的竞争。

彩电的核心是什么?

“供给侧的核心是用户需求,基础是技术创新,结果是产业优化。”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如是说。

周厚健认为,彩电市场内需不足已经有几年时间。而唯有认真揣摩用户需求、依赖技术创新、突出差异竞争、改善产品结构,创造新的市场。才是彩电业的出路。这个思路恰恰就是“供给侧”改革思维。

海信电视十几年来领跑市场,也是中国彩电业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最好的企业。周厚健将其归结为“供给侧”。作为一个老彩电人,58岁的周厚健迄今仍奋斗在产品开发第一线,亲力亲为地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对海信彩电产业的感悟,周厚健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必须掌握自我定义彩电差异化技术的能力。这是海信在芯片上下功夫的原因。自主技术画质芯片的能力和大规模应用,海信是中国企业的第一,更是“唯一”。到现在,海信在彩电方面拿到的专利已经有2047个。

力推差异化产品,突出差异化竞争。从2014年开始,海信就依靠自主动态背光技术,主推ULED。事实也证明ULED是目前市场上画质做到极致的产品。

面向未来,为领先的消费者找到更新换代的技术和产品。海信率先推出了激光影院电视,将其作为LED电视的迭代产品。海信从2007年开始布局激光显示技术,目前已经取得140多项专利技术突破,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100%自主研发设计,可掌控70%的整机产品成本。周厚健认为这是海信全球领先的机会,也是中国的机会。

谈及彩电业的核心是否在“屏幕”,周厚健的观点是:海信的考量是是否“稀缺”。屏厂现在很多,供大于求。这就不是核心资源。而芯片和优化屏的显示技术才是核心。海信的下一代激光电视干脆不需要屏。

“供给侧”思路让海信“厚积薄发”,周厚健给海信电视的定位是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视频设备与技术供应商,这也是明天中国彩电业的方向和未来。

“供给侧”将海信历练成科技企业

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周厚健对此深有体会。据悉,过去的一年海信B2B板块也就是科技业务板块占到了整体销售收入的23%,利润却贡献了38%,以不到1/4的销售收入实现了近四成的利润,海信十几年来持续转型形成的产业格局令同行羡慕不已,B2B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海信在产业势能上充满活力。周厚健表示,以技术驱动为核心,海信正加快产业升级,并且已完全变身为一家科技企业。

周厚健表示,海信城市交通连续七年国内市场第一,宽带接入网光模块连续五年全球市场第一,商业POS中国第一,“这都是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创新为路径,完全依靠自主技术迅速成长的产业。”周厚健表示,这些成长中的“隐形冠军”实则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尤其是中国在交通、医疗等领域,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习近平主席也亲自推动“精准医疗”在中国的落地。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海信而言正是最好的时代。

“依靠科技创新打破进口依赖,是破题‘供给侧的关键。”周厚健举例说,十几年前海信的智能交通产品甚至进不了政府采购清单,但2012到2015年,国内亿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项目海信的中标额占比42%,并直接把相关产品的价格拉下2/3。

海信经常讲“结构调整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就是一条命”。在传统家电利润越来越少的今天,利用技术、人才的优势实现向低风险、高毛利的新兴科技市场的战略布局,培养更多百亿科技产业,是海信产业升级的需求,也是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制造强则中国强

有人做过统计,每投入一块钱在制造业,就可在其他产业创造1.48倍产值,拉动作用是最高的;而基于国情,一个近14亿人口的国家,“就业”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底线。虽然媒体和社会对中国是否是“制造大国”的分工和角色都有“争议”,但周厚健始终强调,中国必须立足于制造大国,再向制造强国转变。

近年来,部分国内制造业产能外迁周边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制造成本的大幅度且持续上升,其中,人工成本的增加是主因。如果制造业没有了成本优势,就没有“赢利能力”,失去了赢利能力企业就无法进行可持续竞争。因此,生产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了效率优势,就失去了竞争的基础。因此,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先从生产效率的提升开始,并不断推进质量水平,实现又好又快的提升。

据了解,截止到2015年年底,海信集团制造系统在人数减少7000人的基础上,人均效率每年提升都超过30%,三年累计提升120%,实现效率翻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对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品、产品的一致性水平不断提升,海信成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随着多个世界标准的五星级工厂建成,制造的精细化、技术的提升、质量的一致性、工序的合理设置等对产品质量水平带来质的飞跃和质效双升的突破,三年来,在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增长近70%的情況下,制造水平提高带来的效益就超过14亿元,这是在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形势下海信仍能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去年海信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之后,今年接管仅仅两个月,即以原来60%的人员完成了单月产量增长一倍的效果。

“这就是海信的制造溢价。”周厚健说,“中国制造2025纲要里重点发展的十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信已经是全球彩电的第三位,我不担心海信的技术和市场,但仍担心成本竞争力。所以,持续提高成本竞争能力,是海信国际化程度的一个考验。更重要的,在保持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同时,要把工夫下在做“强”上,也就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人力资源的提升。”

“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再生法案》、德国的工业4.0战略,还是‘中国制造2025,这些战略的背后意图是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体现了各国对自身发展和安全的选择。”周厚健相信只要中国企业用心做也一定会出现众多世界级制造巨头。

猜你喜欢
海信彩电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更多满足“家庭社交”的欢乐 海信80L9F
让声音扑“面”而来 海信88L5V
寻找DTS三维音效电视之旅 海信65U7F篇
海信(Hisense)75L9S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微型彩电
中国彩电技术创新联盟启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