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冬梅 张昕
摘 要:受学业至上价值取向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方式一向过于注重认知领域而忽视情意领域和行为习惯的评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档案袋评价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逐渐受到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适当应用档案袋评价能有效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应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 学生 思想政治课程
档案袋评价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学校情境。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受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assessment reforms movement)的影响和适应ESL 课堂评价技术需要,逐渐兴起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档案袋评价的正式引入是在21世纪初课程改革之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1]。目前,我国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大多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生物这几门课程领域中应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中少有涉及。然而中学政治作为显性德育课程,承担着主流价值教育的使命,单一的纸笔测试已经不能满足评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关注学生情意领域和行为习惯的评价手段。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真实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迎合了这个需求。这种新兴评价方式运用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是否可行?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聚焦档案袋评价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档案袋评价提出建议和参考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档案袋评价及其发展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在国内也有“成长记录袋评价”“作品集评价”“学习档案评价”等多种译名,本文采用档案袋评价这一译名。关于档案袋的定义,目前有十多种,比较权威的是阿特和施潘德尔的观点:“学生记录袋就是学生作业和表现的专业收容库,它反映了学生的努力、进步或学业成绩的经历”,“要增强其交流潜力和对教学的益处,我们要做到:让学生参与选择具体内容、使用的教材资料和制定好判断学生作业和表现质量的评价准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定期进行反思”[2]。可见,档案袋评价强调过程和反思,不仅让学生有了评定自己学习质量的机会,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档案袋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信心和联系生活的能力。档案袋里的作品和记录在经过系统地整合和分析后,应能反映学生在学习哲学、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认知和思辨过程;反映学生在达到特定目标(如了解我国宏观经济如何运作并尝试参与一些经济活动)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的过程;反映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而逐渐形成独特观点、思维方式和政治素养的过程。
在我国,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具体学科是在课程改革之后,语文和英语两个科目的应用频率较大,在政治课中应用较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2005年至今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由于“portfolio”在国内有多个译名,笔者采用“档案袋”“成长记录袋”“作品集”“电子档案”等检索词与“中学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搭配,并在“关键字”项和“主题”项依次输入进行搜索。
其中,谈及档案袋评价的理论综述、应用方法和个案分析居多,少有人进行评价方案的设计,特别是评价标准的设计。另外,国内涉及思想政治档案袋评价的书籍也鲜见,主要有邝丽湛主编的《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王向阳的《育人为本德为首: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研究》和单志艳的《如何进行教育评价》,基本都是从理论层面进行介绍,操作层面少有谈及。可以推论,国内对档案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探索仍留有较大的空白。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式,秉承尊重学生差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有来自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其他学习理论的支撑,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档案袋评价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层面做进一步的探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档案袋评价在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1.档案袋评价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认为档案袋评价法并不能提高学生成绩,只是一种收集学生作业和成绩以供教师评价的手段。因此,有教师把档案袋误解为“作业袋”“成绩袋”,里面只放一些学生的佳作、奖状或单元测试卷、教师评语等与笔试相关的资料;有的教师则滥用档案袋,所有有关思想政治课的资料都放入档案袋,不仅没有分类而且缺少分析;还有教师为减轻负担,命令学生统一档案袋的内容和形式,搞形式主义。以上几种情况都将档案袋评价和教学相分离,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削弱了档案袋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发展的功能。
2.档案袋评价耗时耗力
档案袋评价的实施对师生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时间方面:教师要花时间设计、分析和评价,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反复修改作品。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一套系统整合档案袋内容的方法,学生缺乏组织档案袋的热情以及家长更关注“硬心肠”的评价标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自然难以积极投入到档案袋评价中。此外,档案袋评价要想得到比较客观公正的分数,也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美国匹兹堡公共学区对评价区内6~12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1250个档案袋进行评分,共花费了815个工作小时,花了25名中学教师大致一周的时间[3]。
3.档案袋评价缺乏科学标准
传统的笔试测试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其优势在于笔试的纯量化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客观中立。而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如何才能保证对每个学生评价的中肯性,而不会落入形式主义?科学的评价量表是唯一的答案。在制作评价量表时可能会遇到许多困惑,比如对政治关心度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评定?是用纯量化还是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来衡量?是设立具体目标进行标准的设计还是基于政治素养形成的一个合理预期行为进行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档案袋评价应用受阻的主要原因
1.“学业至上”价值取向的影响
“评价”,顾名思义即评定价值,亦即作出价值判断,学生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由价值取向决定的,因此从学生评价标准的生成逻辑上看,学业评价和学校利益的内在关系扭曲了高考的本意,形成“学业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学业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颠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缺少对学生内隐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形成情况的考查,失去满足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的本真价值,最后仅剩下“学以致考”的工具价值[4]。要推广档案袋评价方式,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除了树立新型教学观、学生观外,还要学习与新课程评价有关的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并且应怀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实践。
2.对档案袋评价方法缺乏科学的认识
多年来档案袋评价“走过场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对档案袋评价法“蜻蜓点水”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生不了解档案袋评价的特点和理念。思想政治档案袋强调的是对学生自主、自立、自强能力和态度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形成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熟悉程度的资料不应成为档案袋的主角。第二,师生不熟悉档案袋评价的步骤。其中首要的是确定档案袋的目的,许多教师脱离目标致使学生盲目收集自己的作品,档案袋里的内容杂乱无章。第三,教师较少接触关于教育测量、教育评价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教师掌握档案袋内容整合、条目设计和评价标准设计的方法,提高档案袋实施的效度、信度和效率。
3.学生对档案袋评价的参与程度低
学生参与是档案袋评价的重要特征[5]。档案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判断自己的表现的机会,学生是评价活动中的参与者、决策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学生自身的投入,档案袋评价也将失去意义。学生参与档案袋评价的积极性主要影响三个方面:第一,提高档案袋评价的效率,学生的积极参与能迅速确定档案袋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和完成评分过程。第二,保证档案袋内容的多样性,学生根据自身智能结构选择的作品,体现了个体差异性,有助于档案袋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第三,增强学生学业成就感和自身发展能力,学生在积极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认知和元认知意识、被内化的控制力和学习自主性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四、实施高中思想政治档案袋评价的具体建议
1.档案袋评价开发组
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一开始,应该建立高中政治档案袋评价开发组。开发组由关注新型评价观的个体组成,包括所有政治科组教师和班主任,有条件可以引进教育评价专家或顾问。档案袋开发组的建立为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它可以统筹和保证评价的进行并在确定目的模式、决定评价的频率和建立证明信息精确性的程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现有争议时,档案袋开发组可以通过开展彻底的辩论来解决,或者对教师评估的准确性定期进行检查。当然,在决策档案袋具体事宜中也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2.档案袋目的与类型
泰勒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6]可见,脱离目标的评价是盲目、无效的评价。因此,政治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如关注社会现实、提高政治素养,再根据课程要求决定档案袋的内容形式。根据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用于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成长型、用于展示学生最佳表现的展示型和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评估型[7]。下面将举例说明思想政治档案袋的类型。
表2、表3[8]属于成长型档案袋,这类档案袋还可以在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社会实践活动等评价中体现,具体依据教学目标来设计。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成长型档案袋,要求学生检查他们在一定领域中取得进步的成果,并且定期对档案袋内容进行分析,以便得到教学反馈和指导学生。展示型档案袋一般用于终结性评价,见表4[9](下页)。
评估型档案袋通常用于终结性评价,其内容包括各模块的结业考卷、毕业考卷等,可以作为学生升级、留级的重要依据。
3.档案袋信息的整合
为避免思想政治档案袋评价过于繁琐和费时,必须设计出系统整合资料的方法。有学者已经开发出这样的方法(见表5[10]),可以借鉴到思想政治档案袋评价中。
首先,置于分析表第四行第一列是与教育目的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将档案袋中所有文件进行编码;再次,当在档案袋中找到反映学生与这一目标相应的证据时,将记录于“展示学生关于教学目标进步的例子”目下,其范例所在档案袋中的编码会被记录在“对照参考”目下。该分析表将作为审核学生成就的重要资料。
4.科学的评分准则
“如果学生选择在成长记录袋中的目的是产生并保持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记录者要意识到,只有学生对自己表现的性质有很深的了解,而且能对这些性质的有效评价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目的才能实现。”[11]可见,如果没有可行的评分标准,档案袋评价将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可行的制定评分准则的步骤是这样的:教师先把学生作业分成不同的水平组,和学生一起分析分组的依据;然后把分组依据总结为表现的要素,并给每个要素下一个客观定义;之后确定分数级别,一般有5点量表和10点量表,并为代表性评分点提供学生作品样例;最后总结各代表性评分点的具体样例表现,作为评分准则。制定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需要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分析学生作品时才能总结出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评价准则的实用性,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及时改进。
尽管实施档案袋评价之初会有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遵循相应的原则行事,就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这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先从小范围班级开始实施档案袋评价,然后再拓展至年级或学校。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档案袋评价的方式才刚刚起步,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切入的角度。档案袋评价的完善和发展不仅需要时间去见证,也需要评价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0212/t20021227_166074.html.
[2] Arter,J.,&Spandel,V.(1992).Using portfolio of student work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Education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11(1),36.
[3] 赵德成.成长记录袋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4] 苏启敏.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徐芬,赵德成.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邝丽湛,何亮.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8] 李玉芳.多彩的学生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9] 人民教育出版社.走进档案袋评价——追求完美、力求发展 [EB/OL].http://www.pep.com.cn.
[10] 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1] Arter,J.,&McTighe,J.课程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标准提高学生成绩[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