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解放区广泛上演的歌剧《白毛女》为研究对象,抛却政治化研究模式,从文学创作与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探讨;歌剧白毛女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前言
二十世纪的歌剧《白毛女》堪称一部文学经典,它创造了文学艺术传播的神话,是我国现代歌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自从歌剧《白毛女》诞生以来,稳居媒体报道榜首,延安时期对民间传说“白毛仙姑”进行了有目的的创作,达到了预期的创作目的。
一、歌剧《白毛女》前史
“毛女”经常出现在在我国数目繁多的野史中,最早当属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的记载。毛女传说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毛女在传说中大都隐居山林、身世奇特,有些还有穿越时空等特异功能。这些传说也蕴含着人们对女性这种性别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悲惨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惋惜。在不同的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毛女内容也有着差别。到了我国唐代,文学作品中毛女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毛女已经不像汉代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那样隐居山林了,而是被逼迫回归尘世。到了清朝,毛女的文学形象多是在由人成仙,由仙归凡之间互换,清朝文人对这些现象加以自己的评判,在有些作品中通过毛女的命运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愤世嫉俗的心情。至于现代歌剧《白毛女》的题材来源,据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传于我国河北省西部,并且有人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当前我们所看到的各种版本都是文人们事后的回忆记录,各个版本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但大致脉络和故事情节是一样的。
二、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传播
(一)歌剧《白毛女》的创作。
大约在1944年4月的一天,西北战地服务团奉上级命令调回延安,“鲁艺”学院院长周扬见到西北战地歌舞团编剧邵子男,无意中得知他在编一个戏曲剧本,当周扬了解了邵子男所编剧本的大致内容之后鼓励他改变成歌剧,随后,工作人员对邵子男编的《白毛女》手稿交给了周扬,由于笔者手中资料的不完整,所以笔者不知道邵子男对原始版本的《白毛女》情节做了怎样的艺术加工。流传到延安的《白毛女》版本很多,由于人们口口相传的差异,各个版本之间有少许的情节偏差是可以理解的。《白毛女》这个故事的源头为各种各样的故事叙述提供了可能,不同的作家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度挖掘《白毛女》的故事素材。比如有些作家可能根据《白毛女》的原始素材发挥想象,写成一部神怪小说。如果让作家赵树理来写,赵树理可能会根据素材中的爱情线索写成另外一部《小二黑结婚》,或者写成一部“爱情加革命”的故事。
1944年9月,邵子男执笔的歌剧《白毛女》完成,周扬看过歌剧彩排后表示,歌剧《白毛女》没有走出传统的故事窠臼,没有写出劳动人民面对黑暗势力勇于抗争的一面。应当着重描写喜儿所遭受的苦难,面对苦难喜儿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苦尽甘来后喜儿的状况。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应当同当时中国共产党采用的文艺政策、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后来邵子男宣布退出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周扬凭借着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感觉到《白毛女》歌剧创作应当坚持下去,所以他就指定张庚成立了新的创作剧组,对歌剧《白毛女》进行创作。张庚凭借着他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洞察力将白毛女的政治主题成功的定性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发掘出了巨大的政治意义,经过张庚之手的歌剧《白毛女》既满足了当时社会环境条件下的人民价值方面的追求,也满足了当时延安的文艺政策方面的规定。
(二)歌剧《白毛女》的传播。
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歌剧《白毛女》首演为党的“七大”献礼,在歌剧结束之后,台下中共领导人交口称赞,掌声久久不绝。许多领导人走向后台同参演《白毛女》的工作人员以及剧组一一握手表示祝贺。第二天,中央办公厅就向剧组传达了三点意见,大意是说歌剧《白毛女》是一部非常符合时代特点的好戏,给予表扬,《白毛女》艺术上是成功的,具有民族风格,黄世仁罪大恶极应当枪毙。在当时,中央办公厅仅仅针对一部歌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文做出具体的评价和指示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反映了当时党对“文化领导权”的重视程度。自古以来,人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就有着不同的声音,对于歌剧《白毛女》来说,不同的评价更加促进了它的传播速度。广大人民群众在观看过歌剧《白毛女》之后,就从不同的角度对《白毛女》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出了真诚的评价和建议。
三、总结
对于《白毛女》的创作而言,周扬同邵子男的分歧在于他们对时代背景以及文艺政策把握程度的不同,最后解放区的文艺政策取得了白毛女主题的话语权。由于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肯定,歌剧《白毛女》的传播获得了主流媒体和传播渠道的认同,这种倾向性明显的传播效应一直延续到了共和国成立后有关电影《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生产与传播。
参考文献
[1]谷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传播[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2-13.
[2]唐小兵.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传播[J].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0-11.
作者简介:任姝颖(1993.12-),女,汉族,江苏徐州,四川理工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