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蒙德·卡佛是美国当代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如语言凝炼、开放性结尾和注重细节描写等。这些特点也集中地反映在卡佛的短篇小说《你是医生吗?》一文中,文章主要从语言、对话、细节描写三个方面来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
关键词:雷蒙德·卡佛;《你是医生吗?》;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2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雷蒙德·卡佛生平
雷蒙德·卡佛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父母从事的都是非常粗鄙、低下的工作。过早的结婚也让卡佛年纪轻轻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中年时,卡佛遭遇了婚姻的失败和家庭的破裂,这也促使他自我放纵,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生活的贫穷与艰辛让卡佛深知社会底层老百姓谋生的辛酸[1]。因此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一些小人物,如推销员、清洁工、理发师、哑巴、杂工、女招待等。他用近乎白描式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这些人或不幸的婚姻或空虚的生活,破产、酗酒、夫妻感情危机等主题贯穿在卡佛的小说之中。
二、卡佛小说语言特点
(一) 语言简练,叙事客观。
卡佛的短篇小说在语言表达方面极具特色,高度凝练的文字,读起来毫无累赘之感。但有时过于简单的叙述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障碍,这是因为卡佛在文章中刻意地进行了留白和空缺,某些情节甚至会让读者觉得莫名奇妙,摸不着头脑。与传统小说叙事前先使用大量笔墨铺陈事件背景不同,卡佛的短篇小说常常是简洁的一两句话白描后就迅速进入了主题。小说《你是医生吗?》文章开头极其简短:“听到电话铃响,他穿着睡衣拖鞋从书房里跑了出来。十点多了,肯定是妻子打来的。她外出时每晚都打电话回来(总是这么晚,在喝过几杯以后)。她是做采购的。”短短几句话就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妻子的职业以及夫妻日常生活的细节呈现在读者眼前。这种毫无景物渲染和背景介绍的开头是卡佛小说的一大特色,正如卡佛自己所说的那样:“在我的小说中,我努力避免描写任何不必要的细节,惜字到了骨头。”
卡佛小说另一个特点是叙事的极度客观性,很少掺入作者的主观评价,不管是对事件环境的客观描写,还是对小说中人物的对话描写,都像是毫无添加的拍照、录音式的记录结果。读传统小说,读者往往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局外人,是站在某一个高处看着小说中的人物,但卡佛的小说却让广大的读者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小说中的故事离我们很近,甚至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高度体验式的阅读更能让读者体会到小说的情感表达,比传统的小说更能在情感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 对话突出,答非所问。
卡佛短篇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文章中较多的篇幅都是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与传统小说逻辑严密、对话内容紧凑的叙述方式不同,卡佛笔下的对话常常是无逻辑的躲闪式的,不同于正常的交流方式。在《你是医生吗?》这篇文章中不乏这样的情况存在,下面一段对话就是如此:
“你可以等一会儿吗?”他说,“我得去找个东西。”他去书房拿了根雪茄,用书桌上的打火机慢慢点着,再摘下眼镜,对着壁炉上方的镜子照了照。当他拿起话筒时,他担心她已经把电话挂了。
“我想你大概已把电话挂了。”
“哦,怎么会。”她说。
“说到你有我的号码这件事,”他说,“我觉得没什么,把它扔了就行了。”
“我会的,阿诺德。”她说。
“好吧,那我该说再见了。”
“当然,”她说,“现在就和你说再见。”
他听见她吸了口气。
“我知道我在强人所难,阿诺德,你觉得我们可以找个地方见面谈谈?就几分钟?”
“恐怕不行。”他说。
“就一分钟,阿诺德。我对找到你的电话号码以及随后的一些事情,有种很强的预感,阿诺德。”
“我是个老年人。”他说。
“哦,你不是。”她说。
“真的,我老了。”
“阿诺德,我们能找个地方见见吗?是这样的,我并没有告诉你所有的事情,还有些事没对你讲。”这个女人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喂?”
她已经把电话挂了。
对于初次来电的陌生人,男主人公阿诺德要别人如此等待的行为是不礼貌的,尽管陌生女人并不能看见,他还是很在意地整理了自己的仪容。再次拿起电话时,他甚至担心女人已经挂掉了电话,这与他后来要求女人丢掉他的号码存在着矛盾,从他一系列的行为来看,他如此强调事实上并不是真的希望她丢掉,相反是想引起更多的重视。当女人提出见面后,他的回答居然是自己是个老年人,故意把自己老化其实暗示了阿诺德对自己形象的在乎,潜意识里他害怕陌生女人对他有太高的期待而自己又达不到她的期望,他担心见面后自己会给这个女人留下不好的感觉和印象。陌生女人的表现也同样出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她说了再见却又舍不得挂掉电话,反而进一步提出了见面的要求,她说对此事有很强的预感却又不说预感到了什么,最后,在她挂断电话之前她还留给男主人公一个悬念,说她并没有告诉他所有的事情,这就为后文阿诺德去她家埋下了一个伏笔。
卡佛用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暗示出了人物内心真正的想法,话虽简单却韵味无穷。对话某一方刻意地转移话题,使之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抓住这些看似不合理的细节对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有很大的帮助。在卡佛的短篇小说中,简短的话语下暗藏着丰富的信息,努力去挖掘这些隐藏的信息是阅读卡佛小说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卡佛小说最具魅力的地方。
(三) 重视细节描写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极其重视细节的描写,因其细节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和暗示,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必须关注细节,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文章中主人公的各种行为。比如在《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中,如果对细节把握不好的话,甚至会混淆文章中室内室外的场所变换,不知他们到底是在街上还是在房间里。
同样地,《你是医生吗?》这篇小说中也随处可见细节的描写,文章第一段 “十点多了,肯定是妻子打来的。”用“肯定”二字写了夫妻二人每晚通话,因此丈夫很确定电话是来自妻子的,在他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之前,他并没有憧憬能在电话上有一段外遇,夫妻俩的关系一开始还是可以的。接到陌生女人的来电后,虽然知道他们并不相识,她找他也没有什么事,但他还是舍不得将电话挂断,“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脱了拖鞋,开始按摩自己的脚,等着。”“他把话筒从一个耳朵移到另一个耳朵。”这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男人找了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方式,等着与这个女人进行进一步的谈话,可以看出男人没有马上挂断电话的想法。他虽然多次强调“我真的该挂了”却始终没有放下听筒。他向妻子隐瞒了这个电话,也反映出他们夫妻之间并不是无话不谈的,他与妻子也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隔阂。
当女人再次打来电话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他丢下公文包,没顾上脱下外套、帽子和手套,一步跨到桌前,拿起了话筒。”他已经意识到这个电话来自何人,这个时候不可能是妻子的来电,他急切又忙乱的一系列行为写出了他对这个电话的期待,生怕错过了。听到她叫他的名字,他的心动了一下,这个细节就为他最终决定去找她留下了铺垫。
到她家门口上楼的时候,“他慢慢地爬着楼梯,每上一级都要停一下。他想起了卢森堡的一个旅馆,多年前他和妻子在那儿爬过的五截楼梯。他感到他的侧面一阵突然的剧痛,他在想象他的心脏,想象他的腿被折断了,想象他被重重地摔到楼梯的底层。他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又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等着心跳慢下来。”这段描写交织着男人的各种情感,他慢慢地爬楼梯,每上一步都要停一下将他犹犹豫豫的情态展露无遗;他想起旅馆,想起他和妻子爬过的楼梯则反映了他对妻子隐隐的想念和愧疚;他感到剧痛,想象腿断了,想象自己被摔到楼梯的底层则是对事情败露的害怕和恐惧,害怕如果被妻子发现了,他的家庭将会变得怎样?最后一句话则是男人心虚的表现。这一段写出了男人胆小、谨慎的性格,他明知做这件事有风险但还是不愿就这样放弃这次“外遇”的机会。
到了她家以后,他表现得局促不安,比如“他把重心从一条腿换到另一条腿上,再换回来。”“他把帽子戴上又脱下”“他发现自己一直在打着微弱的手势”,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他甚至想抽根雪茄。男人的小动作将他内心的紧张暴露出来,他的各种行为都是在为隐藏这种紧张做掩护。
在他决定离开她家时也有两个细节的描写,“‘晚安,阿诺德。她说完就关上了门,门差点把他的外套夹住。”“走出楼房后,他长长地出了口气。”这里写两个人见完面分开的场景,女人的果断干脆,男人的如释重负,彼此的好奇心都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关系也不会继续发展了,暗示着他们最终将过回各自的生活,并不会因为这一个小插曲而有所改变。文章的末尾,阿诺德回到家后,家里来了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他没有接,也不知道是谁打来的,第二个电话是妻子打来的,他接了。这里也暗示着也许生活中会有一些小冒险和小刺激,但最终会归于平静,想象和偶遇抵不过现实的生活,阿诺德与女人之间的“外遇”什么结果也没有,而他和妻子的矛盾却刚刚拉开帷幕。
三、结语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这是在作家写作水平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卡佛在他的作品中摒弃了传统的创作原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人物普通卑微,叙述平淡冷静,文字极尽精简,情节零散而无深度,小说结尾通常省略重要情节或结局不可捉摸,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手法使卡佛声名鹊起,被称为“新小说”创始者,“极简主义”大师和“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2]。
参考文献:
[1] 杨力.从《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看卡佛的简约派小说[J].群文天地,2012(8).
[2] 郭威.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卡佛叙事特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3] 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M].译林出版社,2010.
[4] 雷蒙德·卡佛.请你安静些,好吗?[M].译林出版社,2013.
[5] 吴端明.卡佛小说中“威胁感”的制造技巧[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8).
[6] 卢萍.浅谈卡佛的简单主义写作------解读《谈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J].滁州学院学报,2011(8).
作者简介:黄永会(1991-),女,汉族,重庆市万盛区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